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师资建设途径探索

2019-12-26金晓双

职业·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师资建设职业院校

金晓双

摘 要: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但是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教师能力提升和知识结构完善的平台建设亟待改进。本文旨在通过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分析和建设方法的论述,探索职业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师资建设 师资培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元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也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是目前社会的共同要求。

影响职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人的因素,一支符合现代职教体系发展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首要因素,在目前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选。打造一支科学合理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下,职业教育度过了资源短缺的最困难时期,师资建设水平和教师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相比于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教师队伍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有很大距离。

1.师资数量不足

由于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近几年办学声誉较好的职业院校招生和就业两旺,这一可喜变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很多职业院校师资出现短缺。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比例约为1:16,在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教师数量明显跟不上学生数量增长的节奏。一些职业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优秀专业老师缺口尤其大。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职业院校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包括学历、年龄、技能、职称等。

首先是学历方面,以江苏省为例,除了部分情况稍好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可达到50%左右,大部分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校师资的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在20%左右,研究生学历教师还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为主,专业技术型的全日制研究生比例相比而言更低,工科类骨干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年龄结构上,由于历史原因,职业学校不均衡的发展也导致师资队伍年龄上的不均衡性,大多数学校以年轻教师和年龄偏大的教师为主,35~45岁的中坚力量尤为短缺。

年龄结构的不均衡又导致了职称的不均衡,处于教学和竞赛最前沿的年轻骨干教师的职称普遍偏低,而职称较高的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这种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型职称结构,使得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

3.专业融合能力不强

现代职教体系要求高等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尽可能做到大专业、小方向。这就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非常宽的专业基础,同时对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要比较熟悉。而目前职业院校师资结构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年轻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对交叉学科的认知达不到专业建设的要求,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学历较低、知识基础较差,对新的知识体系的接受能力较弱。

4.与企业需求脱离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或是优秀的留校生,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技术人员转岗,这种相对单一的师资来源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

职业院校绝大部分在职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难得有到生产一线锻炼的机会。绝大多数企业考虑到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

这导致在岗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很难有机会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只局限于书本和自己日常教学的探索,教师教学本本主义严重,与企业的需求脱轨,培养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的需求。

二、提升教师能力的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校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硬件配置将会有较大改善,硬件水平的提升让学校有了提升的基本条件。但是光有硬件设施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实用的技能人才,关键在师资队伍。

因此,在新时期,职业院校要建好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快速高效发展。笔者认为,要解决职业院校的师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特别是要提升师资的职业能力。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用五把手术刀消除顽疾的思路,具体方法如下。

1.深度校企合作培养

深度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现阶段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不但让学生可以在企业的模式中学习,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在项目中实实在在地得到能力提升。

在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对合作专业教师的培养基本是按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体系进行培养,特别是培训技术更新和企业产品更新是同步的,这就使得参与深度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参加企业的技术培训,同时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技术资料。

以笔者所在学院ASEP项目和比亚迪精诚英才项目为例,通用和比亚迪要求深度合作项目的教师必须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师资培训,通过企业的课程论证和技术论证,没有通过企业认证的教师,不能在所在深度校企合作的班级中授课,通过压力传导,参与培训的教师业务水平提升飞快。通过让老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参与企业的培训,教师技术和知识能力和企业的要求保持同步,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实际能力。

2.学科交叉建设培养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是大专业小学科,大专业的特色是学科交叉较多,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针对教师专业融合能力较弱的情况,笔者所在学院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特别是学科交叉建设培养的方案。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中,三电系统的相关课程要求教师对电气和汽车等专业的知识相当精通,又比如智能网联方向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有相当的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现有的师资很难有完全符合要求的。

所以,笔者所在学院要求让电气专业的教师和汽车专业的教師进行学科交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汽车专业的教师进行学科交叉,共同负责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开发和课程的讲授。通过学科交叉培养,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分组融合,结合大专业的建设,让相互的专业知识进行交流和碰撞,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很快,为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3.技能大赛培养

目前在国家、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技能大赛已渐渐趋于常态化,特别是由教育部主导的全国中职赛和全国高职赛以及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导的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已成为职业院校参加的主要赛项。

技能大赛对参与比赛或教练工作教师能力的要求极高。以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为例,赛项共设8个大模块,12个二级模块,涵盖汽车发动机排故拆装、车身电气、底盘制动、电气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等跟汽车维修检测相关的各个方向,使用的车辆品牌和型号相当广泛,并且和企业实际运用极为相似,这就对从事教练工作的教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般从未从事相关比赛工作的教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进入状态。

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教师新老结对进入教练岗位轮训的方式,以老带新,让教师在8个模块中轮训,尤其在自己不熟悉的模块,要先做学生再做教练,教师和参加比赛的学生分组配对进行集训和模拟比赛。通过几轮技能大赛的教练工作轮训,极大地提升了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不但增加了学院技能竞赛教练的板凳厚度,也为日常教学工作积累了师资资源。

4.企业生产实习培养

职业院校最终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所以企业的需求就是教学的导向,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利用寒暑假甚至脱产进企业实习培训尤为重要。

通过企业实习,教师深入参与教学改革活动,开发与企业相关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笔者所在学院还要求教师在企业实习需做到“四个一”,即到企业“结交一个以上的现场技术人员为朋友;把握一套现场最先进的设备使用流程;熟悉一项生产现场现代化管理方法;提出一个结合企业实际教育学的改进方案”。

同时,企业可委派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来职业学校任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可以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学校也可派出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建立假期实践制度,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更好地为以后教学、实训服务,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服务。

三、小结

总之,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需要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智慧。相信,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师资能力也必将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师资建设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