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或构建能源“乌托邦”

2019-12-27法人毕竞悦

法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乌托邦区块协同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毕竞悦

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能源互联网领域,对能源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简称,它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业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

能源互联网与区块链的“火花”

能源互联网应用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一般的机器虽然也不简单,但还称不上“复杂”,因为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度还不够高。复杂适应系统具有自主性、适应性和自反性——自主性指系统中的主体相对独立;适应性指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交互作用;自反性则是微观个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首先,能源互联网中的成员无论大小均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传统能源系统中,由于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征,大企业对于能源产业的垄断是常态,小企业和个人依赖于大企业。而在能源互联网中,传统能源系统将被重构为扁平化的能源体系。由于各能源设备都具备发出与接收能量及能量信息的能力,在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能量节点都是平等的。

能源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个体消费者的市场影响力和选择权都得到加强,消费者能通过各种智能化终端设备和信息技术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根据市场价格自主选择使用哪一种能源,直接拥有购买能源的高度自主权,从而破除大型能源企业的垄断。需求侧的用户通过分布式能源逐步开始扮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有利于防止不正当竞争。能源互联网中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广泛。

比如TransActive Grid公司正在纽约布鲁克林运行的区块链微网项目促进了点对点交易。居民可将自家太阳能板产生的过剩电力出售给社区内的用户,交易基于区块链网络,几乎不需要人员参与管理和记录交易。其投资方之一的LO3Energy则提供了智能电表硬件,可以提供实时、细颗粒度的数据,帮助控制电能和电池的运营和负载,并将电力传送到电网、将数据写入区块链。

能源互联网必将实现“产消合一”

传统商业体系最重要的角色分工,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二者界限分明、各司其职。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和生产者角色重合。阿尔文·托夫勒夫妇早在2006年《财富的革命》一书中就提出了“产消者 (Prosumer)”的概念,意指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融合,并预言“产消合一经济”的到来。 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能源互联网将实现产消合一。

其次,能源互联网中的成员是适应性主体。能源互联网中的成员既有独立性,又有协同性。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形式能源的高效协同,在最需要的时候适配最合适的能源,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冲突,增强了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灵活性,有效改善了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最后,能源互联网具有自反性。在能源互联网之下,能源系统具有全面开放、互联互通的特性。能源互联网包括大量能源信息交互设备,这使得能源互联网成为各能量节点、信息节点之间进行能量流和信息流双向流动的平台,每个能源节点都有获取数据信息的权限与能力,从而提升了能源系统的信息充分度和透明度。通过市场价格与供需信息的实时互动,能源互联网可以自动执行合约,实现供给与需求实时化、智能化匹配,并据此做出及时反馈和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无谓损失。能源互联网中的主体间交互关系可以使供给需求双侧互动,互相促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区块链重塑能源治理的五大机制

区块链技术具有改变人类组织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巨大潜力,在能源系统中的集中应用也将使能源治理呈现出全新面貌。那么,区块链技术对能源治理的重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协商治理机制、交易自由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多能源协同机制和能源共享机制。这些概念并不难理解,稍作解读便可明晰。

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分布式协同,这将使能源治理的环境发生变化,能够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效力,可为各类团体和个人参与协商提供空间。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主要依赖于公共机构,而能源互联网为非政府性质的组织、社群或者个人参与规则制定提供了可能。区块链以对等方式把参与方连接起来,各参与方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来表达协作规则,这种机制将赋予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更大的活动空间,包括各方平等参与的交流平台、各方平等参与的议程设置机制等。未来的能源治理可以借助于能源互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实现更优化的协商治理。

交易自由机制——不言而喻,能源交易的规模越大,相互关系越复杂,信息变化越快,获取整个系统全部信息的困难也越大,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而能源互联网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可以实现分散的能源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自发、自主的能源交易,从而促成自我平衡,弱化国家或大能源公司的作用。能源互联网下交易机制的特点有主体多元化、信息透明化和时间即时化。

资料图片

在能源互联网之下,目前令人纠结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互联网可以解决气候治理中的“搭便车”问题,能够为碳排放权的认证和碳排放的计量提供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平台,自动实现碳管理,通过对排放方和减排方的自动奖惩,激励各主体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具体而言,采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碳排放权认证和交易平台,给予每一单位的碳排放权专有ID,加盖时间戳,并记录在区块链中,采用智能合约方式自动确认碳排放权消耗量;碳交易时,每当碳排放权发生一次所有权转移,交易信息即记录在区块链中,并且不可篡改;区块链系统自动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罚款。

再来看看多能源协同机制——在传统能源系统中,不同能源之间存在着行业壁垒,多能协同存在着体制障碍。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就是多能源融合,可以实现协同优化,形成有机整体,提高能源的转化与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区块链能够为多能源系统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平台,记录不同能源系统的实时生产信息及其成本,在此基础上实时生成各地区各类能源的边际价格,不同能源系统可以根据边际价格信息执行自动调度指令,并且根据边际价格信息进行能量费用结算。

最后,互联网技术通过对闲置资产和服务的再分配和重复利用实现资源优化,共享经济由此而生。同样能源互联网也将实现能源配置的最优化,建立起能源共享机制,把闲置的能源利用起来,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的能源贫困问题。

总之,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能源互联网昭示着能源治理的美好前景——平等、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个“乌托邦”的实现可以预期,未来已来。

猜你喜欢

乌托邦区块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