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下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以沧州为例
2019-12-27徐珊珊
◎徐珊珊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关键字】地方高校 舞蹈专业 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
舞蹈艺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舞蹈形式也开始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高校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艺术专业人才。
一、地方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忽视舞蹈理论教学
地方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轻视理论教学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院校舞蹈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舞蹈本身就是文化的独立载体,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高校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对舞蹈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上,对于舞蹈所代表的文化只是一带而过。不重视舞蹈理论教学,会影响到学生对舞蹈专业本身的认知程度[1]。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且主要为地方教育服务,缺乏舞蹈理论支撑会使学生停留在舞蹈的表象,不能理解其真正的艺术魅力。
(二)舞蹈专业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沧州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际调查,舞蹈专业在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缺少地方特色教学和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另外,针对舞蹈本身的文化因子、艺术特色的感知度等方面的教学力度远远不够,教学规范性有待提高。
(三)就业指导缺失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校会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这类课程理论性、普适性强,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普通性指导,缺少具有针对性和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内容。
(四)缺乏校企对接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舞蹈专业教学应该与企业及相关产业加深合作,实现全方位对接。笔者调查发现,沧州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还保持着过去的教学理念,无论是从基础的课堂设置、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没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使专业舞蹈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2]。
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健全和完善高校舞蹈教学体系
地方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求新求变,从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彻底摆脱出来。要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将各类舞蹈素材进行集合与提炼,以实践为基础,编写出兼具课堂训练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3]。
随着沧州市不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大运河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弘扬,也为沧州非遗舞蹈的建构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非遗舞蹈进行传承,让每一位舞蹈专业学生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二)加强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知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知,以舞蹈文化教学为切入点,加强学生们对舞蹈的理解,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于舞蹈文化的学习,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特色理论课程,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微课、智能课、翻转课堂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舞蹈文化。这也需要舞蹈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舞蹈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舞蹈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每一次舞蹈文化理论课程,通过各个平台和渠道来搜集相关历史以及视频资料,并将素材制作成幻灯片,加深学生们对舞蹈文化的记忆[4]。
(三)加强专业特性的就业指导
从学生进入校园那一刻起,专业教师就应担负起就业指导工作,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要在了解每位学生不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给予就业指导。
(四)推进舞蹈与产业深度融合
地方院校拥有着比较优质的舞蹈教学师资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而且地方文化市场也为舞蹈专业人才大展拳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高校与当地产业实现合作、进行资源互换的重要基础,二者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各自的优势搭建共享平台,通过各种项目合作或者科研方式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使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实习实践和就业途径得到有效扩充。同时,各个企业也能够借助高校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困境,进而实现市场需求与教育机制的全面对接。
但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高校舞蹈教学机制必须保证各种舞蹈类型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必须保留舞蹈自身文化和特色。这就需要高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找平衡点,来实现舞蹈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均衡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舞蹈人才,将舞蹈艺术发扬光大。观众的欣赏就是市场需求,舞蹈要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市场价值。因此,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保持专业性和市场需求同步前进的原则,做到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