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学者对茅维及其作品的研究综述
2019-12-27田欣
田 欣
现当代关于茅维的研究成果不多,较有影响力的专门著述有张仲谋的《明词史》、徐子方的《明杂剧史》以及孙书磊的《茅维及其凌霞阁杂剧考述》一文,其他学术论文皆为现当代学者对茅维生平与交游的简要论述。国内学界主要研究茅维的卒年及其交游,考证茅维凌霞阁杂剧的创作时间。
一、茅维生平交游的研究现状
孙书磊《茅维及其凌霞阁杂剧考述》以茅维及与其交游者的诗文考证茅维的生卒年,探究茅维的坎坷经历:不得志于科举,遭遇被诬诉讼,晚年以访友、写诗和作剧为娱,落拓不逊。对于茅维科举考试之举,孙书磊认为茅维曾三次参加乡试,对于茅维、臧懋循、吴稼竳和吴梦旸“苕溪四隐”年齿的考证,文中称:“茅维比臧懋循、吴稼竳年小,而比吴梦旸年大。”[1]王瑜瑜《晚明戏曲作家茅维生平考辨二题》[2]考辨茅维生卒年及其与“苕溪四逸”年齿,认为茅维生于1575年,卒于1645—1652年,确切卒年待考,“苕溪四隐”四人中,吴梦旸最为年长,茅维年纪最小。
刘凤霞在《晚明曲家臧懋循诗坛交游考略》[3]一文中以臧懋循交游为主,简论茅维的生平、诗词与杂剧。此文主要是探究臧懋循的诗坛交游,明确评价了茅维不得志于科举的人生和文才高妙的诗人才情。沈国仪的《明代戏曲家生卒稽考四则》亦简要分析茅维作为戏曲家的生卒年,文中称:“茅维生于万历三年(1575),卒于崇祯二年(1629)。”[4]沈国仪考证的茅维卒年与王瑜瑜的考证结论不同,两篇论文中考证的茅维确切卒年相差甚远。郑志良的《凌濛初佚作及交游补考》[5]以凌濛初交游为主,简论茅维的生平和茅维与他人的交游,主要探究了茅维天启四年(1624)重九聚会的相关参与人物。
浙江大学张萍的《茅维研究》[6]是现当代学者专门研究茅维的著述,文中详细考述了茅维的家世与文学创作,考证茅维的生平,研究茅维的交游。张萍认为,茅维成为文学全才重在家庭氛围给予了茅维深厚的文学功底,亦从文献资料角度一一列举了茅维于江浙、闽、北京地区与众多文人的交游。
整体来说,目前学界对茅维生平的考述主要是考证茅维的卒年,学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具有说服力的是王瑜瑜的研究,即认为茅维卒于1645—1652年。学界对于茅维交游的考述主要是围绕“苕溪四隐”之来往,考证四人的年龄大小,亦简要论述茅维不得志于科举的坎坷人生经历。
二、茅维诗文的研究现状
赵红娟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茅维〈茅洁溪集〉及其价值》[7]说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茅维《茅洁溪集》,文中还探究了此书版本和创作情况、思想内容、价值。
张萍《茅维研究》[6]一文主要论述了茅维文集《北闱蕡言》和茅维文章经世的才略,从茅维的文集探究茅维治国与传统伦理的经世之才。茅维在君臣相与之道和君主“修身,治国,平天下”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文中亦研究了茅维《北闱蕡言》所收录的乙卯科五道判词,五道判词体现了茅维作为封建文人的治国才情。
目前,学界对茅维诗文的研究较少,主要有赵红娟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茅洁溪集》以及张萍的《茅维研究》。赵红娟研究了《茅洁溪集》的内容与价值,丰富了国内现存的对茅维文集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茅维诗文与晚明社会各个方面提供了参考。张萍《茅维研究》对茅维文集和经世之才的探究体现了封建文人对国家政事的关注,表现了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三、茅维词与杂剧的研究现状
(一)茅维词的研究现状
明词上不如宋、下不如清,而张仲谋《明词史》[8]对茅维词持肯定、欣赏的态度。茅维传世之词“以宋人为圭臬”,词作未标明用宋人韵之词也往往用宋人韵,然而又不全用宋人韵字,张仲谋认为此情况与陈铎的《草堂馀意》颇相类似。张仲谋对茅维具有宋词风味之词给出了高度评价。明人之词和宋人韵,实则是恢复词的本体特质,而茅维之词大多和苏轼、李清照等人之韵或者和其他名家之韵。
张萍《茅维研究》[6]一文简要研究了茅维的词作,列举了茅维较为出色的几首词作,分析了其词作表达的思想内容。但是,张萍在《茅维研究》中对茅维词作的探究缺乏归类与深度,研究尚未完全论及茅维近百首的传世之词。
整体来说,目前学界对茅维传世之词的研究较少,认为茅维词于上不如宋、下不如清的明代词坛较为出色,学者对茅维词多数持肯定欣赏的态度。晚明,取代词之地位的是散曲与北曲,文人在词与戏曲之间徘徊,徘徊于雅俗文学之间,造成词对曲的影响、曲向词的回归,形成了“明词曲化”接受心理的时代特点。茅维词在明代词坛成为富有亮丽色彩的风景线,但依然具有明后期词坛“明词曲化”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味。
(二)茅维杂剧的研究现状
1.茅维杂剧的文献考索
陈妙丹《茅维的卒年与凌霞阁杂剧的创作时间考》[9]一文在孙书磊《茅维及其凌霞阁杂剧考述》、王瑜瑜《晚明戏曲作家茅维生平考辨二题》基础之上考证了茅维卒年与凌霞阁杂剧的创作时间。
赵红娟、何等两位学者在《新发现的明代戏曲家茅维杂剧两种》一文中校点、整理、介绍、分析了茅维杂剧《春明祖帐》《云壑寻盟》。文中称:“《春明祖帐》和《云壑寻盟》,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力作、佳作,在晚明戏剧史上应有一席之位。”[10]
2.茅维杂剧的主题内容与创作体制
茅维杂剧时代背景跨越战国、秦、汉、唐、南宋五个朝代,人物从皇帝宰相到文人百姓。徐子方《明杂剧史》[11]称茅维对自己的剧作自视颇高,他直接点明茅维杂剧的成就不如汤显祖杂剧创作成就之高。曾永义《明杂剧概论》论述了茅维《苏园翁》《金门戟》《闹门神》《秦廷筑》《醉新丰》《双合欢》六种杂剧的思想内容和创作体制,并这样评价茅维的六种杂剧:“纵观孝若六剧,俱用长套大曲,为北剧所罕见。其格律、关目与排场,除闹门神外,俱不得体法。尚可注意的是好用僻调。……然其曲文则能随剧情而或闲谈隽逸、或清丽妩媚、或雄肆朴素,作者的才气于此可见。”[12]
孙书磊《茅维及其凌霞阁杂剧考述》[1]一文对进一步研究茅维的杂剧具有重大贡献,孙书磊主要研究了茅维凌霞阁杂剧独特的思想内涵,并指出其在艺术上由明显突破元明北曲杂剧体制之处,还认为茅维的经历决定了凌霞阁杂剧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时代特点、文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作者身世、文人的风流韵事对杂剧创作思想内容的影响。孙书磊认为,茅维凌霞阁杂剧的创作受到明末清初活跃于戏剧舞台上的南曲传奇和臧懋循戏剧观念的双重影响。
张萍《茅维研究》[6]主要论述了茅维凌霞阁杂剧的主题内容,从题目正名、折次、宫调、脚色和唱者等方面分析茅维杂剧的体制特点。文中认为,茅维凌霞阁杂剧介于传奇与元杂剧之间,是因为受到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限制和茅维好友臧懋循戏剧创作观念的影响,且认为茅维对其杂剧自视过高。
3.茅维的戏曲编刊活动
赵红娟在《晚明湖州四大望族的戏曲编刊活动及其特点》[13]一文中探究了茅维的戏曲编刊活动,认为茅维是其大家族中最为著名的戏曲编刊家,作者在文中评价茅维对其所创作的杂剧自视过高。文中主要从戏曲编刊角度评价茅维的戏曲编刊活动,对于茅维的戏曲编刊主要论述了茅维的《茅洁溪集》和新发现的《春明祖帐》《云壑寻盟》两出杂剧。
现当代学界主要研究茅维凌霞阁杂剧,研究主要体现在凌霞阁杂剧的文献考索、杂剧思想内容和创作体制以及茅维的戏曲编刊活动三个方面,现当代学者探究茅维凌霞阁杂剧考虑到了广阔的时代背景与丰富的思想内容,认为茅维凌霞阁杂剧寄托了茅维个人的风流情怀,在艺术方面具有传奇的特色。
明后期统治者昏庸腐朽,士大夫们渴望以复兴儒学挽回世道。明杂剧经历了宫廷北杂剧和文人南杂剧后,兴起了向传统回归的杂剧创作思潮,作品的主观抒情有所减少,杂剧创作者更加关注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创作上向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制复归,明后期杂剧恢复面向大众的传统,使得杂剧与传奇之间的界面逐渐模糊。茅维凌霞阁杂剧作为明后期杂剧的典型代表,在继承元杂剧创作体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与突破,寄托了茅维作为一代文人对时代的所思、所感、所想,体现了明后期社会的真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