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差异性研究

2019-12-27吴梦瑶黄艳通讯作者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门类另类考研

□ 吴梦瑶 黄艳(通讯作者)(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跨专业即是指现所学或所从事的专业与之前所学习或从事的专业不同。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教育部2011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划分了13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教育学门类下设三个一级学科,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体育学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根据以上分类,可以把学术型跨专业研究生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跨大学科门类,如从哲学、法学、历史学、工学下的专业等跨到体育专业;二类是跨一级学科,如从教育学、心理学下的专业跨考到体育专业;三类则是在同一个一级学科下的跨考,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如从社会体育跨到民族传统体育,从体育教育跨的运动人体科学。一般而言,同一个一级学科下的跨考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它们的基础知识、思维和逻辑能力基本相似。而跨一级学科的跨考将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如学心理学的同学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对心理学的认识有了较为深厚的积淀,在研究体育心理学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跨大学科门类的的专业相关性则较小,当然也有例外,如学习哲学或历史学专业的同学在研究体育哲学或者武术史时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1、关于跨专业原因的分析

参与考研继续深造,则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高的就业跳板,或者可以延迟就业,延缓就业压力,可以满足研究生高学历的荣誉心。根据跨专业考研的原因,考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的喜好程度,可以把跨专业研究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想转行,或者由于兴趣、热爱体育

纯属由于对体育感兴趣、热爱体育而报考体育研究生的现象较为常见,跨大学科门类的比如一位学习音乐学的同学非常喜欢篮球而跨考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篮球训练和教学理论。一位法学的同学热爱也擅长踢足球,跨考到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下足球方向。体育学一级学科下的跨考比如一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方向的同学非常喜欢武术而跨考到民族传统体育学。有些同学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由于年少懵懂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想尝试一下换个专业,而一直又非常热爱体育,就选择了报考体育研究生。

1.2、认为考体育研究生比较容易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跨大学科门类或跨一级学科门类。非体育生常常会认为体育生平常学习时间少,而自己考理论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在加上猛补一项运动技术,考上体育研究生会比较容易。如一位学习生物的同学,由于在大学跆拳道协会学会了一些跆拳道品势,而考取了民族传统体育学。事实上这种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入学后如不补修本科课程和技术练习,毕业后就业并不理想。

1.3、专业设置的限制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同一个一级学科下。由于体育学下只设有四个二级学科,有些三级学科专业的同学选择专业时不得不跨,比如社会体育学,普遍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应偏向于体育人文方向,但是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相似,而且它们同样要在大二或大三期间进行专项训练。选择田径、球类等项目的考研时便会选报体育教育训练学,练习武术专项的考研时便会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学。有的便会直接报考体育人文社会学。此外还可以报考专业型硕士。还有高水平运动员在本科时学的专业多是跟据学校的安排,所学专业一般和体育没有关系,但是他们技能水平高,考研时一般会选择自身专项所在的专业。

1.4、调剂

比如原先报考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排球方向的,被调剂到运动人体科学或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其实并不是所有被调剂学生都不甘心学习现专业,是有很大部分被调剂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生自己其实是很喜欢也适合此专业的。

1.5、综合型

即是指以上某几种的综合。如有同学跨考体育专业是因为喜欢体育,也是因为觉得容易考上。有的同学报考时是受专业限制,但自己也非常喜欢所报考的这个专业。

2、跨专业研究生所出现的问题

跨专业考生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之后的毕业就业表现出差异。很大一部分跨考生表示有“断层”的感觉。在学习进程、心理状态方面,甚至之后的就业都存在某些反映。这种“断层”现象是由“跨专业”直接引起的。

2.1、学习进程的“断层”

(1)本科四年在一个领域的浸泡,突然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有一些不适应也属于正常现象。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这种断层现象。一般认为通过了研究生升学考试,即是掌握了研究该领域所需具备的资格,研究该领域的思维方式已形成,但是要达到熟练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常识知识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补上的。很多同学都会自觉补学本科阶段的课程,到了研究生阶段一周自学一本书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体育运动项目是需要实练的,仅靠看书难以掌握技术,尤其是没有体育基础、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好的同学,练习起来非常吃力。而导师们在上完学校安排的课程后余下的空余时间也不多,所以跨考生们一般选择是跟本科生一起学习而进行补课的模式,但本科课程时间和自己的学习事务存在冲突,所以只能间断性的补学一部分。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由于不能全面的补学,所以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2)在学校的专业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就业。有些单位招聘时会同时要求本、硕专业,有备注明确要求本硕专业一致,他们想要的是经过该专业系统培训的人才。从这种角度讲,跨专业学生即使通过全方位补课和训练,也是不被认可的。必须要另寻它路。不过也存在只招收跨专业人才的,比如招收研究生专业为民族传统体育,同时要求本科专业为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这些都是根据特殊岗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一般来说要求的本硕专业是相近专业,而同时要求的本、硕专业是跨大学科门类的非常少见。

2.2、心理断层

随着事物的变化,人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变,跨专业考生在心理上的变化同样主要来自于学习进程的“断层”现象。本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和同学们同一专业同一起跑线,到了研究生阶段,有的相比与同学有一定的优势,有的在某些方面比同学差很多,表面上大家都是同一专业综合成绩相差不大,细看来各有特色,从某些方面看,差距还是有的。

(1)自信心降低迷茫型。在某些排名较靠前的院校,竞争非常激烈,研究生之间的竞争也相对更激烈,跨考生显得会有些迷茫,开始迷茫究竟该何去何从,专业自信心大大降低。如果在与人际关系、小群体文化相碰撞,很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比如一个跨专业考生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到一个相对较好的院校,而此校的研究生有近一半多是本校本科考上来的,这种群体是存在划分的,他们会自发形成一些小的团体,因为人本来就是群体动物,如果一位跨考生在对专业就业失去信心,在加上某些小团体的排挤,一般来说这位同学将会产生离群心理。毕竟自信心降低只是诱发原因,人际关系和自身心理素质才是主要原因;

(2)自信心增强型。比如从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的同学跨考到民族传统体育学,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对比较广,该同学身体素质不错,一些难度动作做的并不比民体专业同学做的差,同时又比较喜欢武术,在进行武术专项训练时,就伴随着民体本科课程的学习如武术史等的学习,此外还对我国古代哲学非常感兴趣。这些对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从而表现出一定的信心。这类学生可能会用优势挤出的时间涉猎其他书籍或者学科,也可能会翘小辫子把时间都浪费了;

(3)感觉“另类”型。这个另类不是说在人品或者性格上的另类,是前专业不同的另类。在一个专业中,大部分同学都是非跨专业生,几个跨专业的也是来自不同的专业,这种“另类”的心态的产生是非常危险的。作为群体动物的人类,若是要脱立于群体,将意味着他将逐渐失去很多东西。包括很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等,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当这种“另类”的感觉转变成潜意识时,它将指导人的行为,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是相互的,人际关系逐渐下滑,活动和学习机会也参加的少了,心理慢慢走向自闭。时间久了,语言表达和行为表情都会有所改变,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脱离群体的人;

(4)如同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一样,跨专业出现的问题一般也是综合型的。比如一位很爱学习的田径运动员,本科专业是财务会计,顺利考到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该同学田径技术水平较高表现出一定的专业自信,但是一些体育文化理论学习起来较吃力,所以又略显信心不足同时因为自己是运动员,在研究生里面较少见,从而有一定的另类心理,因为不习惯某些小团体的团体文化而被排挤,另类心理会有些恶化。

2.3、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对策

(1)既然跨专业研究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是否需要统一在培养呢?

正常看来,如果能够进行统一在培养是非常好的。经过在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相当于掌握了两个本科专业的,原专业的思维模式和现专业相比学习,有利于更深入的掌握知识。目前还没有对跨专业研究生进行统一在培养的院校,这从政策上就给足了跨专业考生信心。

从反面来看,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体育一级学科下的专业本科阶段有很多是相近的。如果按本科阶段的课程进行统一在培养,会有很多是重复的,即浪费时间,又浪费师资。而且研究生阶段主要的还是靠自学,学习能力也比本科阶段提高很多。从另一角度讲,跨专业研究生统一在培养对非跨专业生好像有一些不公平。

所以建议进行任务布置型的方式。可以下发本科阶段四年的课程设置,其实这一点在考研阶段就有人做到了,所以要因人施教,把某研究生需要掌握的技术课程内容布置下去,小跨的则只学与原专业不同的课程,跨大学科门类的则需多学一些课程。完成任务之后定期汇报进行考核,决定是否进行下一项。研究生时间较多的由自己安排,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相信补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是没有问题的。

(2)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培养。

在补课和学习过程中,降低的专业信心会有所增高,过高的信心也会趋于平稳,随着相同课程的同化,另类感也会逐渐消失。跨校考研的同学也会逐渐被校园文化所同化。

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和锻炼计划。抽取固定的时间参与实习锻炼。比如,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实习锻炼。对本专业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和有的专业考博并不一定必须硕士学位,要求本科毕业后在同行业内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就可以报考的道理一样。只所以要固定时间是因为要有节奏,固定人体的生物钟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省调节心理适应和体力的时间,所以节奏是积累技能或知识较好的方法,就像学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每天定点训练。

猜你喜欢

门类另类考研
“另类四不像”登场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千奇百怪的动物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