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历史真实性思考:口述者记忆
——以《生于1978,一起走过四十年》为例

2019-12-27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采访者真实性群体

李 颖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北京电视台特别制作推出了一部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一起走过四十年》。这部纪录片以1978年前后出现的优秀企业家及其子女的创业传承作为切入点,以“家族”的视角展现时代发展。并以1978、2008、2018、2038四个时间节点作为线索,通过访问口述者的奋斗之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用两代人的故事折射国家之发展。这档节目的出现让口述历史离人们更近了一步。

口述历史是质化研究方法之一,以访谈的方式挖掘、采集、记录和整理受访者的记忆,将口述者亲历的史事呈现出来。然而,口述历史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频遭诟病的问题。“即使说故事的人再诚实也无法提供真实的东西……为了使我们可以接受,记忆都得经过整理选择;这种过程在最诚实无欺的作者身上,在无意识的层面进行,把真实的经验用现成的套语、既有的成见加以取代。”[1]在

记忆属于人脑的一项重要机能,是人的心理活动本质特性的体现。记忆依赖于外界信息的刺激,同时受制于大脑自身的选择编码机能。[2]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从而促使大脑进行想象、思维等更高级的心理活动。想要了解历史,除了文字、影像记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言传”,而言传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人类的记忆。感性经验进入人脑会由意识和潜意识加工,再由语言组织输出为记忆。记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生于1978》之中,我们对于主要人物以及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背景、特点的了解都是通过他们的记忆与叙述获得。因此,口述者的个人因素成为了这档纪录片真实性的决定性因素。

一、口述者个人因素与真实性

毋庸置疑,口述者作为口述历史的主体,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直接相关,涉及口述者的记忆、叙述、动机等因素。其中,记忆是口述历史的基础与关键。

(一)记忆的特征

第一,选择性。记忆的选择性体现在记忆的储存环节上,历史事实在进入人脑之后不是全部都会被记忆留存下来,人脑会对其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那些对主体具有意义的记忆、刺激性强的记忆会被储存下来,等待主体的唤醒,而那些与主体关联较小的事实存在被遗忘的可能性。

第二,重构性。当历史事实成为记忆之后,人脑的思维功能就会主动地加入其中,对其进行重构也就是重新编织。当记忆被唤醒后,口述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这段回忆进行重新编排,渗入主观思考与价值判断,将原本杂乱无章零零星星的记忆梳理的更加有序化。记忆的重构性,使得历史事实的还原度降低,口述者的叙述因此与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了较远的差距。

第三,主观性。客观存在进入人脑之后,无论是选择被留存的事实,还是对记忆进行重构和思考,都是记忆具有主观性的表现。

记忆的这些特点,体现在口述历史之中。《生于1978》中的每一位口述者,在采访者的询问下逐渐打开记忆之门,不仅仅回忆那个年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回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个人的思考和总结。第二期中,“鸡王”韩伟回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那段日子,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家对社会影响巨大,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感到了一阵春风,太棒了。”站在历史的前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与影响让韩伟深受感触。对他而言,讲述的重点一定是对他而言最有意义、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也是最符合整个节目主线的故事。

(二)个人记忆与群体记忆

在人类的记忆中,个体与群体同时存在,个体记忆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历史事实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形与遗漏。而群体记忆则与口述者所处的群体有关,个体会受到群体价值的约束,不断地向群体价值靠近,在这个过程当中,口述者的叙述可能会出现有意识地校正,有时这种校正可以促使叙述更靠近真实,有时也会导致偏离真实。《生于1978》中无论是“鸡王”韩伟还是推动农村改革的张玉玺,他们在叙述中既存在着个人记忆也存在着群体记忆,个人记忆让我们看到了创业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创业细节,群体记忆则让我们感受到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农村对于他们的影响。他们作为第一批发家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深受国家政策的滋养,在北京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之上,必定会对自己的叙述做一些调整与校正。正如韩伟所说:“企业的得来与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不欠工人工资、不欠银行利息”就是一种群体价值的体现。

(三)记忆对真实性的影响

1.记忆衰退和失真

既然是口述历史,那么,历史亲历者尤其是高龄亲历者的记忆衰退和失真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形象地说明了记忆力再好的人也无法避免48小时后的逐渐遗忘,因而我们无法对仅靠记忆碎片拼凑起来的历史求全责备。再有,人类记忆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陈述内容的偏差。擅长逻辑记忆的人往往会疏漏一些具体细节;而擅长形象记忆的人则又可能因缺乏大局观念而忽略事件整体性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试图循着口述者的记忆轨道,总结记忆规律,进行记忆纠偏。《生于1978》纪录片中,韩伟对重要的政策会议、创业的缘由以及对自身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记忆深刻,而精确到月和日的时间以及地名记忆和表达就不是很顺畅,甚至很多细节性的叙述以及当时的背景交由配音完成。

选择性陈述往往源自选择性记忆,这也是笔者要谈到的记忆失真问题。正如上文引用《托克维尔回忆录》里的话一样,人在记忆源头处就已经在选择和整理“使我们可以接受”的素材,这一过程甚至是无意识的,因而基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全盘掌握所发生的事,了解其意义所在,并且有足够的认知,愿意担负起责任来”且人所固有的趋利避害和自我利益及形象保护的本能,使得“受访者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很少有两个人会讲出完全一模一样的故事。”[3]

2.群体记忆对个人记忆的影响

“公众记忆指的是关于过去的社会集体观念。公众记忆包括象征符号和故事,他们帮助一个社区定义或解释在现实条件下如何记忆(或想要记住)过去。”[4]有口述历史从业者谈及以下经历,即采访生长于疯狂崇尚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时代的口述者时,问及某一段经历,通常会得到较为统一且耳熟能详的回答,而这些回答多来自诸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人们惯于重新评估或解释自己过去所做的决定和行为。就像历史学者采用新材料、配合新理论,重新撰写历史一样;人们也会援用‘后见之明’,赋予过去种种一层新的意义。”[5]而这种群体记忆对个人记忆的修订通常也是群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生于1978》的韩伟说道:“那个时候,向银行和亲戚借钱是件不光彩的事。”而韩伟反其道而行之,勇敢踏出了这一步,对此他不以为然。这种“后见之明”,赋予了行为另一个新含义。

除此之外,人们因更注重“台前”形象而更具表现力,不同环境、心境、语境等致使口述内容不一,甚至基于“回想增长率”的随着时间延展而美化记忆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口述历史真实性。

二、其他因素与真实性

在整个口述历史中,除了口述者的个人因素,对真实性影响较大的还有客观因素,譬如采访者因素、整理者因素等。

(一)采访者因素

除平心而论,因采访者能力所囿、言行不当或自作主张而使得口述历史真实性程度大打折扣是很不应该的。正因如此,采访者既应在事前下“笨功夫”做足案头工作,明确采访目的、列出采访提纲,也应在事中与口述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还应在事后以严谨的治史态度整理归纳,做好倾听者、搜集者和帮助者,以最大热忱和努力降低采访者因素对口述历史真实性的影响。《生于1978》中的采访者王春元作为采访者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他更像是个主持人的存在,做好节目开头、串联和结尾。这个节目更多使用的是配音来转变话轮,使用王春元对口述者的采访问题并不是很多,这个可能与节目的设计和剪辑有关,在此不多赘言。

当然,除此之外,采访者的个人史观、采访者彼时彼刻所处环境、心境、语境的不同也会成为口述历史真实性的影响因素。

(二)整理者因素

整理口述资料,这是口述历史的最后一步,相比较采访问题的设计,整理更加需要严谨和细心。采访可以根据当时当刻的语境心态调整自己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即兴性。而整理工作在口述资料的梳理、纠正、补充、核对中,每一步都需要谨小慎微,如若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到整体效果的传播。尤其整理者的工作成果将会直面大众,更不能出现些许失误。口述历史纪录片的编导、后期剪辑所作的工作正是整理工作,他们整理的作品就是大众所看到的节目成品,节目成败,整理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三、结语

历史是人类、环境、时间的复杂互动的产物,任何变量都可能影响历史的发展与走向。口述历史作为一个记载和回顾历史的途径,结合《生于1978》来看,它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它的问题——是否真实。记忆作为口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核心”,没有口述者的记忆,也就没有口述历史的存在。但正是因为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真实性问题才更加突出,更加受到质疑。通过上文的分析思考可以发现,客观因素对口述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正视记忆的局限,全方位了解真实性存疑的症结,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口述历史的发展。

注释:

[1]托克维尔.托克维尔回忆录[M],商务印书馆,第27页,2004年.

[2]左玉河.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J].史学史研究,2014(04):9-21

[3]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第10页.

[4]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第22页.

[5]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第18页.

猜你喜欢

采访者真实性群体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西尔莎·罗南:爱尔兰精灵初长成
心是一座孤岛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