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策略
2019-12-27于英民
张 堃,于英民,左 佳
(1.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2.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0 引言
2018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阐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实践要求,强调了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和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金融业具有业务分散、数据量大、对风险防控和运行效率要求高等特点,加之金融业属于信息服务属性产业,其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金融业应体系化推进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工程。
1 金融业在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总体来看,金融业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网络安全的新需求。但是,作为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我国金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极易遭受攻击;同时,由于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等核心软、硬件的国产化率较低,我国金融业在安全可靠、供应保障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局面,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数据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风险指通过寻找更新、更具侵入性的攻击方法,威胁金融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风险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金融业运营和组织管理数据、账户数据、交易数据、投资融通数据等信息资产。
对我国而言,现阶段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依赖的软、硬件核心技术大部分依赖国外厂商供应,在技术上普遍采用封闭的系统,有很多排他性的内嵌软件,可能存在“漏洞”、“后门”等安全隐患;同时,过度依赖国外厂商的软、硬件,一方面导致了使用及维护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易导致行业垄断,一旦再次形成类似美国制裁中兴的局面,我国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将受制于人,甚至面临“断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如何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便捷性、高效性开展业务的同时,向核心业务领域压茬推进以基础软、硬件为重点方向的技术,坚决防范重大风险和安全事件,成为金融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金融业信息安全的目标任务
金融业信息安全关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必须要以实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目标任务。改造的本质是体系改造,体系改造应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逐步完成用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改造现有技术体系,用安全可靠的基础软、硬件产品改造现有基础软、硬件产品。升级的核心是能力提升,通过从软件入手,到软、硬一体过渡的路径,确立CPU+OS的技术路线,重点突破,迭代发展,稳步推进全要素改造、全应用覆盖、全网络融合,逐步建立完整生态环境。
此外,虽然现阶段研发的基础软、硬件产品在性能上距主流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达到“可用”并正向“好用”发展。因此,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应革新思路,将从单纯追求峰值性能转变为注重综合应用效能,避免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突出面向生态建设的换道发展。
3 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应对。2016年,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网络安全框架”,讨论加强金融信息安全计划的相关措施;2017年6月,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强调金融业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义务和责任;2018年,欧盟出台《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明确从业务系统运营、信息化架构重构等方面保护金融信息安全。
为保障金融业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结合我国信息安全体系发展现状,本文建议以“四个结合”为行动策略,体系化推进金融业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建设。
3.1 核心能力与解决方案相结合
面对我国在金融信息安全方面的被动局面,建议从政府、厂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加快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解决过度依赖进口和安全防护弱等问题。在政府层面,产业及科研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同时,出台引导政策,鼓励金融企业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相关工作。在厂商层面,应加强技术沉淀和推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从芯片到整机、从基础软件到大型系统、从主动防御到聚合服务的体系化网络安全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网络安全核心能力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形成安全可靠的整体解决方案。
3.2 需求引领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长久以来,IOE架构凭借稳定性、兼容性成为金融业的标准配置和唯一选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IOE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金融业爆发式增长的计算需求,同时数据量的增加导致IOE使用成本的不断增长。因此,金融业信息安全改造要在确保网络安全等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高效地实现开发过程和使用环节中用户需求与供给能力的充分对接,通过多种类、多层次的需求满足,促进成果的成熟与产业化,不断提升基础软、硬件能力,形成需求与应用协调统一发展的格局。
3.3 重点突破与压茬推进相结合
实现金融业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依赖的软、硬件核心技术的研发进程,才能确保金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分阶段实现核心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从模式相对简单、数据量相对较小的业务入手,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优先,重点突破,稳步实现对全流程、全业务、全行业的覆盖。
3.4 产融联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
广泛聚合资源,积极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信息安全产业生态链。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打造产融结合的产业生态管理模式。设立百亿级规模的“金融产业信息安全引导基金”,广泛联动并重点关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深化产融联动,促进金融业信息安全产业的持续发展。
4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技术与各业务的深度融合,金融业处于新旧思维碰撞、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力量对比、新旧规则交替的十字路口,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依赖的软、硬件安全性的要求变得更高。以“改造+升级”的思想在金融业推进相关工作,逐步完成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可靠、高效可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