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女性的情爱选择与自我困境

2019-12-27王晓燕

网络文学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爱情观观念内心

王晓燕

一、爱情观念的交替显现

《原来你还在这里》是辛夷坞于2007年10月出版的一部现代言情小说。按照她以往的写作路线,这部小说也是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一分为二,上半部分写他们在校园里读书时所发生的一切情愫及故事,下半部分便是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发生的种种。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之间也都是互相熟识,书中针对每一个人物都做了一定的描写及心理刻画,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在倾诉着他们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最初都在校园里相识,相知,毕业后便各奔西东。已了的未了的情结与情怀都似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动着。小说中也穿插叙述了多个年轻人之间的都市爱情故事,但重点笔墨还是用在了女主人公苏韵锦身上。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家境贫寒、高中丧父、成绩一般、勤俭节约、稳重保守且固执执拗的女孩儿,在男主人公的衬托下显得有些灰姑娘的味道。男主人公程铮是一个高富帅且痴情的角色,对女主人公苏韵锦爱得痴心不改,肝肠寸断。上学的时候他俩是同一个班级的前后桌,起初是冤家一对,互相置气,后来因恨生情,因情生爱,一段不明朗的情感一直延伸到高考结束后才初见朝阳。二人分别考入了不同城市的两所大学,工作后又步入了两个不同的城市,中间过程迂回曲折,但是男主人公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要奔赴的城市与事业,执着追寻着内心的挚爱并在女主人公的城市里定居安家。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办公室同事与本书女主人公苏韵锦对话的形式,引出女主人公要去参加一场婚礼,然后以此对话拉开一段漫长的回忆。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一直在女主人公苏韵锦与男主人公程铮之间的矛盾对抗、暗生情愫、暧昧纠缠上游走,为后半部分工作后两人的情感故事做了坚实的铺垫。上半部分青春校园时期各种故事的叙述结束后,转而又写回到与同事对话“去参加婚礼”的这一段,继而开始叙述工作后的后半部分,重点描述了历经百转千回,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终于走入正轨,步入了婚姻与家庭生活。虽然婚姻生活中依然有磕磕绊绊,中间也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也有分分合合、不尽人意的情感转折,但最终归于两个相爱的人在双方的努力下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

整个故事情节的描述都使用了简洁而又朴实的语言,显得文风自然流畅。小说在对细节的打磨上也很用心,能呈现细节的真实性,同时整体却并未因此而显得累赘,反而是呈现出硬朗和疏阔的风格。小说对主次情节的描述也比较分明,营造出的氛围也不属于特别明朗欢快型,有一丝丝的紧张压抑感,尤其是对女主人公苏韵锦的心理描写较多,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比较细致入微,极易在读者眼前生成比较凸显的画面感。整体而言,小说中的语言表述能免于“文青”的标签,语言的细腻中透着硬朗是其中关键,透露着一种坦荡和直率的风格。

我们仔细梳理一下这部小说的情节会发现,贯穿主线的依然是爱情。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由于人类在不同时代所经受的变化不同,从而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进程中生长着不同的爱情观。整体而言,人类的爱情观与社会不同时代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爱情观念都会遭受新的冲击。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地写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念,但是字里行间通过对男女情感故事的描写与刻画,也依然透露着不同的爱情观念在辗转交替、若隐若现,基本涵盖了处于新时代爱情观念的三种变化:一种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一种是建立在合适基础上的婚姻;还有一种是只求曾经拥有而未必非要步入婚姻的非主流爱情观。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爱情的外衣包裹下,通过对几对男女情感故事的描写和刻画,若隐若现地流露出其背后隐藏着的不同的爱情观念和女性意识,比如程铮与苏韵锦是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无论苏韵锦怎样的销声匿迹,程铮都会执着地将她寻回来;而孟雪与程铮自小便是青梅竹马,孟雪对其早已暗生情愫,却又苦于爱而不得,最后不得不顾及现实与自尊,选择无奈放手,默默离开,嫁给了大学同学宋鸣,因为宋鸣可以承受她的小脾气,忍耐她的小性子。她对宋鸣还是有依赖的,也许不是那样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却是彼此最合适的爱人。孟雪的这种爱情观念代表着对现实生活的妥协,即便找不到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要有一个合适的人结婚,完成人生中必须走过的这一结构单元。虽然没有女主人公苏韵锦那种惊心动魄、惊天地泣鬼神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当你和一个人处着合适、舒适,对方还能无限包容你时,那么组合成婚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莫郁华对周子翼是一种付出永远得不到回报的爱情,她一直都在为了这段感情默默地付出,心甘情愿地温暖着周子翼,虽然也选择了留守多年但仍然未果,最终思考再三决定离开;沈居安对程铮表姐是一种妥协而又有目的性的爱情,为了未来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得以快速稳妥地实现,他选择了迁就自己妥协他人的爱情等。纵观这一系列被刻画出的爱情众生相,活像一个爱情大观园,纷繁复杂却又顺应规律,各得其所。而在对男女情感描述的过程中,小说也自动生成了一组人物群像,他们形貌各异,性格与能力也各不相同,但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爱情观念及信仰,因此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譬如莫郁华属于理智清醒类,但是对待感情她却是随心而动的,只要心里有感觉、有期待,不论对方是否能够与他缔结婚姻,她都愿意靠近和留守,并不矫揉造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要不到也不会死死执着。孟雪是自小就无忧无虑的公主型,虽然也很喜欢程铮,但却不会委曲求全,如果发现对方不是那种对自己足够重视与包容的人,她也不会迁就,即使是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她也依然懂得放手,不委曲求全去将就和憋屈自己。沈居安比起男主人公的表姐,作者费了更多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位心中有追求,但现实中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放内心的男人。但在事业与爱情的追求中,他偏向了选择快速而稳妥的自我实现,向现实妥协,他选择了爱自己的人,而非自己所爱的人,内心却依然保留着一方自己的空间,成了无魂的纸片人。就心理学定义而言,当一个人既不能爱,又不能恨时,即是一个扁平人,甚或说,纸片人。 爱的对立面是非爱——即不表达爱,恨的对立面是非恨——即不表达恨。当爱恨都不能表达时,人就容易退缩到知识中,而这时的知识即为“非知识”或者“伪知识”,它的价值不再是为了增加对人性的了解,而只是为了正确。小说中对沈居安的笔墨花费的并不多,但是淡淡的描述却显露出这个人物淡淡的可悲感,甚至比莫郁华在情感路途中遭遇的内心苦涩还要更糟糕一些,毕竟莫郁华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了,该付出的也付出了,该守候的也守候了,最终虽未修成正果,但也走得很坦然。而沈居安虽然也有内心喜欢的人,他却退缩了。虽然抛弃了所爱,追求了事业,却内心还是有一层抹不去的不接纳感和无法说服自己的纠结拧巴感。如果说小说中各类人物都得到了自己或欢喜或全然接纳的情感果实,那么唯独沈居安被遗忘在了一个郁郁寡欢、默默隐忍的角落里安静地待着。直到小说中的结尾,作者都并未交代太多,有些人物在结尾也全然没有被提及,全部安排在穿插的角色中,配合描述主人公时才出现。从这个角度而言,虽然感到小说好似细节描述覆盖得还不够全面,但又更加衬托出那种爱情本身就具有的支离破碎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

二、女性内心的抗争与妥协

故事中大部分笔墨都在描写女主人公苏韵锦的心理活动及其意识层面的想法。小说中把男主人公刻画成一个对爱人一直一如既往、锲而不舍、专一深情的男人。苏韵锦心里很清楚男主人公程铮是非常爱她的,却还一直在心里默默打着篱笆、讲着条件,侧面衬托出她的懦弱和自卑。小说中对她与男主人公的恩爱甜蜜也有较多笔墨,但是这种甜蜜大部分都是由男主人公对其深情的爱与付出而烘托出来的情景描写。而女方一直都在被动地接受、应对,其内心深处还是不太认可自己的这种在看来有些攀高枝的爱情行为,也远没有达到身心灵俱付地去爱这个男人,只是在半推半就中,满意又不满意中犹犹豫豫地与男主人公坠入爱河,却还是没能敞开心扉完整地去爱程铮。程铮也能感觉到苏韵锦并没有全身心地放开自己完全爱上他,于是百般试探,各种索爱,后来终于到达了一个双方都不愿承受又不得不面对的情感矛盾高点,即女主人公因懦弱自卑而坚持禁锢内心的观念,与男主人公因养尊处优而成长起来的倍感骄傲的高自尊心的破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为此二人吵架、冷战,分分合合无数次。直到后来苏韵锦都还是表面上撑着坚强和独立,认为女性不该再像旧时代那般从属于男性而处处妥协,表面上貌似标榜着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标签,实则是由于内心被浓厚的自卑感包裹着,不敢全身心投入放开去爱,懦弱地蜷缩在自己的空间里,无论再痛苦,都不敢主动去找程铮和好。最后依然是男主人公心里放不下苏韵锦,割舍不下对她的爱,又回过头来找她,用他的话说:“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把你找回来!”后来二人经过百转千回,终于续写婚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笔者看来,剧中的女主人公苏韵锦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爱情观念的转型中出现的一种矛盾纠结的状态,女性意识处于觉醒与半觉醒之间,在对抗与妥协,顺从与坚持中撕裂地前行。在男性话语传统意识形态中,女性所能做的是觉醒、反抗,然后继续沉睡或叛逆自己。而女主人公苏韵锦一面潜意识里特别想按照传统爱情观那样去依赖男人,放下内心由恐惧、懦弱、自卑搭建的壁垒,完完整整地将自己托付于男人去好好享受被爱;另一面,家境带给她的自卑,上学期间接受的女性应独立的种种教育又让她毅然坚持自强独立,下定决心不依赖男人,不依靠丈夫,无意识地树立起了一种凡事都不想求人,努力争取靠自己的心态。后来经过无数次分分合合的苦痛折磨,发现程铮对他的爱是那么清澈、透明而又深沉,使她清晰发现了她的问题所在。她的执拗,不想屈尊,不想凡事都依靠程铮,很明显地说明了她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她不同意让程铮帮她找工作,是因为惧怕被婆婆家里的人耻笑与鄙视,程铮都已经在北京给她联系好了工作,她嘴上也答应了,可是竟然仍鬼使神差地去参加了应聘,并悄然签下了工作协议,导致程铮为了追随她,不得不被迫放弃要去工作的城市与已经找好的工作。还有一次是因为在婚后她因家人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需要一大笔钱周转,可她宁愿向她的前任沈居安借钱,却在与她朝夕相处且同床共枕的程铮面前只字未提。这让程铮的内心深受重创,自尊与颜面也备受打击,致使他生气地拉着苏韵锦的手直接冲到沈居安面前并将钱砸到了他脸上。这里可以看出她为了保护自己的懦弱与自卑却给爱她的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而不自知。小说中有很多这种细节描写,无一不透露着她一面想任何事宁可自己受苦独立解决都不依靠男人的意识,一面又想去依赖个彻底,却又不敢完全放下壁垒的那种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她的内心总是被自己的自卑与懦弱紧紧地包裹着,总是在矛盾与纠结中选择了美其名曰个性的独立,但当程铮真的因此生气消失了,她又内心无比慌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对,同时又总是渴望对方先来找自己和好,但无论再渴望,也依然不敢去鼓起勇气找他,每当这种时候,她的内心是被自卑与懦弱深深绑架了的,害怕去求别人落下不自重的威言,因此,这些细节描写将她费尽千辛万苦硬撑坚强也不去乞求怜爱和依靠的辛酸与执着状态展现得一览无遗,同时这种状态又衬托出程铮对其爱得纯粹,爱得执着,爱得深沉,并时刻都在被她爱情中随时的消失与抽离感折磨着,苏韵锦这种内心深处对程铮不爱、不信任的状态,使得男方的骄傲与自尊备受空前的折磨与打击。可以说,女主人公苏韵锦这种撕裂的心态贯穿了她与程铮的整个情感周期,直到最后程铮对她的爱彻底感动了她,消融了她心中那些固有爱情观念的壁垒,而程铮也发现她是爱他的,也彻底不再去试探、索爱,也不再去跟她计较谁主动找谁的问题了,二人才开始步入幸福平稳的婚姻生活。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爱情是轰轰烈烈而又刻骨铭心的,而这种永远有人在原地留守等候的情景同时又反衬出了莫郁华的悲凉,她说:“有人一直站在原地等你是一种幸福,不像我,一转身,只能看到自己的背影。”莫郁华的故事流露着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爱情观念,她没有穷追猛打,没有绝情离开,而是顺着自己的内心与情感一直往前走,但最终还是成了一段曾经拥有。后来她也不再选择继续留守,而是出国深造,远离了她心爱却又得不到

的男人。每一场离开都少不了内心的苦痛与挣扎,不舍与无奈,莫郁华也不例外。小说对每一位女性的描写都若隐若现着某种爱情观念以及自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说中刻画的莫郁华这个角色,在错误时间碰到了错误的人,直到后来一步步地达到自我解脱。一开始莫郁华本着对爱情理想崇高的追求,为爱付出、留守、只求曾经拥有,并认为爱情是她面对一切道德责难时的勇气来源。却最终选择了放下,远离一切人和事,去了都柏林,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平静和安宁。对于女人来说,要精彩地活下去的思想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等同于生物人或自然人的状态。在理性精神存在的前提下,寻找女性本该拥有的生存方式、得到与男性相同的生存和竞争机会、拥有自我对现代生活的创造性追求,最终才能使得自我的存在价值与自由意志得到充分的实现。然后再看一下孟雪的情感刻画,她不想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她拥有自由的意志。她未曾后悔过自己的决定。这属于一种女性意识的自我拯救。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这本书中写道:“妇女不可能通过他人——丈夫和孩子,找到自我,也不可能在枯燥无味、老一套的家务劳动中找到它。”孟雪展示了一种世俗认同中爱情观的消解与失落,即避开爱情的崇高意义,转而向生活层面、本体层面回归。她不再高调宣扬寻求理想爱情,而是在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中渐渐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对爱情的认识也从狂热追求走向现实生活。爱情不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无论有没有爱情,生活都是无法绕过的现实。这种现实可能会消磨爱情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把爱情拉下理想的神坛,从此经营世俗生活将成为对生活意义的最高肯定。最后再看一下小说中对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女主人公苏韵锦的描写,她一直都徘徊在爱与不爱,该不该爱,以及敢不敢放开去爱的问题中纠结矛盾着前行。后来与内心的斗争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开始自我顿悟。有一种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一种信仰。只有存在爱情的婚姻才是理想的、有意义的婚姻,除此之外只能是将就和错误,对男女双方而言都是种折磨。爱情应当是婚姻的前提,如若没有爱情,即便不结婚会受到流言蜚语的攻击也比接受无爱婚姻的生活幸福。苏韵锦就秉承了这样一种爱情观。她通过个人的努力打拼成了一个经济独立的新时代职业女性,实现了由逃避生活向正视生活的转变。 “女性应获得全部的自由:社会生活选择的自由、精神生活选择的自由、爱的自由、不爱的自由”。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苏韵锦与程铮的爱情描述中充满了男性的征服欲与女性的纠结、抗争与妥协。苏韵锦在是否选择要被男人彻底征服而放下自我之间有着漫长的心理纠结与思想斗争,后来,苏韵锦在无数次分分合合中,顿悟到她离开程铮会后悔的,是她自己心里有一道高墙,或许是自以为是的感情洁癖,或许是她可笑可怜的自尊,总之那点妥协的欲望呼之欲出却又难以逾越。再度相遇,她深刻意识到程铮并不是施舍她,而是真的对她好,真的爱她,程铮在她面前从来都是透明的,一喜一悲都清晰可见。她之所以选择回避,是因为在这四年里她渐渐发现一个事实,程铮固然不成熟,然而她的自卑怯懦、内向要强,何尝不是两人分离的最大原因。按小说的描述,苏韵锦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被激情冲昏头脑的人,对待感情更是慎之又慎。她总是有太多的防备和顾虑,不敢轻易交付真心。在与程铮相恋之初是如此,面对许制衡也是这样。最后离爱情却总是差了那么一丁点。最终她意识到,原来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是这样的感觉。她曾经以为自己可以不需要任何人,但是现在才明白,一个女人,撑得越久就越是疲惫,何必为了无谓的骄傲去舍弃她应得的关怀,在有些人面前她不需要坚强。她终于可以释然。由此可见,小说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的暗流。

三、结语

小说中的女人们都渴望更有爱更有意义的生活,但同时又都有着各自的羁绊,她们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反思,抗争与追逐,无不显露出她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向往。当消费时代来临时,单一的忠于爱情、忠于婚姻、忠于家庭的道德标准已经不足以评判这个欲望纷呈的世界和人们的行为,人们受到了来自社会、经济、自身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在现实生存境遇的制约下,以及个人内心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下,爱情观念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需要把具体的情感有意识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评判。爱情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非理想爱情所描绘的那般美好与规整,因此新时期以后的部分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作品不再具有二元对立的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幽深并不是纯粹的理想爱情能够完全容纳的,这也使得新时代的很多作品在写作中日渐呈现出更多对爱情本质的思考。通过这部小说中对不同爱情观念的阐释,我们要学会觉醒与反思几千年来紧紧束缚女性的爱情枷锁与观念禁锢,对无视女性的社会地位,漠视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要进行再思考,对男权社会里强行禁锢女性的“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夫贵妻荣”等意识及观念要勇于推陈出新,革风易俗,要提倡女人应该和男人有同样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注释:

①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②邓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③荒林.天生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在今日的意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④刘钊.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4(6):6.

⑤赵社娜.新时期女性爱情观的演变[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1):87-88.

猜你喜欢

爱情观观念内心
维生素的新观念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