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2-26马跃
马跃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初高中,受限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中的一些概念,给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认知困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课下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与反思,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166-01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其重要性不在于让小学生掌握多少计算机操作要点与知识,而在于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小学生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渐摸索与创造,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其关注的焦点在于“玩”,并非是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因而要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来说,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兴趣,也未能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需要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虽然有着较多的理论化、概念化内容,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理论与概念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操作知识。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与实践操作密切相结合,注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如在“Flash”相关的教学上,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使用Flash制作成的动画,可播放小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然后询问学生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喜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等,在得到学生的肯定答复以后,教师可使用Flash软件制作喜洋洋跑动的动画,并将制作好的动画,播放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Flash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教授学生使用Flash制作动画的技巧,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素材,让学生也制作一个喜洋洋跑动的动画。
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未知知識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上,小学生往往喜欢“自由发挥”,面对这一情况,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较强的包容心,能够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将之视之为学生具有较强自主性,并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维持好课堂纪律的前提条件下,应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和探究内容,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在“Word”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们来制作Word所使用的素材,鼓励学生们自己选取优秀的短文,或是自己的作文,将其录入到Word之中,然后提供给教师和同学们,将其作为Word教学所使用的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使用Word进行学习的动机。在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教学上,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外,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想要的展示效果,使用Word对文字素材、图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尝试使用Word的一些功能,并注意观察Word中各功能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注意的是,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并非完全的放纵,而是有目的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上,并非是没有目标,或是出于好玩而进行的操作。
三、巧用实例演示功能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实例演示功能,为小学生细致的演示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流程,便于小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要点。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上,PowerPoint常常被运用于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师可使用一个内容丰富的课件导入,让学生浏览与欣赏制作精美的课件,在勾起学生的兴趣以后,信息技术教师可使用PowerPoint进行课件制作的展示,让学生仔细观看课件中文字的输入、图片的插入、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等,并对每一个重要步骤做细致的解释,待学生理解以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待PowerPoint的实例演示完成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使用PowerPoint进行实践操作。此时可让学生选择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等课程,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学生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若遇到不会的问题,可要求学生们自行讨论解决,若讨论不出结果,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再介入,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开展层次性教学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于强调和突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且小学生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多为教师教授的内容,很少有超出教材,或是让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教师教授的内容,多为面向班级整体,甚少将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层。因而不利于根据小学的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所教授的知识,按照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针对学习能力较强,且对信息技术较为感兴趣的小学生;B层次针对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且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C层次针对学习能力较弱,对信息技术兴趣缺乏的学生。然后按照所分的层次,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让A层次的学生“吃好”、B层次的学生“吃饱”、C层次的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基本知识。
五、巧设情境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引导式教学不同于讲授式教学,针对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展现出的特点,教师可采取情景化的教学方法,即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情境化,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小学融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如在教授Word的图片、表格插入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如何运用Word让图形变色”、“如何在Word中制作精美的表格”等教学情境,先是向学生展示使用Word制作的精品图形和表格,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如何使用Word制作变色图形和精美表格。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Word中制作图形变色、制作表格的工具、功能,让学生掌握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同桌或自己的照片,制作图形变形;编写一组表格数据,将所编写的表格数据,制作成精美的表格。从而创设出充满探究气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摆脱课堂的约束,大胆的想象与尝试,敢于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情境课堂之中,教师要把控好课堂秩序,并在学生完成探究以后,应注意给予学生展示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学习心得,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上,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阵地上,不断的进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的革新,探究更适合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出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乾苗.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学周刊,201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