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9-12-27尚丽娟
尚丽娟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丢弃传统文化,如同割断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容,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壮大。但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其随时而行,所以,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包容、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这就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这就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遵循的原则,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策略,都要与时俱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器物文化层面的转化发展。器物文化层面的转化发展是最大众的一种文化创新。回溯历史,不难发现我国文化更新就源于器物层面。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引入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近代化的道路,同时开启了近代国人“器物”层面的文化探索。可见,器物文化层面的转化发展是指人们因技术进步而寻求的文化革新,其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二是制度文化层面的转化发展。制度文化层面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及组织形式等构成的文化,它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各种具有物质载体的机构以及个体反映于社会事务中的主观心态。例如,近代我国的贤人志士曾尝试从制度层面进行文化革新,进而出现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并以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变革。三是精神文化层面的转化发展。精神文化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孕育出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1]。例如,辛亥革命之后,国人开启对精神文化层面的改革与创新,迎来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我国思想的空前大解放。可见,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转化发展就是对价值观、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的创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服务”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遵循这一原则,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实现转化发展,就要坚持创造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推动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就是人民群众,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转化仍需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验。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的洗礼传承至今,其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与推广的,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改造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二)尊重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丢弃自己文化犹如丢弃灵魂。在文化的转化发展过程中,需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并尊重文化的本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的积淀,影响着一代代国人的价值观。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才能真正把握我国的今天。深入了解、尊重传统文化,站于历史的制高点重新审视自我,方能掌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脉搏。
(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实践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对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也需依托实践,离开实践就难以顺利实现改造与传承,也无法获得改造的正确方向、内容、形式等。所以,在新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发展要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也会存在糟粕和负面的部分,精华的部分也容易与落后的内容混为一谈,如崇尚集体主义与抹杀个性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虽具有历史继承性,但因源于和发展于传统农业文明,适应于农业社会和封建宗法制度,存在一些观念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2],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来转化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旧的思想内容,注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内容,使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和源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繁杂、内容丰厚,是新时代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生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基于人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认识,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进行调整与转化,使之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转化与发展要实现创造性再生、批判性扬弃,以此来找寻与现代化相通的契合点。
(一)挖掘与整理优秀传统文化
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需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搜索、挖掘与整理,清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找出不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先要追溯其历史根源,才能避免不遗漏和忽略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历史实践,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所以,可通过研讨铭文、简策、古代典籍等,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厚,要对其进行改造,需要先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分专题研究,做好定位和定性工作,可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优秀文化的共同要素和重心,进一步通过对各类文化相互对比找到有价值的部分。
(二)辨别与区分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判断,来确立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效用,才能基于新时代的背景特征来对其进行取舍。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价值权衡、区分优劣,是一个难题。既要调节价值冲突,联系当下的社会情况,又要深入了解文化有无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然而,衡量价值的重要尺度是历史实践,这些古代先贤思想文化只有经得起实践与时间反复的检验,传承下来的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文化。优秀传统正是因为文化负载了深邃的社会思想和丰厚的人文内涵,才代替了落后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三)解释与阐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与筛选之后,就要选取优秀的文化内容来深入理解蕴含其中的价值,这需要对优秀文化进行解释与阐发。可视的文化是最容易被现代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尤其是经典的可视文化,这些经典内容都是经过人类社会的反复认识与思考所得,其所蕴含的内容是民族最核心的精神,是现代大众认识事物与思考问题的支撑,所以,解释与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应以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为主,对可视文化进行深入阐释[3]。同时,要注意到社会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所差异,所以,专业人士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释时,要以民族历史与现实中人们的共识为导向,诠释应尽量做到忠实于经典,又要以现代大众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和基本精神,使其符合时代内涵,进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阐述经典的基点上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