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行业初心 打造职教名校

2019-12-26马善国

职业·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校学生

马善国

安徽粮食经济技师学院(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享有安徽粮食战线“黄埔军校”之美誉。

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需求,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抢抓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文化人,相容共鸣

学校占地361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布局科学合理,建筑庄严恢弘,环境清新优雅,设施先进完善。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行业特色和办学特点等,构建了體现时代特征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将淮河文化、粮食文化和职教文化三大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以文化人、相容共鸣,极大提振了全体师生的士气。学校坐落在淮河之滨,深得淮河流域传统文化滋养,挖掘、提炼和弘扬淮河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智慧园以陶行知、袁隆平、大禹组合雕塑为核心,糅合职教文化、粮食文化和淮河文化三大元素,意在培育全体教职工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事业精神,严谨细致、尊重科学的创新精神,以生为本、本固邦宁的治学精神;文化长廊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艺术雕塑为中心,四周配以名言警句、励志名言碑刻,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专业特色,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勤奋园以“沉思”雕塑为重点,四周配以“天道酬勤”“博学、明辨、慎思、审问、笃行”等石刻,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各种人文景观布局合理,交相呼应,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景观文化。

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学校以服务区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人才市场变化,面向新兴产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适时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新增工业机器人、高铁乘务、航空服务、幼儿教育、新能源汽车等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学校开设有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高级工专业1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近年来,学校坚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均突出“双元”主体作用,从开发编制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到实施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有效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高频互动、双向流动、资源共享,促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培育提升了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人才培养不仅紧贴生产实际,而且注重立德树人、弘扬传统和“传帮带”,教师、师傅、学生、职工“四方”联动,通过同学习、同训练、同生产、同竞赛、同生活“五同”方式,达到了技艺互鉴、情感互融、文化互通“三互”效果,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培育提升,形成了“双元、三互、四方、五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了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教学内容,搭建了情景化的岗位实训环境,营造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全程化育人氛围,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省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3个,国赛、省赛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收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

三是优化教学内容。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联合行业、企业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近三年,开发了26门精品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11门),制作微课程32个,编写校本教材2本,开发20门专业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有力推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学校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构建了“五力聚合、五化一体”的教师职业成长路径。

近3年来,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企业实践锻炼累计150余人次,培养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坛之星7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市级师德标兵1人;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专家5人,省级职教专家库专家3人,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7名;“双师型”教师161名;116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7名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

多措并举,潜心育人

一是探索育人新途径,丰富德育文化内涵。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激励学生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学技能、强本领,做“四有”新时代好青年。坚持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主题活动,利用板报、墙报、班会、晨会、周会等载体,从养成教育着手,将“中职生一日常规”细致化、生动化,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利用课前10分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宣誓德育誓词、传唱经典歌曲、诵读经典诗词”的德育系列活动,激励学生用经典铸就品格,借誓词明确志向。学校还常年开展“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活动,努力在学生中营造爱国、爱校、爱家,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月、田径运动会、迎新师生联欢会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是创新学管新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和“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探索创新“123456”学生素质教育德育工程(一个中心: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纪律和卫生为抓手;三个不断线:文明礼仪训练不断线、行为规范训练不断线、语言表达训练不断线;四自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六心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四级值班”制度(即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四级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宿舍查房制度,把好学生进出关;开展法制讲座和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严格班级“四个一”考核制度(即“每日一检查,每周一公示,每月一考核,学期一评比”),规范学生文明行为;积极推进“四自管理”,培养一批阳光向上的团学干部。着力抓好班主任、学生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引导班主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培养一批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

服务社会,扩大影响

200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安徽省粮食行业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在全国率先开展粮油保管员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承办由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主办的全国粮油保管员技师研修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粮油保管员技师。学校连续承办了安徽省第一、二、三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承担了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代表队选手的选拔和集训任务,為安徽省代表队取得荣获两届全国团体冠军和一届团体第三名的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顺利完成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粮食院校教师和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在全国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2008年7月,对口支援四川松潘13名地震灾区学生在学校就读,通过三年精心培养,13名学生全部顺利毕业并落实好工作,受到安徽省政府表彰;根据教育部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方案,2015年至2020年,学校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财经学校工作,主要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帮助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和田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为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出了贡献。2017年开始对口支援安徽省蒙城县桥南村,遴选一名中层干部驻村帮扶,先后“面向采购”莲藕、南瓜和红芋等农副产品,解决贫困家庭农产品滞销难题。利用暑期组织该村贫困家庭子女来蚌埠研学,开阔眼界,与教职工家庭子女同台联欢,增进友谊,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智慧脱贫。压实干部包户扶贫责任,精准帮扶15户贫困家庭已全部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出坚实一步。

产教融合,深化合作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涵盖粮食、机电、经贸、信息技术和服务类五大专业群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室车间合一、实训生产合一、教学科研合一”的“五合一”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有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性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平台,先后与121家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和项目开发等工作,形成了校企联动运行机制。一是主动对接粮食行业、物资储备系统及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深化特色专业办学。二是创新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利用企业生产淡旺季周期,将学生专业学习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将职工岗位工作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校企人才协同培养和合作发展。三是多形式开展校企专项合作,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校企在教学、培训、科研、技术攻关、实训室共建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展望未来,学校将聚焦经济发展新常态,再造学校新优势,实现学校新发展,为“技工强市”和“技工大省”建设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专业学校学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