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变革视野中的 制造业创新路径
2019-12-26王鹏
对中国制造而言,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大形势下,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应该怎样通过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技术、产业生态和中国自身的独特优势,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新路径。
关于全球产业变革,有很多人在观察。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中提出,现在是全球产业变革第五波,这一轮制造业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安德森则定义了未来的制造业是以创客为中心的模式。世界经济论坛的创立者施瓦布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是欧洲人普遍的观点,就是工业4.0。德国工业4.0的愿景,核心内容也是在谈构建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
实际上,我认为他们都是在谈制造业的生产范式或者叫发展模式的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产业创新路径怎么去选择?对中国制造而言,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大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们应该怎样去推进,通过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
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有三。
第一条路径,就是坚持技术、技术还是技术。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变革都是技术推动的,技术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根本性因素。在此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推动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作为后发赶超型大国,我们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跨过某一个阶段实现引领崛起。在一些重大技术领域,我们要坚持技术突破,不能松懈。
这其中有优化、改善结构的问题。我们通常看技术投入的时候,比如说研发投入,发现我们的投入总量已经非常高,如2007—2016年,国家在科技研发上累计投入为美国同期投入的63%。2015年,美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发经费的份额分别为16.9%、19.6%和63.5%,中国的相应数据为5.1%、10.8%和84.2%。我们的大部分投入是在试验发展上,长期占到80%和85%,但技术不是我们的,这说明我们在技术结构上还有优化的空间。
还要谈一下补短板。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补短板?我们的目标是要构建全球技术产业融合体系,所以在绝大部分领域,我们还是要继续依赖全球化,走全球化的技术产业融合道路。在极重要的应用领域,我们要追求做到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应该拿出一套科学选择标准,集中在少数、特定领域去攻克难关,而不应该是有些人认为的哪个领域被卡脖子了就应该国家支持。首先应该判断卡脖子的领域是不是关系到国家的重大战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不能陷入误区,因为我们不太可能去覆盖所有的技术领域,覆盖所有技术领域的所有环节,覆盖所有技术领域所有环节的所有技术档次。
第二个路径是构筑产业生态。产业生态越来越成为竞争的枢纽和制高点,产业生态竞争将从ICT产业扩展到制造业的更多领域。我们判断未来有三大关键领域能够拥有巨大市场:一是智能汽车,二是智能机器人,三是智能生产系统。这些领域将出现新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类似英特尔、微软一样的企业。
我们也注意到产业生态是有层次的,要在不同层次上去构建产业生态。面向大企业,我们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以大企业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创新。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或者先进的制造业国家表现得是比较突出的。而在中国,这一点做得还不够。我们的大量中小企业缺少大企业的帮扶引领,缺少稳定的定单和合作关系。而大企业又满足于自己的发展,没有真正从供应链和创新网络角度去看待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在这方面要进行一些引导性好、激励性的政策设置。
第三个路径,是用好中国的独特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超大规模网络、超大规模制造业和超大规模市场,在万物互联、泛在连接的时代,技术产业系统的复杂性大大提升,大量的领域都涉及巨系统和复杂网络。从这方面讲,未来最有价值的能力是巨系统和复杂网络的构建、运营、管理和优化能力。以汽车为例,在新一代全球产业变革中,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的融合突破推动下,汽车产业从产品形态到产业格局都在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依托超大规模人口、超级城市群、超大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市场、超大规模的交通物流网络、超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等,我们率先构建出包括了汽车在内,还包括道路、设施、网络、终端、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互联网系统,对于传统的互联网企业,这是“降维打击”。因此,这是一条可以比较快速接近西方国家制造业现有优势地位的路径。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创新路径。有一类企业是全球供应链上的外围/边缘企业,如果是这种企业,它主要追求成本最低、成本更低,应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取向,推进创新,强调新技术、新工艺的导入和应用。还有一类企业,它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上的主导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是创新主导型的,追求的是与众不同,有跟别人不一样的產品,这一类企业应该以新技术、新产品的领先研发,主导产品的率先迭代为趋向来开展技术创新。总之,企业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本文根据王鹏副院长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的主题演讲速记稿整理)
产业生态越来越成为竞争的枢纽和制高点,产业生态竞争将从ICT产业扩展到制造业的更多领域。我们判断未来有三大关键领域能够拥有巨大市场:一是智能汽车,二是智能机器人,三是智能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