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9-12-27王丽萍梁丽娟潘启东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时代课堂教学课堂

□ 王丽萍,梁丽娟,潘启东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1 引言

移动互联时代(Mobile Internet Time,MIT)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变革最为迅猛、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时代,人类行为和传统生活因此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时代核心的两大要素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让世界沟通无限,而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伙伴。当前,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移动学习、视频微课、MOOC(慕课)、泛在学习(U-Learning)、多对多互动等新教育教学模式正迅速兴起,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组织模式正面临着颠覆式挑战。

2 移动互联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起源于美国,1994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Andrew研究项目开启了北美移动学习研究的先河。2001年,美国学者预言手持式设备将对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这一观念,北美移动学习研究取得了深入蓬勃发展。美国移动学习发展以课堂、课程等传统教育环境及要素为中心,推进移动学习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走过了应用有效性探索、移动终端学习支持与新兴应用形态研究、移动学习开展基础性提升三个阶段,形成了学术研究与商业推动循环发展的局面。

欧洲从2001年起,陆续启动系列移动学习项目,涉及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移动学习,从网络学习到移动学习”项目(2001-2002)开始于2001年,该项目关注的重点是使用PDA以支持基于完全课程的移动学习;“移动学习:下一代学习”项目(2003-2005)开始于2003年,该项目关注的重点在适合于smartphone的课件,在这一项目中,挪威远程教育组织NKI将其400门网络课程转换成了移动学习课程,这是移动学习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似的工作,它表明基于移动终端开展课程学习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欧洲移动学习研究也进一步拓展移动类型(从PDA,到智能手机,再到普通手机)。并由此而关注更为广泛的移动学习应用群体,出现了m-learning项目。m-learning项目(2001-2004)包含:移动学习的社会性方面,推进移动学习在社会文化、计算机能力和社会技能方面对广泛社会学习群体的辐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形态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

MOBILearn项目(2002-2007)开始于2002年,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以欧洲为主导的项目,项目采用上下文敏感的方法,通过移动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开展非正式、基于问题及工作场景中的学习,研究确立无线环境下有效教学、辅导的模型及其理论。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开展移动学习的项目和建设较发达国家相比要晚一些,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2001年在北京大学,他们承担了名为“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项目,同时在教育部的策划发展中,将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①前期的理论学习阶段(2000—2005年);②后期的应用阶段(2005年之后),注重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迄今已十多年,该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移动学习模式已在大学内或者是在试点的学校内进行试点。已经有一些学校或者教育机构进行了一些移动学习的尝试。

2007年,上海电大在“移动交互教学”上迈出了第一步。该校外语系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该系统以短信息的形式,每日都向电大学生自动发送英语测试题,并在第二天发送答案及详解。同时各大高校也参与举办移动学习的相关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承办了2008年和2010年国际知名的移动学习会议,在一定的程度上证实了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科研实力。

3 正确对待移动互联时代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议

3.1 学校层面

3.1.1 加强对新媒体互联网课堂政治价值的引导

学校应积极顺应时代的进步,正确地认识互联网课堂的利弊,在合理规避互联网和新媒体带给传统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挑战的基础上,大胆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互联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也应积极顺应时代的进步,正确地认识互联网课堂的利弊,大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帮助教学,合理规避互联网和新媒体带给传统学校和课堂的风险,采用合理的方法降低多样化的信息带给课堂的负面影响。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者,应对教师和学生在新媒体互联网课堂方面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既不追捧新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也不放大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弊端,用积极地心态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课堂。

3.1.2 加强教师队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建议学校应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课堂,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突破。不少高校通过积极搭建新媒体互联网课堂平台,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地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移动教育、翻转课堂、微课、MOOC(慕课)、开放课程、泛在学习(U-Learning),智慧树,尔雅课堂等辅助教学,并且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正在迅速兴起,移动学习、移动微博、视频微课、移动阅读、二维图形码应用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等正在浸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组织模式正面临着颠覆式挑战。学校积极地搭建新媒体互联网课堂的平台,对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意义重大。

3.1.3 根据移动互联时代精神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移动互联时代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堂行为。学校应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就移动互联时代课堂的课堂展开深入研究,探索更加可行的方式方法,力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转变为构建主义下的“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学与互联网不应是不相容,只要教师和学生运用互联网合理,互联网不仅不会危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反而更有可能达到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3.1.4 加强对学生在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的教育与引导

在培养教师队伍移动互联时代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也要相应地加强对学生思想地教育,积极开展访谈,讲座,面谈会等,让学生充分认知时代的变迁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培养学生自学和能动精神。

3.2 教师层面

教学的本质是每位传授者选择怎样的传递方式,以及想要传授哪些内容。“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知识;“传递手段”也即所谓的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应是所有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新时代下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就是对教学手段的探讨。

3.2.1 不要过度依赖新媒体教学

充分认识时代的变化,主动并积极采取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对变化,但也要注意课堂教学要避免落入新俗套。智能时代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不止要“换汤”,更要“换药”。同时兼顾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很快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授课形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诸如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扩音设备、中控设备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被引入课堂。虽然,这会极大地促进现代化教学,但也会造成教师对于新媒体设施的依赖。比如,有些老师没有现代教学的经验,不能协调好PPT播放与学生跟进两者之间的关系。PPT的放映速度过快或非重点内容的字数太多,反而使得学生更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促使了一些学生以此为借口逃避记课堂笔记的行为。

3.2.2 注重传统教学形式与移动时代互联网课堂教学的结合

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教育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老师不在应该再考虑如何限制甚至杜绝以及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进入课堂、反对移动互联网入驻课堂教学中而,而应当反思怎样使这些东西与教学环境相适应、怎样让学生有选择的获得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内容。与其相互对立地等待“互联网”破门而入,倒不如敞开胸怀地思考怎样使两者能够和平共处。毕竟移动网络的核心是更便捷地使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这和教育让知识快速的广而传播的理念并不冲突相,甚至“不谋而合”。

3.2.3 教师从自己做起提高课堂吸引力

教师更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讲一些大多数人都能轻而易举获取到的知识,而应更多地加入教师自己对所授内容的独特见解。教师授课时也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将孤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并用合适的语言使他们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单纯地带领学生去“阅读”文字与图片,这和学生自己在课下浏览PPT或是在网上观看视频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因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有更严格的要求。

3.2.4 课堂教学要避免落入新俗套

过多使用多媒体设备。有的教师不管教学是否需要,凡是授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甚至尽可能多的使用。这样使得本该传授知识的课堂成为老师进行多媒体设备和技术的“作秀”与“炫技”。让学生感觉一节课听下来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知识内容,反而被教学手段喧宾夺主,倒不如自己去自学。

课堂倾向娱乐化。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教学任务的需要,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快乐”,强行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影音、图画。这些东西往往与课堂教学任务、目标关联性很小,可加也可不加,甚至可以说没有加入的必要性。所以,在智能时代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地迎合某种“潮流”,却不顾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结果只会使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也会使教学发展误入歧途。

3.3 学生层面

3.3.1 正确对待新媒体课堂

学生不能只沉溺在新媒体课堂优越的网络化教学环境中,被视频、语音、图片等形形色色的教学形式所干扰而忽略了课堂知识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多表现为浮躁。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再加之大学相比于中学、小学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因而这一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移动智能设备主要是用来进行娱乐消遣。学生对待这些移动智能工具的态度使他们成为祸害学生的“始作俑者”。许多大学校园现已Wi-Fi全覆盖。智能手机几乎人人一部。大学生应该善于利用手机里的APP及优质学习资源,使移动智能设备能与传统课堂相适应。在新媒体数字化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微信、录音录像、拍照留存、直播课堂教学……其实如何使用这些移动智能设备关键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对于这些工具我们应化被动为主动,不能被他们所带给我们的花花绿绿的一面所干扰和霍乱我们的课堂。

3.3.2 树立正确使用新媒体信息学习的观念

在数字化校园中,大学生应当“反客为主”,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个性化学习。大学生应当明确手机不仅仅是社交娱乐工具,更是碎片式学习的媒介。越来越多的微客、微视频可以通过手机即时观看、问题讨论、作业考试、资料文件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来完成。另一方面,移动时代的互联网课堂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学环境。各种教学化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将会成为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的辅助。在未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当的是主导者,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不复存。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形成“知识流”式的非层级、非静态结构。将线性、点式的知识编织成动态化的立体组网。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意识到,由于我们读“网”的时间多于读“纸”的时间,所以,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课堂学习的观念并付诸于行动,能有效的帮助我们抵消由于知识更迭所带来的知识的“半衰期”大大缩短的冲击。

3.3.3 规范在新媒体互联网课堂的行为

虽然,要求老师包容学生而去使用智能化的移动互联网设备。但身为学生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而不应打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幌子去肆无忌惮地破坏新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娱乐性事情。

总之,在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互联工具将不可避免的和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冲突。在充分认知时代变化的同时,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新形势、新环境改革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手段,培养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精神和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时代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