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认知及使用行为分析
——基于山西大学城的实证调查

2019-12-26白小豆太原师范学院宋艺敏山西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陌生人社交群体

白小豆 太原师范学院 宋艺敏 山西大学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内在要求。在当代社会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既存在收缩化的熟人社会,扩大化的陌生人社会,又存在一个全新的匿名化、身份自定义化的社交场域。三者相互交织,共生共存,构成了当代社会个体的社交图景。”①近年来,专注于为陌生人社交建立互动关系的软件应用受到很多青年用户的喜爱。本文基于山西大学城十所高校开展实证调查,通过微信、QQ、贴吧以及“陌陌”等各类陌生人社交应用平台发放问卷,了解大学生群体对此类陌生人社交应用的认知倾向及使用行为。

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的测量,包括性别、学校、年级、专业、恋爱状况、独生子女与否;第二部分为接触和使用情况,包括对陌生人社交应用市场现状的了解、使用时间、使用强度、最常使用的功能以及使用动机等;第三部分主要了解大学生对陌生人社交应用使用安全和信息内容的信任度,对于应用功能设计的满意度以及持续使用的意向。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329 份。

表1 性别*整体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向

一、大学生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认知情况

(一)市场认知

如图1 所示,大学生知晓度最高的陌生人社交应用是“陌陌”,其次是“探探”,这个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陌生人社交应用市场头部效应明显。其后,主打心灵交友的“Soul”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占样本总体的61.73%,“遇见”、“比邻”、“一罐”、“如故”、“Same”等应用则显得较为小众。

(二)信息安全认知

如图2 所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安全存在质疑,普遍认为个人信息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上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三)整体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向

图1 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了解程度

图2 个人信息在应用平台上是否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由表1 可见,大学生对于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整体满意度较低。认同“我对所使用的陌生人社交应用整体满意,会继续使用”(包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大学生占使用者样本总体的20.97%,近半数学生表示满意度一般,还有29.48%的学生表示满意度很低。此外,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整体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向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更高。

二、大学生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情况

(一)整体使用状况

如表2 所示,近86%的人使用过陌生人社交应用但后来卸载,其中男生群体占总体的44.52%,女生群体占55.48%。而一直在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的大学生占总体的近14%,其中男生占该群体的76%,女生占群体的23.9%,可见,相比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率和忠诚度更高。

(二)使用时长

表3 数据显示,持续使用该应用的大学生过去一星期内,每天使用1 小时以内和2-3 小时的占32.61%,每天使用1-2小时的占21.74%,使用时间长达3 小时以上的使用者最少,仅占13.04%,可见大学生群体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粘度并不高。

(三)使用习惯分析

(1)常用功能

样本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使用频度最高的三个功能并进行排序,得出了最常使用功能的平均综合分数(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填写人次)。如图3 所示,大学生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上最常使用的功能为“附近动态”,可见大学生有强烈的了解周围环境的信息需求。其次是“心动匹配”,使用频度高于“兴趣群组”和“游戏”,说明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中,满足情感需求比娱乐休闲更为重要。

(2)发布内容类型

如图4 所示,喜欢发布“日常生活”的使用者最多占样本总体的76.9%,说明尽管大多数用户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在应用平台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仍然热衷与他人分享日常生活,以此进行自我披露;其次是“情感话题”类内容,占样本总体48.63%,说明情感因素是陌生人社交应用中建立关系的重要纽带。

(四)使用动机(见图5)

根据主要使用动机的平均综合分数显示,大学生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最主要的三个动机是:“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范围”、“驱散孤独,消遣、打发时间”和“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由此可见,交友和娱乐是大学生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的最主要动机。

表2 使用状况*性别

表3 过去一个星期中平均每天用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上的时长分布

图3 最常使用功能统计

图4 发布内容类型

图5 使用动机

表4 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使用中的主动性

(五)行为的主动性(见表4)

44.98%的使用者选择了“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只是浏览信息”,可见多数人在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中的主动性并不强,而在选择“主动与别人交流”的110名使用者中,男生占比高达89.09%,可见在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主动与人交流。

三、大学生陌生人社交应用认知使用行为理论阐释

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信息安全信任度很低,对该类应用的整体满意度和使用粘度并不高。在认知和使用情况方面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相较而言,女生在使用率、主动性、忠诚度和信任度方面都呈现较低水平。笔者尝试从相关理论对大学生陌生人社交应用认知和使用现状加以阐释。

(一)需求的权衡影响使用行为

学者祝建华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现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所满足、并且认为某一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②在本文中,笔者将陌生人社交应用作为新媒体,将QQ、微信等熟人社交软件作为传统媒体,探讨需求的权衡如何影响用户的媒介使用行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和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看法,笔者以面访和网络聊天的方式对10 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发现,实名熟人社交是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的主要方式。“我平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一般就是微信和QQ 吧,有时候也会用微博,因为平时生活中联系最多的就是父母和朋友,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联络感情,现在QQ 和电话也用的少了”。“社交需求主要还是生活和情感方面吧,而这一块我不太愿意和陌生人进行交流,把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关系处理好就足够啦。”此外,大学生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并不强烈,匿名社交承接的更多是负面情绪,这是该群体对陌生人社交应用使用度和忠诚度低的原因。

(二)报偿的获得影响使用意愿

威尔伯·施拉姆曾提出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这一理论阐释了某个事物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费力的程度与获得的报偿。该理论同样适用于解释大学生对于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整体使用度和粘度较低。笔者访谈后发现,多数陌生人社交应用在注册账号时需要用户上传个人照片,提供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且需经过平台审核才能注册成功,使得该应用使用的费力程度增高。而通过陌生人社交应用获得的需求满足度认为满足度一般学生,占41.34%,认为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占15.8%,可见多数学生认为该类应用并不能很好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对该类应用的使用度和忠诚度并不高。

注释:

① 许同文:《新陌生人社会的自我呈现与社交逻辑》,《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4月第37 卷第2 期。

② 钟家斌:《首都大学生手机报认知使用行为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第7页。

猜你喜欢

陌生人社交群体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社交距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