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12-27何北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云南红河661699
□ 何北(云南红河技师学院 云南 红河 66169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都在不断的提高,国家加快发展的步伐,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尤其是对于一线技工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技工院校在实施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上不断丰富,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改进和优化,全面有效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技工院校的学生在知识水平、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需要集中对其实施德育教育,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念,全面有效的促进自身发展、进步。关于在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法等均需要结合实际展开研究与探讨。
1、技工院校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因
1.1、完善教育内容
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才,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技工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初中学生,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少,尚且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就会造成严重的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面对庞大的网络世界时,缺少自觉抵御诱惑的能力,如果没有道德观念上的约束,学生就容易犯错。因此,我国的技工类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就要加大对德育课程的教育力度,全面有效的防止学生出现畸形的价值观或世界观。
1.2、生源质量差异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基础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较大,为了充分满足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技工院校开始扩张。技术院校的招生人数虽然不断在增加,但是生源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技工院校的招生门槛本身就比较低,在集体扩招的形势下,招生门槛一降再降,使得招进来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道德素质方面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嗜好,如厌恶学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迟到旷课、乱花钱,甚至是打架斗殴和抽烟喝酒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氛围。因此只有通过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多种恶习,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形象。
1.3、课程体系方面
技工院校的招生层次不仅包括初中生,也包括高中生,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学校在培养劳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课程教育的体系,全面有效的提升教育成效。但是根据实践分析发现,多数的技工院校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一体化教学,对于德育类课程的教育重视度不够,部分学校开设德育课程,但是在课时分配上严重不合理,也没有请专职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课教学,也有部分技工院校仅仅是任务式完成德育教育,并没有在相关课程实践活动中或者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学生学过就忘。要积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实现德育课程的渗透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
2、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要求和相关建议
2.1、明确教育的内容
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程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下,充分掌握相关内容,并能够就德育内容展开更加深入的话题讨论。技工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多是以理论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种被动性的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因而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渗透德育思想,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但是在体育课上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对教育内容和教育的主旨目标等予以明确,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此外,在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体育锻炼和集体比赛,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力量以及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以及集体意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技工院校在开展技能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先见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的熏陶、教育下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成长为人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教育模式,提高了教育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有效的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学校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直接领头人,因而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可以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以交流会或专业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进步与提升,奠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
2.3、结合规则教育
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多种技术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意识以及人格素养。技工院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是将体育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和德育教育内涵及要点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得以提升。在渗透性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增加规则性内容、安全纪律内容以及法制内容等,使学生能够对德育教育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不同的体育运动以及比赛等都有规则、制度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对此,结合德育教育内容,启发学生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纪律。
3、在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3.1、重视竞技体育的运用
技工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仅要开展专业技术课教学,也要实施其他课程的教学,例如体育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德育课程的教学则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要重视竞技类体育,在相关活动的设置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体育课上,老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相关体育活动的特点、规则以及运动技巧等,老师组织多种竞技类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突破自己,树立信心,在挑战自我中战胜困难。竞技类体育活动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体能,在此过程中,老师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
3.2、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都较小,且学生均处于青春发展期,因而在兴趣爱好方面较为广泛,对于各类体育活动也格外的热衷,据此,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实现双向化和多样性的学习。在体育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老师重点要强调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在一些团队性体育比赛中,包括篮球赛、接力赛以及拔河比赛等,需要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体育实践中,老师注意教育学生紧跟团体步伐,保持一致,在合作与团结中不断奋进,最终战胜对手。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强调学生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善于关于和体贴他人,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
3.3、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和理论化,学生实际学习效率并不高,因而技工院校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安排相关的活动、比赛,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我国的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不断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学校利用网络广泛的搜集相关素材,向学生讲解和分析相关内容,可以使相关理论的论据更加充实。因此,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官方网站上直播介绍相关赛事活动,吸引学生的抑体育兴趣,并以此为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就赛事中的运动员种种表现,结合德育课程内容展开深入性分析,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德育内容。在信息网络平台下,能够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在宣传体育的同时,也积极宣传体育精神,使其与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德育内容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
4、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集中的培养,使学生的个人技能和专业素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职业化的训练中,技工院校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能,但是一些用人单位在聘请员工的过程中不仅看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同时还更加看重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道德素质。因此,技工院校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和体育课程的教学充分结合,实现渗透性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设计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与人合作,增强自己的集体意识,并且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不断向他人借鉴和请教相关的运动技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谦虚、好问的重要性,在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积极进取,塑造学生坚强品格,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好的迎接挑战、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