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的警官摇篮
2019-12-27
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着一枚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校徽。校徽为白底蓝字,“华东警官学校”六个字由右到左排列,周围以红色勾边,在第四个字“官”与第五个字“学”之间,有一抹明显的红色擦痕。在这枚校徽旁边,是一张“华东警官学校第一期区队长以上干部合影留念”的照片和一份手绘图案的毕业证书(山东警官学校NO229)。照片虽已略带岁月痕迹,但依然可以看出,整洁朴素的军装下面,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
极少有人知道,这群身着解放军军装的年轻人并不是军人,而是华东警官学校的教师和第一届毕业生。1949年5月,他们按照党中央部署离开山东,风尘仆仆奔赴丹阳参加集训,在上海宣布解放当天,便迅速参与到接管上海的公安保卫工作中。这照片中的一部分年轻人,便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现上海公安学院)的缔造者。
时间回溯到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省解放并接管了一批中小城市,为巩固抗战胜利成果,建立人民政权,党中央提出:不仅要培养大批党政干部,还要建立人民自己的警察队伍。1946年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在山东临沂创办了山东警官学校。由于时局变化,学校只办了一期就被迫停办。1946年年底,200多名学员各自奔赴军队和警察局等工作岗位。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警官学校,山东警官学校的创办,标志着共产党进行正规化警察教育的开端,是人民公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48年5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重新夺回许多城镇,急需大批忠于党的干部群众开展公安保卫工作,兴办警官学校的事再次被提上日程。华东社会部副部长梁国斌、李士英报经华东局同意,调派社会部干部科科长林道生负责筹办青州保卫干部训练班(简称保训班),选调学员40余人进行公安保卫工作专业培训。
1948年9月,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梁国斌、李士英响应党中央号召,决定以青州保训班学员为骨干,开办山东省第二期警官学校,并公开向社会招生。这所学校,便是“华东警官学校”。
1948年12月9日,由华东局向山东解放区各区党委、市委及社会部、公安局发出关于开办警官学校的决定和招生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党政机关配合招生组做好招生工作,把分配给各地的招生名额,当作扩军任务来完成,规定每招收1名学员可抵充1个扩军名额。随后,学校派出8个招生组带着招生简章和考卷,分赴徐州、新海连、济南、淄博、张店、周村、兖州、烟台招生。但是,由于当地群众对人民警察缺乏了解,一些知识青年不愿报考警官学校,招生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困难,报名人数达不到招生指标。
李士英同志得知这些情况后,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还提出,对有一般历史问题的年轻人,只要其他条件符合,又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可以先进来,在学习中教育。李士英同志的指示为学校招收新生打开了广阔渠道。在各地党组织和政府的协助下,华东警官学校共招收新生1097名,至12月底全部到校报到。
经过紧张的准备,1949年1月5日,华东警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根据招生情况,将学员分警官、警士两个部。警官部为第一大队,警士部为第二大队。大队下设中队、区队和班,学校属于军事性质,实行军事化管理,师生着军装,学员实行供给制,享受部队排级干部待遇。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政治教育为主,业务教学为辅,设政治、业务、军训3项课目。按照教学计划,警官部学习时间为1年,警士部学习时间为6个月。
从当时讲,华东警官学校是一所采取正规化教学的公安学校,有校徽、校训、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等。校长梁国斌、副校长李士英十分重视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两人亲自选定校舍,并从山东省公安总局和济南市公安局调拨大批家具用品供学校使用。为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经组织批准后,林道生和青州市公安局局长徐盼秋被调至华东警官学校担任正副教育长。
1949年4月份,解放军横渡长江,江南广大地区解放已指日可待,按照党中央部署,华东局开始为接管上海等大城市做准备。1949年5月初,华东警官学校奉命提前结业南下待命。经过广泛动员、自愿报名、领导批准,800余名华东警官学校的师生,在李士英、徐盼秋带领下离开山东,南下江苏丹阳,参加接管人员集训。
鉴于南下师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北方乡村,没有城市生活经验的特点,接管人员集训内容还包括了城市管理方面的知识,由曾在上海生活过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警察机构、敌情动态、南方城市风俗习惯等,为广大接管干部入城后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1949年5月20日,经中央批准,在丹阳组成了以陈毅为主任、粟裕为副主任的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决定军管会公安部入城后负责接管国民党上海警察、特务、党团组织的任务,任命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为部长,梁国斌、李士英、扬帆为副部长。在研究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的机构设置、警种、装备分布,以及国民党军、政、警、宪、特情况后,军管会制订了三套接管方案:一是如潍县、济南,解放后警察局员警全部逃散,重起炉灶,建立人民公安机关;二是如北平和平解放后,警察局机构和员警基本未散,则采取先派军事代表进驻市警察局和各分局,稍作准备后宣布接管;三是由于上海地下党的有效工作,解放后可能跑掉一些上层警官,下层人员大部分留下,则根据《约法八章》规定,在接管干部领导下,发挥旧员警的作用,维护社会治安。根据当时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和警察局中有强大的地下党组织的有利条件,上海出现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军管会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第三套方案上。
至此,对上海警察、特务、反动党团机关的接管,从方针、政策、思想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第二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据市军管会统一部署,梁国斌、李士英、扬帆和各分局的接管专员,分别率接管干部进驻警察局和各分局,分头接管国民党在沪各系统特务机关、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和各区党部、各社会局等单位,其中,便包括上海警察学校。
解放前,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在江浦路设有警察训练所,后改名警察学校。5月29日,上海宣布解放的第三天,接管专员徐盼秋率领一批华东警官学校师生进驻警察学校开始接管。
1949年6月2日,军管会宣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委任李士英为局长、扬帆为副局长。同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成立。新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由李士英同志兼任校长,林道生任副校长,徐盼秋任教育长。
华东警官学校的创办经历为华东警校的师生们接管上海警察学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新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参照华东警官学校的体制设人事、教育、供管、辅导4个科和秘书、教研2个室。根据李士英同志“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当务之急不仅要培养新警,更要对旧员警进行教育改造”的意见,学校分设两个部:一部设在江浦路校部,担负培训新警任务;二部设在建国西路648号达仁中学(原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子弟学校),专门集训旧员警。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正式开学。一部的学生有接收下来的学警243名、华东警官学校尚未分配工作的学员121名、新吸收到公安局工作的大学生13名,共计377人,为第一大队,下设4个中队;二部学员有旧警察局已免职的巡官以上警官和有政治问题的员警677人,为第二大队。根据这两个队的不同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第一大队绝大多数是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政治历史单纯,教育目的是培养成人民警察,因而除政治教育之外,施以一定比重的业务教育。第二大队的学员都是来自旧警察局的员警,有的是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毕业生,不少人曾担任过旧警察局分局长、科长、专员、教育长、队长等高中级警官职务,政治情况复杂。集训目的是要弄清政治面目,改造思想,因而着重对他们进行政治和党的政策方针的教育,启发他们对组织忠诚老实,辅以必要的内查外调。
包括李士英同志在内的领导干部对上海警务学校开学后的教学十分重视,特别对第二大队尤为关心,提出对这些学员的思想特点要深入分析,认真贯彻党对留用人员的政策;态度要宽和诚恳,多启发诱导,讲话、处事要有理、有利、有节;校规、校纪要根据新形势制订,不要把部队和农村的一套办法搬进大城市来,可通过大家民主讨论,工作中既不要害怕畏缩,也不要歧视。
至1950年3月,第一大队学生经过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和实习,除少数留校工作外,全部分配到市局各处和各分局工作,使上海市公安局增加了一批新鲜血液。第二大队的学员,在集训期间,请长假的177人,批准辞职的33人,违法乱纪被革职的4人。余下的463人,经过教育和审查,政治面目基本搞清,思想也有明显的转变,重新分配了工作。
上海警务学校不仅为建国初期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上海输送了大量根正苗红的公安人才,也为江南其他城市创办警察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
1950年12月,经上级部门批准,上海警务学校改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
1955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公安学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创办了17年的上海市公安学校停止办学。
1973年,上海市公安局决定重建公安学校。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1974年5月,上海市公安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公安局五七干校。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1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改变了整整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腾飞。
1978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五七干校恢复为上海市公安学校,也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收警察学员。那几届公安学校的毕业生都能清楚地记得,初出警校大门、到工作单位报到时听到的第一句话大都是“基层公安欢迎你,知识分子”。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公安学校改名为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17年6月14日,上海公安学院揭牌成立,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上海公安学院。
时光荏苒。70年过去。第一批华东警官学校走出来的、在上海警务学校任职的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大多已年逾古稀,有的已经离开人间。但1949年6月2日成立的上海警务学校就像一粒种子,它怀揣着梦想,孕育着希望,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蜕变,顽强成长。今天的上海公安学院,不仅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全日制公安高等院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设立的全国公安师资、外警、科技信息化、网络警察、心理等培训基地。她以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警务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为3000人,每年培训民警10000人次以上。时至今日,已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及政法系统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优秀警务人才,被誉为申城“警察的摇篮、警官的熔炉”。
抚今追昔,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李士英同志等人以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巨大魄力决定办警校、抓教育,实践证明,这一条是抓准了,抓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