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2019-12-27茹亚辉
茹亚辉 王 辉
一、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条件
首先,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营造了宽松的氛围。辛亥革命后,西方的各种思想、各种“主义”涌入中国,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创办报刊,建立社团,积极宣传自己所认同的思想主张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就在人们大力地宣传西方观念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人民对西方资本主义大失所望,并逐步感受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错误的。就在中国人民为探索救国道路犹豫彷徨的时刻,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其次,革命党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孙中山在旅欧期间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研究并翻译,表明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开始有所关注。朱执信对中国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作出过突出贡献。1905年11月,他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学说进行了深刻解读[1]。除朱执信外,宋教仁、廖仲恺等革命党人也加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由此可见,革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阐释、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以及马克思主义整套理论的宣传,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二)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政治条件
首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诸多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开始依靠着“中华民国”的招牌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如罢课罢工、集会游行等。试想,如果在清政府统治时期,人们笼罩在文化专制的恐怖中,我们就不会有如此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也就不会顺利开展[2]。由此表明,正是辛亥革命所开创的这种少有的自由政治环境,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进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其次,政党的活动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联系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西方三权分立为蓝本在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伴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兴起了一股“政党热”,一年间就创建了300多个政党,而其中除国民党外,大多数政党最终销声匿迹,这也是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创造的政治条件[3]。
(三)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组织条件
就政党而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就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的。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首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许多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的政策,如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倡导国货运动和兴办实业等措施。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也在忙于一战,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也催生了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且五四运动中首次亮相政治舞台,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条件。
其次,辛亥革命时期众多西方观念涌入中国,但北洋军阀的统治和一战的爆发,使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大失所望,开始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他们创办报刊、组建社团以宣传和介绍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激烈斗争。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一部分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革命失败后,他们继续拯救民族危亡,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还有一部分共产党人受辛亥革命影响之大,在辛亥革命掀起的思想解放大潮中,萌发了民主革命的思想,最终也变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由此可见,辛亥革命造就了一批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年轻的共产党员又将会是未来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干部条件[4]。
二、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经验教训
(一)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建立同盟会时把“驱除鞑虏”放在了这个政党口号的第一位。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党人只是把满清贵族作为革命的敌人,并没有把帝国主义作为他们革命的对象,这样的口号就变成了简单的排满口号。中华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在他们今后的行动中也尽量避免触及帝国主义的利益,对帝国主义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5]。由此可见,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仍然处于感性阶段,更表明了辛亥革命反帝的不彻底性。正是辛亥革命的这种不彻底性给中国共产党以极大警醒:1922年,共产党人在中共二大上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一革命纲领的制定,鲜明地表达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二)建立强有力的政党领导
孙中山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虽然是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汇聚了很多革命志士,但它从成立之日起就极其松散。组织纪律性差,人员鱼龙混杂,指导思想不统一,所以在革命进行到武昌起义时,这个组织就基本陷入瓦解状态。反观中国共产党就非常注重组织纪律的严明性。中国共产党认为不仅要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更要入党。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军队中多以农民为主、阶级成分复杂的现状,对人民军队提出了三条纪律八项注意,并对违反此纪律的官兵给予严厉惩罚;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针对党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尤其是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进行了整治,由党的领导层最先发起,而后扩大到全党,这次整风是中共范围内最高规模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极其重视党的建设,争取把中国共产党建立成集中又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富有活力的新型政党。
(三)掌握革命领导权
当辛亥革命进行到高潮即武昌起义胜利时,革命党人并没有掌握住革命的领导权,而是由黎元洪这一顽固派担任湖北军政府的大都督,可见,革命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就没有重视领导权这个重要问题。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军阀盘踞一方、拥兵自重的局面,导致“中华民国”的招牌变得名存实亡。1922年9月,蔡和森在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时讲道:“解决中国的出路只能靠一个强有力的革命阶级,而阶级的领导权也需要通过自己的阶级来实现。”这就表明,要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必须建立革命武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此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此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在革命过程中积极争取领导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活动只局限于军队和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孙中山所提出的“平均地权”的口号依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真正使农民享受到权利。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对于国内政治持冷漠或观望态度,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并且,革命只局限于城市,对中国农村的影响甚微。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发动农民的重要性。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各方面的抗日积极性,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也是我党注重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很好例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与信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对辛亥革命果实的超越
20世纪的中国发生过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要想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辛亥革命果实的超越,就必须要厘清三次历史巨变中的内在逻辑[6]。
(一)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超越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并成功遏制了近代社会沉沦向下的局面。明清时期的中国对内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对外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心态使得中国开始走下坡路。即使是迈入近代,政治腐败,经济停滞,思想僵化依然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名词[7]。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早已山河破碎,孙中山看到中国的社会现状,不禁发出了“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时代最强音,表达他渴望救亡图存的伟大抱负。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畏强敌,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扫清了障碍。虽然辛亥革命结束后中国的社会局面依然十分动乱,但是却再也无法改变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总体趋势。在政治方面,“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呼声表明民主共和已经成为民心所向。在经济方面,南京临时政府呼吁人们实业救国并倡导国货运动,积极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共和的招牌最终被北洋政府的复辟统治所替代,中国社会再度陷入一片沉寂。中国人民何去何从,中国的道路在哪里,成为所有中国人面临的时代课题。
(二)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借鉴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在中共二大上就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土地革命时期积极进行土地改革,让工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8]。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人还注重自身建设,坚决肃清党内不正之风。正是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革命性和先进性,最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此后,中国人民满心喜悦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956年,我国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变革,这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今后中国的一切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9],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再度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的飞跃性成果。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裂走向统一,演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示着“东方奇迹”[10]。
如今,我们国家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更要加强理论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