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的疗效观察
2019-12-27宋丽军
宋丽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1]。除心脑同治等针对性治疗外,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自我管理均对疾病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现对我院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98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标准[3]:经脑CT或MRI确诊;成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PCI)者,心脏康复危险分层中低者;患者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主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为(53.21±12.92)岁,颈动脉狭窄2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为(53.26±11.34)岁,颈动脉狭窄2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向患者告知日常注意事项并行健康宣教,完成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评价。出院后6个月复查时填写调查问卷,用于临床对照研究。实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即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延续性护理。护理干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经治医师共同制定患者延续性护理流程,并培训全体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实施干预。建立完整的患者信息档案,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等。患者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1、3、6月到门诊复查,重点监督并指导患者在用药、饮食、运动、情绪、急救常识、就诊等方面的知识,根据患者现状进行相应调整,及时纠正偏差的康复行为。
1.3 疗效评价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4]。患者精神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测,评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重。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评测,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好。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判断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共分为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规避危险因素等五个方面,满分100分,完全掌握:90~100分;掌握;60~89分;未掌握:0~59分;掌握度=[(完全掌握+掌握)/总数]×100%。参考相关资料,订制用药依从性调查表,依从性=[(完全依从+依从)/总数]×100%[5]。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48例,对照组满意38例,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SAS、SF-36分析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SAS、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其中实验组HAMD、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SAS、SF-36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SAS、SF-36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aP<0.05
组别 n HAMD SAS SF-36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9 22.25±1.53 15.32±1.67a 54.68±5.42 30.46±4.11a 60.27±5.41 73.21±5.80a对照组 49 22.31±1.46 20.47±1.06a 55.32±4.75 40.57±5.28a 60.54±6.78 81.26±6.53a t值 0.239 21.939 0.748 12.732 0.262 7.766 P值 0.811 0.000 0.456 0.000 0.792 0.000
2.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48例(97.96%),对照组35例(71.43%),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实验组患者依从47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依从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因高脂高热量饮食、长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发病后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可纠正不良行为,但出院后常因无法克制而导致病情反复[6,7]。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和自我行为约束,但实际情况中很少有患者能完全纠正自身的饮食和运动习惯[8]。常规护理模式仅在住院期间实施干预,患者因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监督等条件下可进行纠正,出院后更易恢复到以往生活方式[9,10]。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更有临床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实施的护理干预,通过了解患者现状,及时进行生活习惯、饮食、用药指导[11,12]。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延续性护理持续6个月,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遵守健康生活方式[13]。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后,患者预后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较高。本研究中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HAMD、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延续性护理中,患者可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易遵从医嘱,定期回访可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患者可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预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