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句子赏析方法
2019-12-26张琼如
张琼如
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只关注个别词语的解释与用法,对句子的解读不够深入的现象。就阅读而言,学生既要理解文章的整体意蕴与主旨,也要理解每句话所表达的内容,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学生要学会赏析,进而为自己所用,写出同样精彩而又深刻的句子。
一、自我寻找,在自主中赏析句子
阅读教学离不开预习,预习能让学生提前发现文章的美,也能提前提出一些问题。赏析句子也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可让学生抄写一些他们认为作者写得好的句子,再让他们说说写得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说出句子表达有欠缺的地方。每个学生原先阅读的基础不一样,他们对文中描述的事物的感知自然也就不一樣,因此他们喜欢的句子也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学生摘抄的句子,教师就能大概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兴趣。
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这些预习作业做一个反馈,就能更好地知道学生关注的点在哪儿,学生在理解上的优势,以及还存在哪些思维的漏洞。上课时,教师会根据学生对句子的解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对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文章主要讲述了艾力泽·布菲老人如痴如醉地勤勤恳恳地坚持选种、种树,使荒山变成绿洲的故事。教师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点评。许多学生将第二自然段描写荒原景色的句子抄下来,如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也有的只选了整句的一部分,如废弃的村庄、倒塌的房屋、干涸的泉眼等。同样的句子学生的赏析水准却不一样。有的说,写山的荒凉,是为了突出老人植树造林的伟大;写得越是生动与逼真,越是彰显老人的无私与执着。也有的说,喜欢作者对不毛之地的描写,真如自己孤寂的心,等待像老人一样的好人出现。但也有学生觉得这段啰嗦,没必要写这么多,要将更多的笔墨留给老人接下来的壮举。
可见,自我寻找就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徜徉。对学生而言要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的思索更自由。有教师喜欢直接给学生句子,让他们进行赏析,这就让学生与他们喜欢的句子擦肩而过。所以句子赏析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他们实实在在进入文本的过程。
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赏析句子
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学习,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出来,将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在句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感悟句子的精妙与绝伦。一个学生也许只能感悟到某一点,多个学生就能感悟到更多的点,小组的智慧积攒起来,就能更好地靠近作者要表达的内核,进而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小组讨论,要有一定的机制,即要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重视,不能让讨论成为少数优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参与度上,即他们发言的次数,他们表达的密度,而不是他们表达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小组讨论能让学生在琢磨与思辨的过程中,将句子的美与真逐渐看得清楚与明晰。
还以这课为例,有小组选择这句话“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作为赏析的任务。组长首先问,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对赏析而言,不能本末倒置,要抓住每句的本真。爱干净的人、仔细的人、认真的人,成了学生最想表达的词汇。接着组长问,文中的“干干净净”“结结实实”能否换成“干净”与“结实”。
学生不是凭空发表议论,他们将文中与叠词有关的句子都划出来,比如,光秃秃的、稀稀拉拉的。于是他们说这是作者行文的风格,使文章显得很有精神、很有节奏,就如老人展示给读者的样子。如果就这句表达而言,换了词会怎样。教师不给答案,小组的学生先读原句,再读换了词的句子,慢慢地他们觉得作者使用叠音词是为了加强语气,进而让读者感觉餐具更洁净,扣子缝得更结实。最后组长又问了一个问题,文中还有哪句也表现老人的认真与仔细。可见小组赏析,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能集中到具体的句子中,进而使句子更感性地展示在他们面前。
三、参与实践,在体验中赏析句子
对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描写的角度总是多元的,就人物而言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对比描写等。由于表达的多元,学生在赏析句子的时候,也要采取多元的方式,将句子置入更广阔的视域。
就广阔的视域而言,首先在时间上,对句子的赏析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突然发现文本中类似的情境,他们会赏析文中的句子,教师要捕捉学生思维上的点滴灵动。其次在空间上,赏析句子的地点也不仅仅囿于教室,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场所。最后在感官参与上,句子赏析不能仅仅是让学生用嘴读一读,用手划一划,其实还要让学生立体地参与进来,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进而让句子由抽象变成具体,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转变,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还以这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教师让学生根据句中的描述,将这句话用画笔展示出来,进而感悟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学生将树木的叶子画成枯萎的样子,以表明阳光的火辣;将风画成龙卷的样子,把野兽的呼叫逼真地展示出来。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多了一层,多了一个侧面,也在感官上多了些体验。
当然,实践也是多样的。“他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土”,这是文中对老人的一段行为描写。教师让学生带上劳动工具,再带上几粒黄豆种子,来到学校后面的空地,让他们模仿老人的样子进行植种。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体验,他们模仿老人的过程,也是对文中句子感悟的过程。这个感悟,不仅仅是从文中的表述中获得,还是从生活的真实场景中获得。这样的赏析,让学生有所感悟。可见,对句子的赏析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这是什么手法,这样表达的妙用,还要让学生在知与行上达成统一,使赏析来自内心深处。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赏析让学生把文本的描写变成自己喜欢的风景。赏析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句子赏析的主人,使这些句子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云峰中学(36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