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
2019-12-26张志锋
张志锋
分层教学是一种随时代和教学研究发展而愈发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我认为,教师可以试着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具体特点着手,改进既有的教授方法。本文将从为什么要将分层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入手,对相关问题具体讨论。
一、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兼顾不同学生
相关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语文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不一,具备的语文基础也不尽相同。相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有所不同。使用分层模式给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进而开展教学,能够改善以往“一刀切”的教授模式,尽最大可能考虑到学生差异。展开教学工作时,教学目标往往会起到引领作用。进行分层教育时,教师需要统筹安排教学目标,其中大多针对语文基础知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特别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学习成绩一般者会因为教学目标的下调有效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学习好基础知识。如初中语文中的《短文两篇》便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要求他们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托物言志手法,而针对于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均可获得提升,防止优秀生自满骄傲,学困生也能受到鼓励。
二、分层课前预习,进行针对性教育
我认为,科学教育的其中一项要求便是适应性,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需要深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与发展状况中。在以往的语文教学里,教师大多运用相同的标准衡量全部学生,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层模式下,我们把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以及优秀生,尽量让所有同学都能在学习时拥有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课后作业也是如此。在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分层模式即是给学生定做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体系,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时,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课前预习。负责初中语文教授的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环节,尽量给学生提供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预习质量。面对学困生,只要让他们熟悉课文并认知生字便可,面对优秀生,应该让他们总结情感并有效分析课文结构。以蒲松龄先生的《狼》为例,学困生需要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而对于优秀生则要求他们明晰文章主旨并掌握此文结构。
三、分层课堂提问,激起学生学习动力
整体看来,将分层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同一层级互相竞争,让优秀生之间、学困生之间互相竞争,竞争过程会公平许多,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分层模式还需要分层要求与分层目标,只有学生看到要求与目标符合自己的能力,才会意识到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成功,这时便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许多初中生很愿意和教师在课堂交流沟通。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对提问分层,进而让不同学生均可以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
向优秀生提问,尽量不要局限在教材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向学困生提问,要尽量多问些基础类知识,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具备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主动思考,进而有效学习语文知识。以《新闻两则》为例,笔者在教授这一课的内容时向优秀生问了以下问题:“作者创作本文的情感是什么?”学困生则问:“新闻写作要遵循什么格式?有什么要求?”这样的分层提问效果良好。
四、分层课堂教学,提高教授语文的合理性
分层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具体的教授对象,使用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教授模式,进而让语文教学有效性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延伸便是分层课后练习,它可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过的知识,从而由点及面、见微知著。
鉴于此,我们应该使用分层模式的方法,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给他们布置相对应的问题。面对优秀生,作业内容应该体现延伸性与拓展性,只有这样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面对学困生,布置的练习题需要以考試题目和教材要求为主,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渐达到平均水平,进而巩固基础知识。如在教授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向优秀生布置朱自清其他的课外阅读,学困生则熟悉本课内容,做好课上内容的复习,实践显示,此教授方法确有实效。
最后,我们还需要分层分阶段考核,学生学完一章后,我们应该考察他们的学习情况,面对学困生,考核内容为基础知识,优秀生则进一步考核拔高知识。总而言之,将分层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在分层教学目标、课前预习等实践中让教授过程更加高效,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3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