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19-12-26田立伟刘晓庆
田立伟,刘晓庆
1 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1500);2 唐山市工人医院检验科 (河北唐山063000)
脓毒症是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相关报道指出,脓毒症发病率接近0.007%及以上,且该病发展较为迅速,若未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尽早对脓毒症患者进行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提升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尤为重要[1-2]。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血清学指标因其检测方便、费用低、短时间内可重复检测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严重程度分成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各43例。脓毒症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53±3.75)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15~27分,平均(21.23±1.54)分。严重脓毒症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2~85岁,平均(62.14±3.61)岁;APACHE Ⅱ评分16~28分,平均(22.07±1.7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脓毒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要点及说明(草案)》[3]中相关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大面积烧伤、长期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2)1周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3 ml,1 000 r/min 的离心速度分离血清,于-20 ℃保存备用,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PCT、D-D含量。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血清PCT、D-D水平,分析血清PCT、D-D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D-D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CT、D-D水平比较
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D-D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PCT、D-D水平比较 (x±s)
2.2 PCT、D-D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入院24 h后,病死18例,生存68例;病死患者血清PCT、D-D水平高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可知,PCT、D-D在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926、0.944,且灵敏度、准确度较高,见表2、3。
3 讨论
脓毒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因机体受到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由肺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所致,病原微生物类型包括真菌、细菌等[4]。相关报道显示,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心肌梗死,尽管临床抗感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临床上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关键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5]。
表2 病死和生存患者的PCT、D-D水平比较 (x-±s)
表3 PCT、D-D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PCT是一种糖蛋白,其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诱导进行分泌,其可促进炎症的发生与发展,且可预测机体感染情况;此外PCT结构上存在多个糖蛋白结合位点,而细胞壁相关代谢产物介导的炎症损伤与其关系较为密切[6]。对于脓毒症等疾病,PCT对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的ROCK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可加重下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对内脏器官造成的损伤,促进弥漫性血管凝血、休克等病理过程的进展;而D-D含量的升高则提示机体凝血与抗凝系统发生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D-D水平高于脓毒症组,病死患者血清PCT、D-D水平高于生存者,且血清PCT、D-D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当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时,血清PCT、D-D可因感染性病毒体外毒素的释放而被激活,进而导致其含量升高,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损伤程度,进而加快疾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血清PCT、D-D检测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