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7任昌侠
张 悦,任昌侠,李 珩,2
(1.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庆40004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利用现有技术的不断优化,促使更加适用、更为便捷的技术再次出炉,为全社会人类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然而,由于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与能力也有所差异。自钱学森老先生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到后来的“珠峰计划”的诞生,以及对中国科学界为什么稀缺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现象及问题的出现,可以发现中国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下面将就这些现象及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1 当代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1.1 当代教育与技术发展存在交互式关系[7],但缺乏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步入数据(大数据)时代,技术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技术是需要不断革新的。然而,拥有能够革新技术的能力是凭借教育工作而得以实现的。先进技术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便捷与优化的教学环境,教育工作在树立一定相关技术应用意识的同时,要紧随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革新技术水平、研发新的技术产品,二者具备交互式关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认识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为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与缺乏这样的认识有着密切关系。
1.2 当代教育对技术创新有指导性意义[8],但仍有所忽视
当代教育对技术创新指导性意义的认识也不够全面。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而忽视了它对技术创新也同样具备指导意义。
一般而言,对于技术创新的不足问题,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创新能力的不足、思维的活跃度不够等方面,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需要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在教育层面需要树立基本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革新的价值理念,这样才会为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加强思维活跃性提供有力的推动条件,进而确保有所改善,而这一点也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所缺乏的。
1.3 当代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仍不够充分
结合上述问题,当代教育尽管提倡并注重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依然过多保留了传统教育中单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许多短板,需要在当代教育中给予重视,并大力调整,发挥当代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 当代教育中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
2.1 传统教育观念过重,缺乏革新意识
2.1.1 当前教师队伍更换周期过长,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在当代教育环境下,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之外,需要灵活地使用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注重升学率与未完全改善的应试教育环境下,部分学校为了避开“风险”而减缓教师团队年轻化的进程,从而产生教学理念整体相对落后的现象。然而,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讲,尽管其教学能力与水平不及资深的老教师,但是在接收与应用新兴技术,创新设计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远高于年长的师资团队。因此,在学校师资队伍中,除了应拥有资深的老教师,大量引入年轻有为的新生师资进行大力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2.1.2 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于片面,抑制产生创新根源的发展
钱学森老先生提出:“为什么我们一直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片面认识,进而引发创新意识缺失。
受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仅停留在“做题”两字的理解层面,普遍存在的现象为:
(1)询问学生所学的知识本质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看似十分开放简单的问题确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最大“难题”,答案就是沉默与不知。
(2)据相关数据了解,世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球前100名学生中,65%以上均为中国学生,然而,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结果并不如前者乐观。
(4)矿山企业规模越大,销售收入越高。2017年河北省持证矿山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及小矿矿产品销售收入依次为361.6亿元、106.7亿元、35.05亿元及2.90亿元。数据说明矿山企业规模越大,矿产品销售收入越高。
针对上述现象,需要反思的是:某些方面没有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是由于过多注重了理论问题的解决与应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传授知识的实质性与实用性的意义,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产生。
2.2 教育工作与技术发展的联系多数停留于理论层面
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误区”,面对技术的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进入高校或职业院校后,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对于实践性、技术性的知识有所增加,但是在进行技术教育过程中,其教育工作并未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实践环节中呈现很好的联系,依然是理论内容占据较大比重。
另外,在学习了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后,进入工作岗位,近50%的知识会在实际应用中被否定,大多数刚步入岗位的毕业生认为: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并不绝对吻合,工作过程中又再次成为了新的开始。这反映出教育工作与技术培养与发展所建立的联系存在脱节,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因此,教育工作对技术创新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互促机制。
2.3 学生创新潜力开发不足,高校缺乏个性化培养机制
过多的注重理论是导致教育缺乏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原因,而从教学对学生个体影响层面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主流的教学模式仍延习赫尔巴特最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创新潜力开发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此外,当前高校教育尽管也提出“放、管、服”的政策,并针对部分高校进行实施,但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一方面是能力不足难以落实该政策,另一方面,受学生整体能力与教学资源影响,个性化培养难度系数较高,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2.4 对教育价值与技术价值的认识不够充分
价值,看似涉及经济学的代名词,在这里则显得过于片面。也正是因为这种片面理解的存在,因此产生了二者认识的不充分。事实上,教育价值的关键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实用人才;技术价值就是发挥其存在的意义,为满足和提供社会生活所需,为人类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
显然,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教育价值的背后是通过人才的创新而诞生的相关技术价值。技术价值是教育价值的衍生物;教育价值是技术价值的本源体。当代教育也正是因为仍缺乏对二者价值的充分认识,致使问题的产生。
2.5 科技发展的深究精神仍不足
3 当代教育与技术创新的认识与建议
3.1 革新教育观念,培育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首要需要当代教育的教育观念应不断革新,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技术创新是需要建立在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基础上的,只有保障教育观念与理念同步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才能更好地巩固当代教育与技术创新的联系,确保有效性。
3.2 注重教育与技术发展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在推动教育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防止二者的不协调发展,进而避免不协调发展带来的不便;为了更好的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落实有关教育政策是确保融合的有力保障。
3.3 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
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是当代学生必要的基本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学生个体创造力、新型技术研发能力,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校应当大力推广的必要培养和发展目标之一。
另外,给予一定的条件与环境,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创新平台,展示自身的创新与创造成果,是培养与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手段。
3.4 给予高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效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所需,针对高等教育,国家对部分高校采取了相应的“放、管、服”政策,给予部分国家重点高校一定的自主办学权力,推进高校人才的个性化、高质量培养。
3.5 增强教育工作对技术创新发挥指导性作用
在新的时代,教育对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要确保技术与时代发展完全同步,避免产生落后的风险,那么,树立正确的教育工作与技术创新的作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深度发挥教育工作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性作用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使命。
3.6 树立正确认识,明确当今社会教育价值与技术价值的密切相关性
正确认识教育价值与技术价值间的关系是当代教育必要的工作之一,要真正实现教育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融合,明确二者间的相关性,认识教育价值与技术价值的交互关系是关键所在。
3.7 独立意识与深度探究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发展技术创新水平
为更好的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对于人才的培养,具备独立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步入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拥有深度探究、勇于奉献的精神是科研人员理应具备的。因此,培养相关人才时,树立一定的科研精神是推动未来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必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