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

2019-12-26黄利宏

商场现代化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经济新常态国际贸易

黄利宏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外贸易成为各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立足新时代、新常态背景,针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展开分析,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出发,发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国际贸易发展新路径,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国际贸易;贸易壁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受其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中、慢速增长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外贸易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对外贸易主体需要清楚地认知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化落实创新战略,打造对外贸易强国,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1.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处于复苏与缓慢增长的态势,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经济走进新常态,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第一,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2009年,全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为-13.9%,这是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而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国内货物对外贸易到2016年为止,一直处于负增长态势,2017年世界经济回暖,国内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对外贸易总额恢复正常增速。但是国际贸易依旧存在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贸易质量面临巨大挑战。第二,全要素成本优势已经弱化。新常态中,传统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成本急剧提升,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超过印度、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这意味着吸引外资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能源危机的出现,能源短缺已经成为现实,环境的承载力达到上限,导致我国全要素成本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逐渐弱化。第三,国际经济与对外贸易的竞争环境、发展格局日渐复杂。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诱发了诸多内部矛盾,都渴望以扩大内需的方式实现国内经济发展,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也开始白热化,这在客观上引发保护主义升温。例如,1995年国际贸易组织运行之后,我国是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贸易主体;2018年3月,美国挑起了贸易战,我国今天的外贸生态不仅与国内的形势变化相关,更与国际环境密切相连。

2.对外贸易现存问题

第一,国际贸易的整体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长时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结构始终将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比重极低;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表现为投入高、消耗大、收益低,针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的收益率普遍较低;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外合作企业依旧是主体,而内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呈现着竞争优势不足;对外贸易的总体流向非常集中,不利于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的落实。

第二,技术、产品、服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缺失。纵观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始终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底端,究其原因是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缺少自主设计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对外贸易产品与服务中,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所占比重极低,所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始终缺少话语权与主动权。诸多对外贸易领域的关键技术自给自足能力极低,关键部件与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例如2018年4月,美国做出了决定,在未来7年内禁止为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导致中兴通讯进入发展低谷,这一残酷现实再一次警示中国对外贸易中必须拥有高新技术的自主权。

第三,技术支持能力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外贸主体的发展力量匮乏。我国诸多对外贸易企业,尤其是国有外贸企业并不具备研发与投资主体,技术与设备无法与国际接轨,核心领域的技术能力达不到国际水平,导致技术进步受阻,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受限。也有一部分对外贸易企业对于进口设备与技术过分依赖,始终将购买替代创新,导致这些贸易主体的后劲乏力,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第四,服务贸易的份额较小,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拓展空间。在我国对外贸易份额中,服务贸易规模与总量偏小,与货物贸易等比例为1:9,这与世界平均水平1:42相差甚远,并且出口始终将沿海发达地区的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建筑业等传统服务作为主体,目标市场主要为中国香港、欧盟以及日本、美国等。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存在中央与地方政策不统一、不协调等问题,制约国际贸易发展进程。

3.对外贸易问题影响因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形成的,既包含国际因素,也涵盖国内因素:

第一,国际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严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提倡出口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将汇率作为工具,力行本国货币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抑制我国出口商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例如2011年,美国通过并实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反倾销补贴调查力度,同时加大了贸易执法力度,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实施较高的反倾销、反补贴税率;更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贸易壁垒,集中歧视和反对我国商品与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第二,国内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抑制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活力。我国现行对外贸易管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责任划分不清,同时各类行政审批流程十分繁琐,导致对外贸易发展中主体的主动性不强。同时我国外贸企业缺少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依旧没有全面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没有认清新常态的发展现实,过分依赖人口红利、资源优势等,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

二、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路径

1.体制改革,优化环境

经济新常态中,国际贸易发展中必须要积极发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加快对外贸易管理机制的变革,构建起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对外投资、融资、信贷等帮扶政策,激活对外贸易的发展活力,提升外贸管理能力,体现协调共赢优势,使得政策性管理与控制的发展环境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导的氛围。与此同时,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新常态要求,应该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转变思路,不再单纯追求规模的快速增长,而要转向适度均衡发展,确保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由传统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引导。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环节管理机制,强化保险金融、咨询法律等服务职能,为打造和谐安定的消费环境、贸易环境而努力,确保国际贸易又快又好的发展。

2.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国际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客观上要求我国对外贸易主体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将重点放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上,逐渐淡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程度,关注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做好环境保护与资源优化配置工作。要大力加快加工贸易优化升级的步伐,以新技术、新理念等替代资源、环境、劳动力等传统发展要素,使得我国加工贸易走上自主研发、自主融资、优质技术服务和市场开发的综合性发展道路,提升对外贸易主体的综合竞争实力。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高精尖设备,发挥进口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鼓励与引导对外贸易企业引进技术装备,同时强化资本的引进力度,确保技术进口、设备进口以及资本引进成为带动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马车”。要着力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将进口与出口并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行、内陆贸易与海外贸易并举作为最终落脚点,实现粗放型对外贸易向集约型对外贸易的完美蜕变,更要注意环境与资源保护,人类与自然同生,达到新常态、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扩大内需,减缓压力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匮乏,国际市场总需求逐渐疲软的语境下,积极扩大内需以减缓世界经济疲软压力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着力点之一。第一,政府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与指挥下积极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消费结构的改善与消费实力的升级,释放更大的市场主体活力,为对外贸易整体结构的解构、重组、转型、升级提供新“能源”;第二,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人口比例较大,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必须关注农业人口的消费能力,所以要继续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居民消费能力增长速度与GDP增速匹配,切实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4.战略创新,增强实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是贸易水平提升的核心。在国际市场环境日渐紧张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要积极强化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集中精力培育自主品牌、中国名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培育对外贸易的优势,推动全要素成本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打造出众志成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外貌格局,解放更多创新活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出新面容,我国特色外贸产品进军国际新市场,实现外贸价值的稳步提升。

5.海外投资,驱动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发力点将由传统的招商引资路径转变为现代化的产能输出与资本输出路径。基于这一宏观背景,在探寻国际贸易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鼓励、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走进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宽投资范畴,增加投资业务,积极响应以资本交换技术的战略规划。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资产配置,深入挖掘当地在劳动力、土地、生产原料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或者生产环节集成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构筑全球价值链系统做好铺垫,为带动相关设备与产品服务的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6.领域合作,稳健提升

新常态中,我国必须继续巩固与深化与欧美等传统国际市场的合作关系,并且要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多方优惠政策,同时也要竭尽全力地去拓展俄罗斯、印度、非洲等新兴贸易市场,强化贸易多边、多领域合作。另外,必须顺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总结与把握国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抓住国际市场变化的有利契机,提高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巩固传统生产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大力發展文化教育、金融服务等贸易领域,重点提升信息技术、设计咨询、金融保险等高端性服务的输出能力,从而培育出具备明显竞争优势的跨国型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贸易的突破性进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成绩与问题同在,为此政府必须认清发展现状,把握发展趋势,着眼于多措并举、扩大内需,逐步减缓外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优化升级,构建和谐、稳定贸易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贸易领域多边合作,加大服务贸易创新力度,切实将我国从对外贸易大国打造为对外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卢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19(05):82-83.

[2]王静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9(03):171-172.

[3]黄鼎然.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138.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经济新常态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