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因朗读而美丽

2019-12-26耿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范读语气音色

耿英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亦是一门艺术。自古以来,中国的语文教学便十分重视朗读,并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朗读的古训,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等等。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因为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这其中我们感受着文字文化的魅力,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的朗读呢?

一、琢磨提示语,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正所谓言为心声,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能够通过朗读,把握住其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的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感悟人物的处境与思想感情,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朗读,把其中包含的感情读出来。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买来《山海经》后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在朗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提示语“阿长一见我,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注意到这些提示语,学生们读出开心的情绪,但是感叹号被忽略了。再读时我提醒他们注意标点符号,于是他们明白了这里的感叹号不仅表达出阿长的开心,读时语气是高亢的,同时也感受到阿长对我的疼爱与亲热,面部应是柔和的。

在《老王》中,老王来送鸡蛋时,有这么几句人物对话:

“老王怎么?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学生们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省略号,我便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某天突然知道前段时间还与你联系的人已经去世,并且这个人平时一直对你很好,很照顾你,并且你还没有向他表现出你的善意,你会是什么感受,仅仅是想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么?疑问是有的,但是内心还有别的想法么?面部会有什么表情呢?”学生们明白了,再读的时候,语气疑问,还带有颤抖与难以置信,面部表情很是难过与不安。这样的朗读指导,其实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角色,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文章,读出“话外音”

有时候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会出现话外有话。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伯父见侄子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摸着胡子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在学生们读后,我便提问学生,“这句话真的是鲁迅先生夸奖自己记性比侄子好么?”小组进行讨论后得出,这是鲁迅先生对侄子读书不求甚解的委婉批评。在学生彻底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后,我再让学生齐读伯父所说的话。

除了此处,这篇文章写鲁迅先生在一天吃晚饭时对侄子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些地方都是话中有话。读这些句子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话外之音,学生懂后,再读。或者教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再让学生去细细体会话中的意思。只有学生明白了,才能读出话外之音。总体看来,类似这样的对话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有难度,但如果能引导学生读好了,也别有一番韵味。学生会在朗读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朗读带来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蕴含的表现力。

三、抓住特征,读出人物的性格

一篇文章所发生的事件离不开人物。一篇文章中出现的一个或是多个人物,他们身份不同,语气自然也会不一样。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皇帝的新装》时,国王的话就应该读出虚荣高傲的语气,大臣们的话要读出阿谀奉承的腔调,骗子们狡猾贪婪的口气,最后孩子那一个问句应该带着天真无邪的童真气,同时指导学生们在朗读时还可以再加上些许动作与面部表情,那么,静止的文字也就变成了一场惟妙惟肖的表演。此外,在不同作品中,朗读作品时还要注意学生读出正面人物的刚正不阿和反面人物的奸佞狡猾,读出不同人物身份的不同语气,但也不可以太过夸张,学生往往对反面角色的语气把握会容易夸张,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正。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特的性格也是这个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的重要特征,正是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立体。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钗、《将相和》中的廉颇和蔺相如等人物性格都是非常迥异。在指导学生读这些人物的对话时,我便提醒学生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仔细品味。性格把握住了,他们的对话才能真正读出感觉,才能使人物跃然纸上,这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也大有裨益。

四、模仿音色,读出人物的年龄

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间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人物在不同年龄段音色也不尽相同。

当学生在读《边城》里爷爷和翠翠的对话时,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读出差别来。我问道:“难道咱们班女生说话的声音都和你们爷爷一样的么?谁能读出差别来”学生们哄堂大笑,一些学生跃跃欲试,接下來的学生把爷爷说的话读得一个比一个“老”,把翠翠的语言读得越来越娇嫩。在读书声与欢笑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当课堂需要热情高涨,又或者是学生无法读到位时,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范读指导。范读是教师的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都属于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放录音,都需要把握好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需要范读,这样丢失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遇上一些难度较大的古诗或者文章时,教师才可以一开始用示范来引路,因为这样可以适当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放缓学习的坡度。

此外,当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或者是他们的朗读无法达到要求时,教师也应该采用范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比如,教师进行范读后,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听了范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听完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这篇文章,你们最喜欢这几种读法中的哪一种?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肯定会对此引起注意,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教师的范读中学生又能够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当学生真正把一篇文章读懂,读出味道了,这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出来了,有了适宜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走好朗读这一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真正用意,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这在他们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工作时,也会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215600)

猜你喜欢

范读语气音色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