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职教20条”“三定”,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2019-12-27赵明安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简称“职教20条”)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重要批示、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升级版”,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行动纲领,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施工图”。
1 定音鼓: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1.1 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体系长期划分为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相对独立的类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职业教育仅限于中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方职业大学的兴起,到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职教20条”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论断,标志着职业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1.2 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实施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尊重智能结构差异、服务个性化发展的办学定位,将职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位置。我国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红利”。“职教20条”关于“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的论断,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1.3 明确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难题
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受教育者接受更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迫切需要,以及有效破解“职教20条”指出的“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都需要强化“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站位,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1.4 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作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升级版”,“职教20条”承载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重要批示、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创新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的时代使命。落实“职教20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习总书记重要教育论述尤其是职业教育论述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根本导向,创新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内部,以“刀刃向内”的决心,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在职业教育外部,树立“共同体”意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5 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族
“三个转变”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职教版”,“职教20条”以推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聚焦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急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经过5—10年左右持续努力,“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明确近五年职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职教20条”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又是“两个百年”交汇期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版”。“职教20条”将过渡期(2018-2022)改革发展目标设定在6个方面。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全面达标,夯实现代职业教育的坚实基础。2014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或办学经费不低于普通本科或普通高中专项工作,极大改善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但在职业教育省级统筹的管理体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全面落实教学条件达标既关系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又关系职业教育的公平发展,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推动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级布局。2014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普通本科高校或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向更高层次延伸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面对现代经济体系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紧迫性要求,推动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是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培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坚力量的“领飞雁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建国后(1949-1977)的起步、改革开放后20年(1978-1998)的探索、新世纪之交至十八大(1999-2013)的大发展,进入特色发展(2014-)等4个阶段。从专科教育为主的初步实践到专科高职合一的高职教育探索,从新世纪新高职的产学研结合到新时代产教融合,从落实高职院校设置规定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到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以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从国家示范校建设到优质学校建设,做出了一条“规范发展-=示范发展—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实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计划,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实际上就是高职教育的“双一流”计划,是从世界最大规模高职教育向世界水平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改革工程、建设工程、发展工程。
四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走出去”的标准框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需要构建先进、科学、适用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系统化职业教育标准。适应现代经济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夯实职业教育的基础、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公平,都需要统一的基本标准。“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既是统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五是强化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企业共同体。作为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直接目标的教育类型,深化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又是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实现行业企业资源实现共享发展的需要。无论是深化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还是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用,均需要持续提升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六是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规范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要求。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职业关键技能训练、良好职业习惯养成,需要系统的校内外职业实践。“职教20条”提出的,“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硬性规定,是强化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制度性安排,是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
2 定向标: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2.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入实施“职教20条”,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坚守“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在办学治校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在人才培养上,创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各项建设上,坚持政治建设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树立类型教育的基本理念,坚守“三个转变”的改革方向
截至2018年,我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2685.5万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巩固了世界最大规模“扫盲”和基础教育成果,实现了最大规模就业,生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红利,助推了最大规模工业革命转型,促进无数设计蓝图变成生产生活现实,为世界最全工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职业教育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维稳工程,我国拥有着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以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是必须着力抓好的薄弱环节。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仍是短板,必须下力气解决,否则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也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破解职业教育的短板,必须坚持类型教育的基本理念,必须坚持“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自觉,必须坚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担当,创新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三个转变”。
2.3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职业教育主线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新期待、受教育者与家庭对职业教育的新向往与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问题之道是宏观层面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中观层面办学机构与企业深度融合、微观层面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规划,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列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在十大战略任务之“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部分,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列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提出“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上,提出“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在人才培养上,提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国家政策引导上,提出“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全面融入“职教20条”。作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将产教融合作为主线贯穿“职教20条”的方方面面。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到职业教育发展成就认定与问题研判,从总体要求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从国家职业教育基本制度构建到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职能定位,从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到完善国家保障体系,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强调产教融合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完整链条。
3 定位仪: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定位
3.1 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永恒主题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职业院校,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就如何办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将职业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职教20条”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专项部署。
“职教20条”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项部署。在总体要求上,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战略定位上,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总体目标上,提出推进“三个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在职业教育的入口端,提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在职业教育层次体系构建上,提出“开展高质量培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上,提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一体化专业教学培训资源;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上,提出“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上,从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教育教学标准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提高、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质量保障评价与督导评估制度建设、国家层面管理指导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制度安排。
3.2 全面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系统要求
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在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对实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行新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将“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优先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了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布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讲话。习总书记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内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提出了“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战略要求,提出了“九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总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先手棋”率先部署。2019年2月中央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刻分析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明确了包括指导思想、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十项战略任务,规划了四条实施路径,提出了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的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同时开启。2019年2月同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后简称“教育现代化五年实施方案”)。“教育现代化五年实施方案”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的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全面安排,明确了今后五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十项重点任务、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中,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融入十项重点任务的方方面面。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职业教育类型的现代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的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类型的全面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个更加”的基本理念,就是职业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八个方面。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包括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更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化,包括职业培训与学历性职业教育两种类型的现代化、以及“短期培训—中职教育—专科高职教育—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等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现代化,包括国家资历框架与国民教育体系相融合的终身学习体系现代化,包括放管服协同的管理体系现代化;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化包括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基于国家教育教学标准的质量保障、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方权责划分等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现代化。职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现代化包括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评价等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层面职业教育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办学参与方治理、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跨类、跨界、跨时代的现代化。作为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涵盖职业启蒙、职业准备、职业继续、职业转换等阶段,渗透普通教育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穿人生全过程。职业教育现代化既要完成自身现代化任务,同时又要支撑普通教育现代化,助推经济社会现代化。
3.3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高地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如果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硬件现代化”,那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软件现代化”,或者是软实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高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纳入指导思想,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纳入总体目标,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列入十大战略任务。“职教20条”从落实《职业教育法》作为基本依据开始,到“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结尾,体现了依法治教的制度化思维。在治理体系设计上,从“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开局,到“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收官,对职业教育放管服环境下的各级政府权责界定、行业与社会组织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参与办学治校、职业院校治理进行了全面规划,对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