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教学,大效果:基于Small Teaching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①

2019-12-27董雪旺

关键词:概念课堂教学老师

董雪旺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教学新理论、新模式层出不穷,如翻转课堂、视频在线课程、新形态教材等。这些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重新备课、撰写脚本、编写教材,学校也要为此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进行设施改造和视频录制。但是,高校教师大多面临着申报项目、发表论文、晋升职称、完成考核的压力,很难在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部分老师对教学改革不够积极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学生也面临着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困难,过于大胆、激进的改革,对于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如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有预习的自律性、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督促甚至灌输、鞭策。

我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访学一年。在美期间,我除了进行合作科学研究之外,还带着上述问题,广泛观摩、学习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Small Teaching教学理念。这一理论是由Assumption College in Worcester卓越教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的James M. Lang教授提出的。我有幸聆听了Lang教授关于Small Teaching的教学方法培训和经验分享,回国后运用于“旅游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Small Teaching教学理念

Small Teaching教学理念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并不一定非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大规模改革或重新设计,也未必需要投入巨大成本进行硬件升级和技术改造,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小技巧和小改进也可以获得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正如Brown等(2014)所指出的,我们的教学中存在很多无用或低效的行为,但它们与正确之间仅一线之隔,只需要很小的改变就能取得明显效果。因此,这一理念被称为“Small Teaching(小教学)”。

(一)Small Teaching的三个原则

1.掌握目标方向:增强学生的掌控感

Zull(2002)认为,一个有助于人们学习的重要原则是:让他们感到学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Ambrose等(2010)也指出,如果有可能,应允许学生在几个选项中做出选择。当然,这几个选项应该是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给予学生掌控感,允许学生有发言权。

2.有目的的学习:重视学习效率和效果

很多老师教学很认真,总希望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教学的知识量很大,课堂容量饱满。这本来是好的,但很容易变成“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看似学到了很多,似乎也听懂了,下课之后一问: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像又答不上来。这种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因此,课堂教学不在于求多求全,而是要重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增长的心态: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专家和初学者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结、体系、框架和一致性。专家大脑中的知识、概念和理论都是彼此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的,而初学者的知识则是杂乱无章的(Ambrose等,2010)。Leslie(2015)指出,创造性始于结合。我们所有的新思想都来自旧思想,是对已有实物的创造性组合。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善于将不同的知识联结起来。

(二)Small Teaching的四个关键措施

1.预习(Predicting)

“Small Teaching”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给学生好的学习体验:明确表达问题,解释其意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回答问题,总结。研究表明,那些习惯预习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更能够开发自己深度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学习资料进行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尝试自学。

2.回忆和检索(Retrieving)

经常回忆和检索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上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平时不复习,下课就扔在脑后,考前再突击。这种重读课本、课件或笔记的消极方法无助于他们回忆信息、分析主题或应用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考虑如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促进他们回忆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限制因素不是脑容量不足,而是即时检索能力,而复习和回忆是强化长期记忆的最佳方式(Miller,2011)。频繁的回忆有助于学生提高从大脑中检索信息的能力,这在考试中,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里极为有用。

3.间隔(Spacing)

短时而反复的学习比长时间的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如何在学生对知识初次接触之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反复训练的机会,是教学中的重要技巧。“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备考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外,课堂中要善于使用暂停的技巧。研究表明,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最好能有2—3次暂停。在暂停中,学生能够自发地结对讨论,弄清某个概念或补足笔记。

4.联结(Connecting)

每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就会与大脑中已有的概念建立起一个新联系。当我们每次重新使用这些信息时,这种联系又进一步被加强。这样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是带着一个知识体系和框架离开教室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要帮助学生创建概念地图,通过课前小测验测试学生的先验知识,或要求学生完成“分钟论文”(Minute Thesis)。通过对55项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相对于仅阅读教材、上课的学生,那些能够就某一主题自主完成概念地图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记住知识、转化知识的水平(Nesbit & Adesope,2006)。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更容易记住故事,心理学家认为故事有“心理学特权”(Psychologically Privileged),大脑对待故事与其他材料不同,更容易记住故事,这是因为故事中的材料是相互关联的。

三、Small Teaching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回国后,我在“旅游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尝试了“Small Teaching”的教学理念。与旅游管理其他偏应用和动手实践的课程相比,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理论性和学术性极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学、地理学基础,需要补课。然而课时有限,不补学生听不懂,补课课时又不够,而且会陷入“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初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大都可以通过“小教学”课堂改革得到较好解决。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学大纲留白

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教学内容庞杂,又需要补社会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知识,每年的课时都十分紧张,经常出现讲不完的情形。这学期,我接受这个理念,在绪论课上列出一些拟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

(二)坚持随堂实践

无论课堂时间多么宝贵,都坚持让学生随堂实践。为了避免过度学习和死记硬背,老师应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老师的点评反馈,再辅之以启发,能够促使学生在一堆学习材料中发现新知识。

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我把课堂时间分为讲授和活动两个部分。学生当堂分组阅读材料,老师立即建立反馈。活动包括分组测验(学生分组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创立自我测验问题(学生设计考试问题以增强元认知的学习工具)。

(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四个部分:正式上课之前、课堂最初几分钟、课堂主体部分以及最后几分钟。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改进来提升教学效果。上课前,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可以放一小段相关视频、几张图片、一段音乐或提几个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最初的几分钟,老师们往往喜欢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来导入新课,这是个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前后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之间保持连续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但是,我并没有采用“前情提要”的方式来主动复习,而是通过提问,甚至“假装”自己不记得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来“提醒”老师上节课的内容。如“我们上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上节课讲到什么地方了?”“我们上节课讲了概念X或理论Y,谁能记起我们是用什么案例来举例说明的?”等,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随机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只能凭记忆,不能让学生看笔记本。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最容易浪费掉的学习机会。学生们开始收拾书包准备下课,而老师则往往抓紧时间再讲最后一个知识点。这时就需要一个结束仪式来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上。最好的办法是“一分钟论文”。“一分钟论文”要求学生在纸上回答两个问题:今天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这些简单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快速复习今天所学知识,对今天的知识进行评价,并激励学生将今天的知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四)课程中的联结

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简单地将成体系的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里就完了;长期来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他们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更为重要。传统上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先自己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消化吸收之后,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框架体系,然后讲给学生听。这一方式固然可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新知识,却不利于他们形成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来说明今天的课程内容,或用我们学过的一个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将电视剧、电影或小说中的某段剧情与课堂中学到的某个概念联系起来;描述今天的课堂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解释本门课的知识与在其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关系。要求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与其他同学讨论。

(2)在课堂教学开始或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分钟内回答一个问题,并写在纸上作为课后作业或本节课的学习资料。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概念地图,并形成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问题可以是具体的,如“你是如何理解原真性的?”也可以是通用的,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是什么?”或“本节课的内容中有哪些是出乎意料的或难以理解的?”

(3)快速配对活动。老师准备一些活页内容,在课堂上随机分配给学生。每个学生快速随机与其他学生配对两次,每对都需要在他们的活页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并记录下来。采用联结笔记本帮助学生在课程内容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组织原则在概念之间创建不同的概念地图。

(五)不完整的讲义

多项研究表明,那些拿到不完整讲义的学生,比拿到完整讲义的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因此,我在课程教学时,不把完整的讲义或课件发给学生;课程结束复习时,也不把完整的课件发给学生。

四、讨论和争议

与任何教学方法和理念一样,小教学并不是完美的,而是伴随着很多争议。最常见的质疑是:为什么要让学生记住这些事实、概念和理论?一些老师认为,知识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应将他们变成存储器。是的,每个老师都想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思维的思想者,或能够掌握复杂技术和能力的行动者。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基础知识是必需的。思考至少需要两类原材料:我们从环境(或网络搜索)中获取的,以及我们大脑中已有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足,思考就是空洞的。有些学生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基础知识不足。对此问题,先贤们早有论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正如Willingham(2009)研究表明的那样,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的学生,在高等数学问题上的表现要好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要建立在概念和事实之上,而仅靠网络搜索是不足以实现这一点的。在学习特定知识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学习能力的增进,学习技巧会超出特定知识领域,固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智力水平就越高。

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必要的,但不能本末倒置。一些学生不认真学习,专业基础没打好,却热衷于做各种所谓的学生科研项目,发表垃圾论文;大一新生一窝蜂地申请创新项目,却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这些都是大学生学术训练中的异化现象,需要纠偏。

五、结 语

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这些小改革已经对教学效果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注意到,一些原先逃课的学生的出勤率开始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提问,习惯于坐在后排的学生开始向前坐,学生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总体上在增加。因此,Small Teaching总体上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猜你喜欢

概念课堂教学老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