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班额效应的大学小班化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26姜英来窦慧丽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班额大班额小班化

姜英来,窦慧丽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0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公众对教育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教育产品的竞争性导致教育产品的配置越来越不均衡。其直接表现是班级规模越来越大,小班化教学越来越难以实现。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相对于大班额教学,小班化教学真的丧失了优势吗?实际上,小班化教学是否更好是一个班额效应问题,在国际上已有多年的研究。班额效应是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虽然理论上而言,该效应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但通常语境下,是指班级规模增加是否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班额效应是影响教育投入产出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而言,投入产出比越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如果班额效应不明显,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小班化教学便没有必要,反之,则应追加更多的教育投入,降低班级规模。

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结果来看,班额效应的存在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数据支持,然而,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条件下,关于班额效应和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分析仍然鲜有文献涉及。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引起关注和深入研究。

1 班额效应的研究沿革及表现形式

班额效应问题很早就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引起了关注,并进而产生了很多与此相关的研究。这一问题之所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兴趣,离不开已深深根植于西方管理文化中的成本效益思想。虽然对社会发展而言,教育产品具有正外部性,然而,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私立教育,无疑都非常关心教育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从而催生了班额效应问题的相关研究。

班额效应研究最初发端于中小学教育领域,因为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容易测量,并且具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此后,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班额效应的相关研究逐渐扩大到高等教育领域。班额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1 班额与学习成绩

作为普遍接受的评价指标,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教学质量的可靠性评价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不仅被家长和社会公众所关注,也是政府教育支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其中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就是学习成绩。因而,班额效应研究最先关注的问题就是班级规模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尽管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测量和反映学习成绩,很多研究文献依然表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Glass et al.(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d Research[J].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79)总结了早期77篇文章中班额效应和学生成绩的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后发现小班额学生的成绩更好,在此后的研究中,也不断有学者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如Theall( Grade inflation and student ratings: A closer loo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 IL. 1991)和Light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speak their mind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的研究都发现班额和学生成绩呈现稳定的负相关关系。除了利用客观成绩外,Chapaman & Ludlow(2010)利用学生自报成绩研究了班额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也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Borland et al.(2005)进一步研究发现,班额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非线形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班级规模,大约为22人左右[2]。国内由于实证研究较少,这方面提供的证据不多,现有研究中,梁英和赵艳华(2013)研究了班级规模和专业课及格率、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计算机二级考试合格率的关系,发现班额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客观存在。方征和李婕妤(2013)研究了学生心理学成绩和班级规模的关系,发现学习成绩和班级规模正相关,然而,受制于取样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认为不能就此认为大班额比小班额更好[3]。

1.2 班额与教学过程

虽然学习成绩是班额效应研究最受关注的变量,然而,随着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学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学习过程方面。这一重要转变主要源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基于班额与学习过程中间存在中介变量的传导机制。如果存在中介变量和传导机制,那么班级规模与学习成绩之间的不确定性可以部分得到解释,一些研究所发现的班机规模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弱相关或不相关便不足为怪。其二是学习过程对最终教育质量的控制日益的到重视,甚至教学过程本身也被视为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目前班额效应在影响学习过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等方面。Carbone&Greenberg (To improve the academy[J].Stillwater,Oklahoma: New Forums Press,1998) 通过对随机抽样产生的1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大班额教学降低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和质量,包括: 无法和教师有效沟通、缺乏互动以及教学设施欠缺等。Wulff,et al.(Teaching Large Classes Well[J].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1987) 发现大班额教学会形成一个不恰当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普遍缺乏约束、纪律松散,并且会感到自己未被教师关注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Graham Paul Shaw & Willy Pieter( The Use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in Nutrition Education: Student Attitude,Experiences and Performance[J].JALN,2000) 通过比较学生对传统授课环境和以ANLs 技术为核心的授课环境的态度差异和成绩差异,发现后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表现。Gunter,et al.(The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R]. ED382187,NASHVI LLE: MSEAR,1994) 通过比较不同班额对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发现,小班额授课情况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态度更加积极。Milton,Polio以及Eison(Making sense of college grad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研究发现在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在想和所学课程无关的事情,15%以上的时间是天马行空般的胡思乱想。

1.3 班额与学生心理

班额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分为兴趣和自我效能两个方面。兴趣有两个维度,分别是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是一种相对持久的偏好,而后者则是由情境刺激因素导致的情感状态。作为个体兴趣,其要素要么是情感相关的,要么是价值相关的,这里的情感是指愉悦感和涉入感,而价值是目标对个体的意义或重要性体现(Ulrich. Schiefele, Interes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作为情境兴趣,刺激因素的识别非常重要。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完成任务的胜任能力的自我评估(Bandur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会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显然,无论是兴趣还是自我效能,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现有文献中,关于兴趣与班级规模的文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证明班额从多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兴趣。Wulff,Nyquist,以及Abbott (Teaching Large Classes Well[C].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1987)研究发现由于班级规模较大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无法有效交流使学生感到非常不满,显然,这一发现说明班额效应通过降低学生学习的愉悦感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Stones(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size of teaching groups[J]. Educational Review, 1970)调查了1000名学生后得出结论,在大班额教学时,学生由于人数太多而不敢在课堂提问,即使教师鼓励也难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Carbone and Greenberg (To improve the academy[C].Stillwater,Oklahoma: New Forums Press,1998)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大班额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降低了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机会]。上述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相对于小班额而言,大班额教学会降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涉入度,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我效能方面,班额效应主要体现在大班额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扰,进而降低其对自我能力的评估。Hoyt and Perera (2000)基于多个教育机构研究发现,大班额教学时,教师多使用讲授法,难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交流技巧,以及终身学习能力。Carbone and Greenberg (1998)通过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实施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25%的学生认为大班额教学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换言之,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受到了伤害。这些研究表明,班额从不同层面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4]。

1.4 班额与教师评价

班额效应也表现在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方面。Ludlow(2005)和McPherson(2006)研究发现在学评教中,当班额较小时学生倾向于向授课教师打高分,尽管学生自己通常并未意识到班额效应的存在[5-6]。Kelly Bedard和Peter Kuhn(2010)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班级规模小于80人时,班机规模的增加对学生降低教师评价非常敏感,而当班级规模在80至150人之间时,学评教的敏感度降低[7]。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教授大班额的教师得到的学生评价可能不公平。当教师的积极性被不公平感挫伤后,会影响其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 班额选择决策模型

2.1 理论依据

教学组织中班额大小的选择是一个决策问题。任何决策结果都取决于相应的决策依据,而决策依据则依赖决策属性。就市场决策而言,决策主体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而其决策依据必然是成本效益原则,只有经济意义上的产出大于投入时,一项决策才是合理和可行的。然而,社会决策则复杂的多。由于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决策往往难以用纯经济因素衡量,决策的天平通常会倒向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因而投入因素的考虑将被淡化。

班额大小的选择属于教育决策。就教育决策而言,教育产品并非纯公共产品,但却具有正外部性,因而,教育决策表现出一种混合属性,该属性决定了教育决策过程中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更要考虑社会效益。现实中,由于社会效益的正义性,政府往往愿意增加教育投入。

2.2 班额选择决策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个班额选择决策模型(详见图1),解释班额大小选择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在该模型中,班额效应分为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学生心理和教师评价四个方面,其对班额决策的影响大小通过两个方面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一是教学效果,即班额大小是否显著改变了教学效果;其二是成本投入,即是否需要大量增加资金投入。然而,在决策过程中,教学效果和成本投入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增加师生比和教育设施能够降低班级规模,进而显著改善教学效果,但同时又需要大量增加投入,决策可能陷入两难境地。为此,本文在决策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决策环境变量,该变量包含教育目标、教育受众、信息技术和资金约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班额决策,一方面影响决策者对班额效应四个表现形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影响教学效果和成本投入两个评价标准在决策过程中的权重,最终影响决策结果。

与传统的决策过程相比,该模型最大的特征是加入了决策环境因素,因而下面将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现状,重点从决策环境方面分析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3 大学小班化教学选择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班额效应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大班额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客观存在,而这些正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然而,根据班额选择决策模型,除了考虑班额效应本身,还需考虑资金约束等其他决策环境因素。

3.1 资金约束与经济发展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也不断提高,这种经济上的进步必然带动人们对教育产品的更高要求,追求教育质量就成为人们购买教育产品的必然需求。同时,教育市场的变革和发展带来了教育产品的差异化,一部分优秀的教育产品凭借其竞争能力脱颖而出,成为稀缺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教育产品消费者,最终,对高质量教育产品的追逐形成了典型的卖方市场。此外,文化因素对教育市场的卖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普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一旦具有经济上的可能和市场的可行性,一定要购买最好的教育产品给子女。换言之,从私人市场的角度看,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资金约束实际上已被消解,相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们愿意投入却无法买到想要的教育产品,大学教育同样如此。

同时,从政府投入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具备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础,事实上我国近年来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尽管占GDP的比例绝对值不高,但由于GDP总量大且增速高,资金投入总量并不小,从而淡化了资金约束对小班化教学的影响。

3.2 信息技术高效发展因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看成后工业化时代的典型特征,其最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各领域不同行业的效率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出效率,其中包括教育产业。然而,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除了从教师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其他来源如查阅图书或咨询他人获得知识的效率都比较低,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层次较低,而大规模查询的技术手段尚缺乏使用条件。这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即使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需要求助于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入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的时间。此时,实施小班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班额教学的弊端,但在两种模式都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传授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这种改善对效率的提高作用有限,换言之,受限于技术手段,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之后,传统教育的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获取可以不再依赖教师。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大规模信息查询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获取上述信息时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程度不足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为师生之间进行深入讨论、剖析知识点,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此时,大学中推行小班化教学,其优势更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新生代教育受众特征因素

以90后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学生与前几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唐昌维(2011)的研究,90后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强,主张平等,并且勤奋努力,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8]。与前几代学生传统思想行为相比,新生代学生的这些特点反映出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也从很多方面给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诸多严峻挑战。

从班额效应的观点来看,新生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更适合小班化教学。首先,大班额教学通常意味着“满堂灌”式的讲授授课模式。对于崇尚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新生代大学生而言,这种授课方式是浪费时间,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反之,小班化教学能够给与他们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和发挥创新精神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大班额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无法向学生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限制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小班额授课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教师沟通和讨论,增强其学习的愉悦感和涉入感,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大班额授课通常是教师主导的单向传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很难反馈和获得回应,使新生代学生追求平等对话的期待相悖,容易扼杀其求知欲望,而在小班额授课的情况下,信息双向流动的渠道畅通无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目标的实现。

3.4 教育目标的发展转变因素

教育是一个特殊产品,一方面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场需求的重要影响。市场对教育产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规格上。精英教育的体系下,市场对人才质量和规格是被动接受的,因为需求远大于供给。新兴教育市场上,由于教育产业本身的扩张和膨胀,教育产品的供求矛盾缓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标签化的学历等级要求,而是更注重其能力要求,强调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市场对教育产品质量规格的要求发生变化,催生了高等教育目标的发展与转变。掌握知识的标准不再是重复和解释,而转变为应用和创造。

从班额选择的角度来看,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多样化教学技术的实施条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难以得到培养,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发展受限。小班化教学为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从而满足市场对教育产品的要求。

4 结 语

从班额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班额效应的表现形式,提出了班额选择的决策模型,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基于班额选择决策的环境因素,重点分析了大学教育中推行小班化教学的促进因素。未来应在小班化教学优势对大学教育层次及课程敏感性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并开展小班化教学实施条件和政策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班额大班额小班化
潍坊市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
小学低年级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思考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