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26包维玲
包维玲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当前形势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理想的教学环境。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161-01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就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感觉没负担,敢于在课堂内外畅所欲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其现代化、人性化带给教学很多便捷之处。如我在教一年级语文时,因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无法像中高年级一样进行写话练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我就运用“晓黑板”这一软件中的“晓讨论”来布置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一学期数个说话练习,学生可在线下先进行练习,然后通过语音发到群里,老师听后以文字回复,进行点评或是以“点赞”这个形式对学生的语音作业加以肯定。同学间也可进行互评。而这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年级的小朋友好表现、爱听别人对自己的表扬。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原本有些枯燥的说话练习变得丰富起来,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变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常常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并不断的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鲜感,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使我的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效果好。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用多媒体手段后,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问题场景,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了我们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教学内容从抽象转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
小学低年段中识字是教学重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刚刚学习写字时,教会他们用正确的笔顺来书写是非常的。除了老师的演示,学生还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跟着电脑的演示,把一筆一划的先后顺序记清楚。这样生动的方式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课文教学中有些句子的理解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如部编版《日月潭》这一课为例,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到“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通过观看课文动画,再通过读句理解,学生就对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有了非常清晰、直观的印象了。此外,本段中“岛”是一个生字。这个生字的字形比较简单,但因为与之前学习过的“鸟”这个字的字形相似,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清。教师教会学生用想象法去记忆。在辨析两个字的过程中,媒体也适时出现“岛”和“鸟”两个字的动画。动画的出示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和图片,作比较。学生因为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看到“小山”在“岛”字下面,就能编出“小岛下面有小山”这样的顺口溜。学生们也能把“鸟”字最后一笔“横”想象成小鸟长长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动画方法来识字,效果也很好,学生印象深刻。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以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学生虽然已经读过课文了,但由于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对于牛胃的构造及功能仍然是非常模糊。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出示了牛的卡通图像,并且将牛胃的结构以图片的方式做了呈现,学生能直接目睹到牛的四个胃。此时再次出现课文内容“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通过引读等手段使学生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再回到课文,运用多媒体标记出主人公红头在牛胃中的行走路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媒体上出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请同学们用上这些词语把牛吃食物的过程说清楚。当同学能够在借助图片清楚表达后,老师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牛的反刍现象,将这一科普知识巧妙地告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或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习。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教育由课堂内延向课堂外。
我执教的班级曾参与学校网上阅读的试点班。同学们在平板上装上指定APP,每人以自己的账号登陆后进行阅读。老师在用户端进行任务发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阅读。而其阅读情况,教师可在自己的端口进行查阅。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着它与众不同的优势。它“抛弃”了几千年来有形的“书”,实现了“无书”阅读,可以说是“无书胜有书”,仅凭这一点它就吸引了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同一个班的同学的阅读情况,以及阅读后的答题情况会在班级中有排名显示。谁得到的“赞”多,谁分享的语音最受大家欢迎,一目了然。这样新颖的阅读方式使课外阅读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项娱乐,正在做到寓教于乐。
而且学生除了完成阅读老师发布的必读书目外,还能利用网络查找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就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使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如果运用得当,能与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但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一支笔、一块黑板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要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由理论层次上升为实践层次,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摸索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最佳途径,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