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关系及现实启示

2019-12-27董佳敏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丝路耦合倡议

秦 敏 董佳敏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基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及中国发展模式发生转变的宏观背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倡议。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甚多解读,将其归因于某种特定或单一的目的太过偏颇。从核心内涵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和平、友谊、交往、繁荣”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寻找利益契合点,促进沿线共同发展,“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尝试”[1];从建设思路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区别于过去“单向”的对外开放,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开放,是一个包容性全球化的平台,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将人文合作置于工作首位,以实际工作消除“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舆论;从空间内涵来讲,“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多重空间性及跨尺度的特点,并不是封闭的具有绝对界限的以及排他性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被数次提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人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积极践行的坚定立场,是对本国文化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是本民族文化能够传承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和精神保证。”[2]文化自信包括内在自信和外在自信:对内而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精神深刻认知基础上产生的高度认可,取其精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对外而言,不是简单盲目排外也不是亦步亦趋,而是辩证吸收外来文化,不仅做好“走出去”,亦需做好“引进来”的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存在高度耦合,一是时代需求,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急需“一带一路”带动沿路国家共同发展,且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是构建理念交汇,“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世界提供的包容性发展的平台,坚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资本“走出去”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梯度差,做好“引进来”的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讲求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吸收借鉴沿线合作国家的优秀文化,故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也能够得到强化和凸显。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关系

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和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关系,即研究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式。总的来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创新性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消除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疑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打造文化品牌,助燃“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增长;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包容发展性平台能彰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依凭和底气及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与坚定,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现实支撑。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理念与创新性继承和发扬文化耦合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及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加深各国间利益联系紧密的同时,面对的困难日趋增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深刻转变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在2013年提出后由方案变成实践,赢得沿线国家的支持与配合,是因其弘扬传递的“丝路精神”深得人心。“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体现在对“丝路精神”及优秀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发扬,这种继承和发扬也坚定了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自豪和热爱,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千年的“丝路人”拼搏奋斗沉淀的“丝路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根基,“一带一路”倡议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是对古丝绸之路精髓的创造性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的“珠帘”是西汉时期拉开的,始于长安,主要联结了亚洲、非洲、欧洲。期间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物质交流、文化交流、民族交流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骞、杜环、马可·波罗、郑和等“丝路人”,用驼队和善意、宝船和友谊架起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传递“和平合作”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古丝绸之路跨越印度、埃及、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信众的汇集地,不同种族、文明、宗教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启示着我们文明在“开放包容”中发展、民族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共存;中国将丝绸、瓷器、“四大发明”等通过古丝绸之路分享给世界的同时,收获了来自他国的胡椒、香料,学到了佛教、伊斯兰教的历法、天文等外来知识,学到了通过“互学互鉴”实现优势互补;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其沿线国家在开放交流中实现“互利共赢”,在平等包容的基础上寻找利益契合点,共享商品、资源以及成果,其沉淀的“丝路精神”深深影响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建设思路等的确定。

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遭到质疑,“中国威胁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等歪曲报道甚嚣尘上,但中国通过创新性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扩展势力范围的工具,而是从古至今就热爱和平、崇尚互利共赢的中国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做出的互惠方案。未来,中国也一定会继续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令“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品牌与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文化耦合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盛的经济及稳定的政治,也需要繁荣的文化,即强劲的文化软实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既能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激发巨大的经济潜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关系就体现在打造文化品牌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文化,这种转化和发展即是对中国文化积极奋进且不卑不亢的形象展示。

“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滚滚向前流的机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其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者、继承者和创造者,今天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促使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孔子学院成为传递弘扬“丝路精神”的文化先行者。开发挖掘中国优秀深厚的儒家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其二,深度挖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统筹相关人文和历史故事,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打造“丝路品牌”。陕西西安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融入打造丝路文化品牌,挖掘西安深厚的丝路历史文化资源,突破内陆封闭的壁垒,发起“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文化品牌活动,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让全国乃至世界走进陕西、了解陕西。“一带一路”倡议借用“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文化符号是想传递“和平、友谊、交往、繁荣”的理念,若单单把“丝绸之路”理解为具体的空间现象是不合适的。在打造文化品牌时,如果只注重某些重要节点的发展,就贬低了“丝绸之路”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故应当深入了解沿线其他国家的历史渊源,加强国与国、区域之间的合作,如依托沿线各国著名文化遗产,培育跨国丝绸之路高端旅游文化品牌助燃“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增长。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重点,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打造孔子学院及其他丝路品牌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人文合作,可以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助燃经济增长。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支撑与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耦合

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历史底蕴,遭受战争的洗礼之后,有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更有甚者对传统文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在党的带领下,随着国力的逐渐提升,国民也逐渐找回文化自信。如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若要再到“强起来”,就必须注重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构建文化强国的同时推动构建多元文化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的耦合体现在“文化自信应依托和存在于中国的全部历史和现实中,尤其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中”[4]。“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倡议彰显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依凭和底气及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与坚定,且“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包容发展性平台对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支撑,对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具有重大意义。

之所以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现实支撑,是因为它的提出提供了平台,使构建多元文化体系由空想变成现实。《“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从健全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贸易合作五个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是一个包容性的平台,并不仅仅是单向输出自己的文化,而是“有出有进”,将我国优秀文化“输出去”,将别国和地区优秀的文化“引进来”,在对外交流的同时取长补短、互学互鉴,保持中国文化与时俱进,在牢固我国的文化话语权的同时扩大我国的话语权,构建多元文化体系。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耦合的现实启示

(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耦合的组织协调机制

为更好地谋划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落实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协调二者耦合作用的发挥。其一,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规划。整合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于实现更多领域与更大空间的文化资源跨境共享共建,促进更多国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促使“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充分考虑合作地区和国家的利益,给予深切的文化关怀,与他国合作打造文化品牌,助力沿线国家收获发展福利。其二,需完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文化沟通等工作,发挥创新性继承和发扬文化及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文化的作用,助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其三,需提高弘扬和彰显文化自信的实践主体的文化素养,在与沿线国家人员的具体合作实践中,自觉担起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

(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耦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与坚定文化自信耦合的正向作用,还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仅靠自身融合和行政命令始终不够。一是完善弘扬自身优秀文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中国优秀文化珍视和传承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全方位展现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调试创新传统文化,培育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二是完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政策,为有效传承发扬及转化发展中国优秀文化提供更为规范化、程序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在尊重他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对外话语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舆论氛围。

(三)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支撑服务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良机。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其平台支撑服务能力: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员与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对开设中国餐馆、诊所、工艺品等以各种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提供经济补贴及政策支持,同时,加大对外来优秀文化“引进来”的力度,在互学互鉴中促进中国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另一方面要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提升“一带一路”的数字化、科技化的文化服务水平,为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增量提速。

猜你喜欢

丝路耦合倡议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丝路•山海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Happy Afternoon Tea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