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生态系统下的高校创客+创业工坊研究

2019-12-26,王

关键词:工坊创客教育

张 威 ,王 林

(1.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5 )

创业生态系统是新形势下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相互融合的新的发展范式。任何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均离不开所在区域的多种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要素参与及持续演化推进,而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创客扮演着生物种群的主体(生产者),在知识增值的全链条下的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工坊是创客必要的实施平台和载体。创业工坊在升值的跨圈层下,由“理论”到“技术”再到“产品”的过程中融合了生态系统的多要素参与,实现了创业生态系统中创客、工坊、创业环圈式构建模式,对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闭环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当3D打印、光电摩托车等创客创新出来的产品正在改变和影响人们的认知、理解和思维方式时,创业主体、创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推动下,线上线下创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相关研究尤其是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正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研究集中在创客体系及创客教育建设、中西方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工坊建设等在四个方面。在主体建设方面,闫志明、孙承毅强调了创客教师、创客学习者知识、创客学习知识等方面应当形成的逻辑知识体系[1],张茂聪、秦楠论述了创客运动的流变及创客教育的发展轨迹,突出了打造团队,建构平台,改革课堂、教学及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性,构建了创客教育体系[2]。在中西方创业教育比较研究方面,陈永霖、金伟琼对比了中西方创客教育方面的异同,同时借鉴美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模式[3]。在创业工坊的突破方面,周太友,房柔谕等采访大连创业工坊总经理戴敬涛,论述了创业工坊的核心业务及创业工坊的发展前景[4]。童薇箐阐述了创客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及因创客而使得制造业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小规模、精细化[5]。关于创客教育发展及创业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黄兆信等论述了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关系,并且重点介绍了美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6]。万力勇、康翠萍论述了当前“互联网+”与创客教育形成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的发展,解析了O2O创客教育和众创空间等[7],赖卓虹则强调了网络创业的风险和应对之策[8]。张超、张育广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重点论述了生态位的重要作用及生态位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分离和扩充策略[9]。葛宏翔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特色课程体系、创业网络构建、生态要素的互动、产业融合等方面为研究重点,对国内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启迪[10]。

创业的主体是创客,创客教育本质和核心是创新。创客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DIY,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提出了STEM教育模式,即综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该学科建立在不同学科的研究需要和现实融合上,将各自孤立的学科和专业形成一个以创业为核心的交叉性统一整体。借鉴STEM教育发展模式,将其与创客教育相结合是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21世纪初创客教育真正起源于美国Fab Lab创新项目试验,该实验室提供各种工具供人们使用、创造出以创客创意为中心的产品。近年来,对创客教育研究出现新的反思和回顾,对创业教育能激发创新思维、增加动手能力、拓展知识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用的同时,也引发的一些不同的理解。Robert W. Sweeny阐述了众创空间和创客运动的发展及关系,尤其提到的STEM教育理念促使了在公立学校方面自上而下的资金支持[11]。Michael Tan提到了众创空间与同学校教育融合及尴尬[12]。Susana Nascimento等阐述了创客文化的指向在于人们的设计理念、创新精神、产品更新等[13]。

近年来,由于生态系统相关理论逐步引入到创业研究领域,引发了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研究热潮。当前,学界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莫衷一是,从广义上理解认为,“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由高校、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以及课程、项目、资源、政策等多种要素构成的自我调节、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系统”[14],从狭义上理解认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和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15],随着研究的深入,多要素、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创业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国外关于创业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创客教育的深层次内涵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学校教育领域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与创业领域的融合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建设及创客精神的本质是当前国外创客教育研究的重点。

二、创业生态系统下创业教育若干问题

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者和新企业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所构成的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创新系统[16]。创业生态系统和任何生态系统一样有其自身的内在生命特征和相关关系,有孕育、成长、发展、消亡等阶段。当前,创业生态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业教育观念陈旧

当前高校以创客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未形成,创业观念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否可学”。对创业是否可学,存在争议,在众多研究者的论述和认知方面普遍性的观点是默认和支持,对创业是否可学方面,持“可学、可习得”的主导话语权,形成了僵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但基于学习认知理论对“可学、可习得”的边界鲜有界定,如创业知识、技能、创业模式等可以通过学习习得,但对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创业精神、情商、毅力、创业品质等是否可学值得商榷。其二,“怎么学习”。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创业课程一直是学界和创业教育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传统的观念仍然采取课堂教授和照本宣科的方式,这和强调创业教育具有实操性、可演练性、路演性等观念相去甚远。其三,“学习什么”。传统创业教育观念首先没有分清学习“创业内容”的边界,即哪些具有自发性、天生性,哪些是可学习的和后天习得的技能。其次,在“可学、可习得”范畴内,传统创业教育观念把经济理论直接套用在创业理论上,存在观念误导和理解偏差。

(二)创客生成体系研究不足

创客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以玩而创、创而不享、创而不商、政府引导下的众创空间商业化和公益化悖论、众创空间本身与高校教育如何契合问题、SYB教育教学如何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培训优势等方面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对创客教育中的主体即创客如何生成、如何构建体系化的培育工程研究严重不足。其一,创客如何生成,对待创客这一既成事实,将创客研究前置,创客这一主体出现更多的倾向于其自发的、偶然的、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培养培育不够。其二,创客生成体系如何建立?当前,在偶发性、先天性因素影响的创客生成条件下,对如何建立科学培养培训体系从而形成“人人皆创客”的局面探索不足。高校创客群体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正是这样一群创客群体,在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背景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产品如“滴滴出行”“bilibili”“小红书”等正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学界对创客如何生成及如何培养培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三)创业工坊运行体系不全

创客在兴趣和工具的指引下创造出来的产品,实施商业化行为,通过分享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用。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实施载体和空间,而创业工坊不仅是创客的生产车间,更是致力于以创新为核心的推广创业文化和匠人精神、发掘并投资项目、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文化和商业空间。而当前创业工坊模式构建体系不全,协调不通畅、运行效率低下。首先,创业工坊要解决专业性向技术性转变问题,实际上是创客如何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创造出相关的技术性产品,打造专业技术化是创业工坊的前提和保障;其次,创业工坊范畴局限于创客、产品、工匠精神等方面,在对接市场方面,也是关键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体制机制和设计上突破和打通,实现知识的有效增值。

(四)创业生态构建支撑乏力

现实创业生态系统的运作并不理想,环向知识增值链条、跨圈层生态主题圈层式的一体化创业教育还未形成,要素参与不全、创业教育生态不均衡等,使得创业生态系统难以形成以创客为中心的相互影响、互相演进的高效生态体系。

三、新型生态系统下的“3+5+3”模型的构建策略

(一)“3问式”创业观念构建“3段式”创客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学发展方向,必须革新创业观念,将“3问式”创业观念融入到创客教学中,构建环性的“3段式”教学。其一,为什么要学?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制造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科技革命取得的巨大进展无一不与技术创新、企业创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责任和个人的发展对人的创新创业学习提出了新要求、新担当、新使命,因而需要去学。其二,怎么去学? 就是依靠的手段、凭借的方法和外在环境和政策的支持,“校园创客教育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拥抱创客精神、支持创客运动、践行创客教学实践的教师和学生,也离不开发展校园创客教育、配置相应资源的校园创客环境和空间”[17],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授课法、练习法等逐步转向高度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法、讲授法、商业游戏法和路演法等,进而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其三,学习什么?就是强调学习的边界和主要内容,创业是一项极为复杂、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有必要明确创业学习的边界,哪些是先天的,如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精神毅力、创业品质等具有自发性、先天性特征,哪些是后天可以习得的技能,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等都是可习得的内容。同时在创业生态系统的范畴内要掌握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错综复杂的跨学科相关知识,并且利用知识增加技能、创造财富,知道要学什么。

因此,应以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专业性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为契机,构建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创业教育教学课程模式和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建立与创客培养培育相匹配的创客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广普性”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设“专业融合性”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建设个性化的“发展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逐步实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创业工坊相结合,与专业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二)形成以“5个工程”为依托的创客生成体系

1.创客形成:创建IMW创业教育运行工程

在创客生成体系中,将革新观念(Idea) 、创客(Maker)、创业工坊 (Workshop)等有机整合起来,构建IMW创客教育生产模式,即在创业教育观念中全程融入“3问式”创业观念,将创业新观念逐步渗透到“3段式”创业知识教育教学中,以此循环,在创客形成系统影响下,不仅实现创客由0到1再到N迭代生成,更实现由理念到产品再到收益的效益过程。

2.创客引导: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工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工程。创业文化环境有 “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生活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总和,群体性及其群体影响力是文化感染力的反映,它既是个体文化的共性集合,又通过每一个体将群体文化传播开来,大学创业文化具有同样的特征[18],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启发、有利于创业行为的实施、有利于创业结果的科学评估。“文化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创业文化能在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其创业观念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9],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工程过程中,首先,正视创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坚持兼容并包的方针,其次,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育人和导向功能,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相连,将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连接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3.创客培育: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工程

“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不断高涨的需求与其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核心问题。”[20]因而,有必要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多元化、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多层级、多梯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一是通过岗前职业化培养、岗后专业化培训、课程化交叉轮训、基层研修和研学等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依托校内师资,构建本土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基础性师资。二是加快实施专业性和应用性互融方案、完善授课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三是强化创业设计原则和提高全员参与性。“加强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创业教育全员”[21],不断提高教师知识储备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师的后备军。四是不断完善校外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建设。要加大引入并建立多层级、多体系、全行业校外兼职创业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和优秀人才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发挥校内校外联动育人功能。五是构建创新创业教师发展和保障平台,在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创新创业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实现知识到成果的增值功能。

4.创客保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保障工程

打造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贯穿的 “技术保障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网状支撑体系(见图1,该图参照六安职业技术学院2018电商创客工坊运营情况报告“专业建设思路图”,作修改和调整)。一是通过打造技术保障平台,借助KAB、SYB等技术体系实现启发创业思维、革新创新创业观念,进一步拓宽和培育创客生成体系,疏解创新创业在观念上的痛点,解决在培训上的难点,依托工坊作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实现从“构思”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在创业生态各要素的参与、协调下,将“商品”打造为“精品”。二是在资源稀缺和高度约束情境下,构建资源保障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备和高效运行,将校内(校园本土项目、学生自发项目)外(企业对接项目、地方整合项目)项目资源整合,打造相互融通、联动的高效资源保障平台。三是将“3段式”课程培训体系,广谱性、专业融通性和发展性有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入学作为“关口”、毕业作为“出口”,形成在两大教育支撑平台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网状支撑体系。

图1 创新创业教育网状支撑体系

5.创客实施:孵化和加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工程

通过孵化将创客成果与市场对接,通过加速创新创业将成果与效益对接。一是以赛促创。通过举办和准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院校技能大赛、专业比赛等引导和实施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实现以赛促创功能。二是以创促学。通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孕育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创新成果,促进学生日常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并进行反思,实现以创促学。三是以学促用。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反思将好的创意、构思、设计等投入孵化,将成熟的产品服务适时推向市场,实现以学促用。

(三)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3项建设”创业工坊模式

创业工坊不仅是创客完成创意到产品的生成车间,更是创意活动、创业实践、创业文化和服务等交流和活动场所。创业工坊的建设以现代服务为核心,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融通和对接。创业工坊的建设要注重创业内涵建设,将工坊布局、结构、专业匹配度、数量比例等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整体效应,加强内涵建设。要注重创业服务建设,“创业服务是促进创业者更好地定位市场坐标、催生产业新业态、促进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器”[22],将创业工坊打造为以内涵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的升级版孵化器和加速器。要注重投资建设,创业工坊是校内外项目对接的平台,也是产品到商品的商业营销、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各种资源汇集、搭建多种引资投资平台,有利于创业工坊持久发展和建设。

(四)构建环圈式IMW-E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理念、创客、创业工坊及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和演进思路,统一于创业生态系统之中。革新创业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创客创造热情。创客在创业工坊的空间内将理念和想法等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参与将产品和服务快速市场化,在“3段式”创客知识教育中,实现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完成闭环式发展。“知识生产”阶段实质上就是创客构思和设计阶段,“知识应用”是创客生产和加工阶段,打造的是初级产品和模型,“知识创造”表征的是创客生态系统竞争排斥阶段,在生态竞争排斥原理影响下将商品打造成精品的过程,三者之间有其内在逻辑演进规律。在第一周期闭环内通过反馈前阶段出现的问题,为下一个周期的闭环运行提供借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政府、学校、企业等横向连接起来达到跨圈层发展,最终实现环圈式创业生态系统的高效运作。“任何环节的不充分作为必然阻碍其他环节的进步,缺乏各要素适当的联系也必然导致单一要素的失效。因此,以共同价值目标为联结而形成的生态系统,要通过密切配合实现 1+1+1>3 的效果”[23],从而解决各要素、各种群、各非生物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高效流动和动态平衡。

四、结语

针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创业理念、创客生产体系建设、创业工坊建设、创业生态构建方面等出现的问题,构建“3问式”创业理念、“5个工程”为依托的创客生成体系,打造创客技术和资源支撑保障平台,实现以服务为核心的创业工坊建设,彼此互相连接、相互演进、互为联动,打造高效的环圈式创业生态模型,构建良好的高校创业生态闭环,可实现资源、技术、能量等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

猜你喜欢

工坊创客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