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

2019-12-27蒋郁葱罗小红

文化产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北海学院传统

◎蒋郁葱 罗小红

(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 北海536000)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教育主张既要珍重传统的精神资源,又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应用性的基本特征,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机构,其文化建设应在正确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展开,兼容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征,以专业设置、地域文化和企业行业文化等多维度平台助力,突出职教特色,形成独立品格。

一、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质

全面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我们所讲的“传统”,首先是一种精神,就是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它总是保留着特有的活力、步调、节奏和趣味。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并非完全复古,也不是机械仿古,而是要把当代精神与传统精神、古典趣味相融,要在情感、智慧、知识、思想和价值观上找到古今相通的契合点。

从我们的古典课程设置看出,古代的教育重视的是德性所知的教学。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注重知性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知识,减少了对哲学和人文知识的关注。

孔子之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他把“德”放在首位,以德摄行。孔子所谓的文学,既包括各种典籍和历史文献,也囊括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六艺”,儒家的教育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把科学原则、伦理理想、道德目标与生活需求有机联系起来。正因为儒学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包括对礼仪、诚实、正直、忠诚、恩惠、仁爱、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格修养的强调,才使得中国丰富的文化传承至今。而道家学说作为对孔子学说的补充,正好满足了人们情感和理智上的“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敬业乐群”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敬业”,就是要好好做学问、好好做一个人,要先学习人文,养成人格,再学习谋生技术;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诚恳、敬重之心,不可以马马虎虎。“乐群”就是要培养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各种能力,维护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环境的健康与和谐。我们中国几千年前教育的目的,是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人。不管怎样,传统文化所讲的价值维度和人格修养,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1]。

二、平衡好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随着全社会文化意识的回归,人文教育在高校备受关注。在现代化多元社会和传统文化复苏的双重环境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时尚与传统共建的重要问题,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应该受到重视。

对时尚的判断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根据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于时尚,某些传统的表现形式显得不合时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因为与时尚的不同,也可以体现出一种创新。高职学生是对新鲜事物很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时尚的追求往往以休闲娱乐为重点,比如:网络游戏、动感街舞、视频制作、美食制作等。

北海职业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学院党委宣传部、工会、学生会、团委、图书馆等部门,提供宣传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台、宣传栏等平台刊载信息,收发推文;定期举办讲座和读书会,将著名作家和学者请进校园,将古典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带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引导校园,构筑优雅大气的精神家园、育人环境;文传系每个学期的作品设计展览,教育系的课本剧排演和琴棋书画比赛,学院的三月三美食节、文艺汇演等,为繁荣校园文化贡献了才智和力量;为突出地域特色,学院还将粤剧表演团请进学院礼堂,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古色古香的文化盛宴,激起他们对学院和学院所在地的感情。

其实,传统和时尚并不天然对立,只要找到正确的入口,经典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会成为年轻一代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被新的时代语境重新赋能,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受专业知识和审美趣味门槛的限制,普通受众对传统戏曲总抱有一种“高攀不上”的态度,若一味强调原汁原味,更会加深此种隔阂。将各种艺术符号简单拼贴,会与传统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虽然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却也加剧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读。

不但地方戏剧如此,就是我们历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打剧目的古典诗文,效果也是收效甚微。中文确实是一种很美的语言,它的发音方式独特、气息连贯、悠扬婉转,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但“好读”和“美感”仅是经典诗文的一个特征,它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才是汉语最精华的部分。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还是《红楼梦》,用心阅读体会,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思想都能与现实对照。我们当下所追求的创造、独立思考、沟通等各种能力,都能在传统经典中找到对应的部分。时代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思考习惯和做事方法,只有对知识进行迭代更新,与当代价值观兼容,才能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带着人文主义的价值和理想,促进人的自由发展[2]。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物质充满欲望,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又很粗浅,很容易被功利主义思想驱使。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仅关系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关系精神世界的变迁。科技使生活千变万化,在这个时代,秉持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意识,留存个体的异质性,坚守某种永恒的价值判断,也是当代人最宝贵的能力。

三、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要求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3]。

北海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77年的北海市师范学校,学院立足北部湾经济区,依托区域优势产业,以海洋特色创品牌,以校企融合育人才,规划建成专业结构合理、海洋文化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领先的应用型高校,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与一般从相对独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大专学校不同,它的办学历程短,职业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都还不成熟,如何建设形成体系完整、规范、系统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社会声誉度,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北海职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同时注重,努力探索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双赢”。近年来,学校和多家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双方,围绕专业共建、师资培养及认证、实训中心建设、就业实习渠道搭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为北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食品加工和船舶制造等企业为学院实训教学提供帮助,合作企业对零件制造、工艺应用、材料选择、规格要求以及成品检验等环节进行的详尽叙述和介绍,为学生展示了源自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情操和道德品质,而这正是职业行为延续和传承的根本,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四、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找准青年学生的需求,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拓视野、锻炼能力的平台,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地方特色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具有独特性。北海三面环海,既是闻名遐迩的“南珠之乡”,又是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市与海外交流的重要交通渠道。这里曾经聚集了大量的商品,是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场所,同时也成为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历史上,人们曾这样赞誉它为“南珠古郡”“海角名区”。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北海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北海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和文物甚多,全市范围内现在有一百多处被保护地区,其中包括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八处自治区级别的文物保护区,另外还有两百多处文物古迹。近些年来,北海政府坚持保护文物古迹、尊重历史文化的原则,深入搜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全新的北海文化。因此,对于北海高校来说,韵味深厚、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就是其取之不尽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参与北海本地文化的研究,通过研究和阐释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依托地方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各种有助于专业教学的校本课程。通过研究本地文化,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程,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充分感受到本地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扩大北海的城市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高等教育要面向未来,放眼世界;未来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当下“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学习在窗外,生活即教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扎根于传统又不能止步于传统。传统文化进高职校园,不应该流于穿汉服、喝普洱、焚香、跪拜老师等形式化的东西,甚至不应该是死记硬背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事情。必须崇尚科学精神,要在追求真知、崇尚科学氛围中显示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猜你喜欢

北海学院传统
北海北、南海南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作品欣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海盗学院(12)
1936年抗战前夕的“北海事件”始末
海盗学院(7)
北海银行柏庄印钞厂设立前后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