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心运动轨迹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2019-12-27姜杨闫红光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辽宁沈阳0000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沈阳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轨迹运动员身体

□ 姜杨 闫红光(.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 辽宁 沈阳 0000;.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0000)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项运动在国际大赛上不断摘金夺银,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研水平的提高,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帮助高水平运动员探寻技术动作的不足,帮助教练员更科学的训练。

1、重心运动轨迹对田径项目的影响

张厚玫认为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在不影响衔接腾空动作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举臂及摆腿的幅度,以提高起跳时身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这部分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达到十几厘米。人体在腾空过杆时,先过杆的部分要尽量下压;未过杆的部分,在不影响其越过横杆的前提下,也要压低。这样就可以减小人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高度。

吴永宏在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过程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研究了摆动腿的运动特征。同时证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贾谊对影响和制约我国竞走运动员成绩发挥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小步幅,高步频”技术风格依然存在。我国运动员重心和头顶点起伏较大,容易被裁判员判罚。我国部分运动员存在左右腿力量分配不均衡现象,且上肢摆动幅度较小。

许俊柱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影响中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推离瞬间握点与身体重心之间的高度值(H2)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得出,身体伸展程度、肩角和身体重心位置是影响H2的主要因素,而单臂支撑高度和髋角对H2值有一定的影响。

白广娜在对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时发现,我国大部分男子运动员在后摆阶段,由于髋关节的向下扭动不够,导致髋关节向前摆动时垂直速度较大,引起重心的起伏距离较大。

韩冰楠对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

综上所述,重心运动轨迹在田径项目中的主要研究点在于根据计算运动过程中重心的位移来判断技术动作的优良,或是针对重心起伏的高低来发现比赛过程中易出现犯规现象并加以改正。

2、重心运动轨迹对球类项目的影响

黄建军认为“低重心准备”是现代网球运动技术的基础,是网球技术提升的前提条件。从运动生物力学对网球运动 “低重心准备”进行多角度的科学分析,着重强调在网球入门教学中养成“低重心准备”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车旭升运用APAS运动技术软件对不同高水平的高尔夫球员的木杆挥杆技术动作进:分析。得出高水平高尔夫球运动员的上、下杆挥杆节奏较好,用时比例接近于80:20;高尔夫球员的身体重心在X、Y、Z轴上的移动非常稳定,在击球瞬间都非常接近原点。

虞重干认为滞空能力对排球运动员是极其重要的。优秀排球运动员要求弹跳高度和滞空时间的完美结合,理想的说,跳的越高,滞空时间越长,变化就越大,若是在进攻时,则对对方的威胁也越大。

郭海滨认为身体重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篮球比赛活动是各种低重心的活动,篮球运动员应该具有低重心的活动习惯。良好的腿部和腰、腹力量有助于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准确地支撑和调节身体重心。

贾鹏认为乒乓球运动中任何步法移动都遵循一定的力学规律,在利用重心作用下人体主动发力运动,主要呈现了跳动移动、平移移动、降移移动三种形式的移动,不同的移动遵循不同的力学规律,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并直接影响着移动效率和移动效果。

秦志辉认为足球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运动具有频繁而快速变化的低重心运动的特征;足球运动员的步点移动具有变换频繁而快速、短促而多变的特征,提出足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训练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不同球类项目的运动方式不一样,但其归根结底都是人体的不同运动方式。那么依据重心的运动轨迹,会更直观的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主要技术动作的客观规律,以此来进行训练与指导。

3、重心运动轨迹对武舞体操类运动项目的影响

刘志成认为从重心运动轨迹可以看到扣浪式及脱手前大回环的轨迹十分相近,而和一般大回环有很大差别。在上成倒立的象限重心轨迹呈斜卵圆形,比正常大回环更靠近单杠。

刘怀金认为摩登舞技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身体重心的不断转换,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成移动惯性流量。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形成,关键在于身体躯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来带动腿脚移动实现重心移动到位。

孙绪生在探讨缓慢柔和动作在简化太极拳运动疗法中的作用中得出,练拳组5min太极拳运动移位(1796.4±91cm),步行组舒适步行 18m(14.1±1.7s),练拳中身体重心下移(5.5±12.7cm),表明动作缓慢柔和构成太极拳运动疗法的运动学基础。

高丽认为高难度323C起跳技术是影响该难度动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其动作人体重心的运动学基本特征与要素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得出提高左腿的支撑蹬伸、摆动能力和右腿的摆动、拧转蹬伸能力的协调配合是一级运动员今后训练的重点。

王克兢认为少年拳选修课的教学效果符合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少年拳选修课运动量的安排较遵循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少年拳运动中人体重心下移不明显,动作空间波动较为激烈。

刘昆久认为跳马各阶段的数据都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只有把完整的跳马技术,起跳速度和其他各部分技术正确协调起来才能提高第二腾空的效果,适当提高入马角可以提高切向速度及第二腾空水平速度,缩短推手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径向速度和第二腾空垂直速度。

综上所述,在武舞体操类项目中,重心运动轨迹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某一技术动作的细节,能够帮助教练员更清晰的认识技术动作的规律。

4、结论

针对以上多个项目中对重心运动轨迹的研究,可以得出,在体育领域中具有多个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动作和评价标准。但是研究的方法却是可以出现共性,因为不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是人体在做一个或多个相结合的动作,那么重心运动轨迹会告诉我们,该技术动作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去改正。目前对于生物力学的应用还都处于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中,应该将研究对象和评价对象进行扩大,多针对选择专项的初学者。这样初学者在后期的学习与训练中会不断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获得更好成绩做准备。

猜你喜欢

轨迹运动员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轨迹
轨迹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