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视域下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服务体系居家

高 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33)

前言:“积极老龄化”是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应对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的发展策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从经济、法律,社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解决全世界养老难题。“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观念,让所有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积极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自觉。需要老龄人口主体用健康的心理接受老龄,用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老龄,用积极的生命态度投入老年生活。如何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值得更多的学者关注。

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3%。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也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尚不发达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还没有完备的经验与体系来面对老龄化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是相对于机构养老服务而言的。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可以在不离开家庭等熟悉环境的前提下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康复治疗等。通过两种服务方式的结合,使老人心灵上有了慰藉,给老人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也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居家养老的发展,使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形式多样化。

2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

2.1 养老设施不完备

老人不仅需要来自家庭的照顾和养老机构或医院医疗上的保障,同时也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娱乐休闲项目的出现。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养老设施不齐全、功能少,甚至有的社区养老机构只有社区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没有多余的场地为老人提供可使用的娱乐休闲设施。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人员注重居家养老质量的提升,不仅要满足养老基本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2 医护人员短缺

因为养老事业起步时间短,社会养老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是护理与医疗康复相关专业的人才短缺,大部分地区没有实现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不能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缺乏服务意识,不喜欢养老服务专业,导致养老服务专门人才市场供应短缺。

2.3 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不完善

社区管理中心是居家养老信息交流活动的载体。在老年人有服务需求时,要向社区提供申请并登记,社区会派出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但由于社区人手不完备,有时可能会出现人手不够或可用资源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能及时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服务或因忽略老人而造成信息交流不畅、服务延迟等现象。影响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2.4 对居家养老服务定位不明确

子女对居家养老定位不明确,认为居家养老体系不需要家庭的配合,只需要社区和政府的服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子女观点的错误也为居家养老在服务的开展上造成了阻碍作用,不能够让居家养老服务发挥最全面的工作。

3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用地,建立配套的设施

在土地的建设上,要合理安排土地,将养老用地和其他用地划分开来,在开发商建设中,政府需要求开发商合理用地,在小区内要为老人建立配套的养老活动设施,确保居家养老在空间上能够达到落实。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也要加大力度,大部分的老旧社区楼层都在六层左右,没有电梯设施,这就给老人的出行带来的很大的不便。其次,老旧社区中道路一般较窄,由于现在私家车辆的增多,很大程度降低的社区的宜居性和安全性。对这类社区的改造中,不能仅仅从社区外形下手,对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可以对一些可行性较高的社区安装电梯,这样不仅方便老年人的活动,也便于紧急情况发生时急救用品的使用。此外也可以在社区内搭建一些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由于目前很多人不愿购置一楼,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收购或者换购的政策,对其进行改造。一楼可作为社区中老年人的检查中心或者是文化娱乐中心等。这些做法不仅可以节省政府对于养老建设的开支,还可以解决居家养老的一部分问题。

3.2 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首先政府和社会组织不仅要聘用相关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医护人员,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或工作技巧。其次,在高校设立有关养老和老人护理的相关专业,以此来提升养老队伍的专业化。在社区中也可以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早日接触实践,加强对学生专业化的培养,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充分发挥积极老龄化的观念影响,让虽然已经进入老龄阶段,但仍身强力壮的老年人,承担一部分居家互助养老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居家养老在专业服务团队中人员不足、技术不足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充分注重老年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原则,并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预防生病。

社会组织还应该努力做到提高老年人运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增加老人利用社区服务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人才可以根据老年人群体的特征创新服务体系,开发设计适合不同情况老年人的服务方式。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方面也要扩大服务范围,不仅要照顾失能残疾或陷入经济困境等问题的老年人,也要对看似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老年人进行照顾,以致于能够随时发现老年人的身心变化,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以提高社区的服务照顾水平。

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沟通的桥梁。要协调联络好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发挥专业化的水平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社区的团队也要做好养老工作的组织建设,带动更多的人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当中,充分贯彻社区的服务理念,已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人才不足,专业技术水平差的问题。

3.3 建设网络系统,发展智慧养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社区与老年人的沟通便捷、服务及时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政府要围绕建筑设施智能化、社区服务管理智能化、医疗管理智能化、老年陪护智能化、生活服务智能化和文娱发展智能化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大力完善居家养老智能化。政府需要打造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老人做到不用走出房门就可以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和老人同时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为社区中需要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式拨打电话,可以快速的拨打儿女、社区、医院急救或是报警电话,以解决子女上班时不能随时照顾到老人的现状。政府还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工作章程。不仅要在社区设立服务机构,也要在城市中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站点、机构。让他们来负责整个辖区范围内养老服务的完善工作。这些站点要建立完善的老年人信息库,发布相关的服务信息,也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走访接受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搜集反馈信息检查服务质量。以促进居家养老的全面发展。

3.4 进行正确定位,发挥多元养老方式

要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知识普及,让老年人及家庭成员都了解到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使人们对居家养老有更全面的认知。同时子女要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家庭而非是政府和社区。我国的居家养老体系坚持的服务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家庭是居家养老的基础,社区和政府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感情,家庭在居家养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要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养老的责任,从而进一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如果可以正确定位并且明确发展方向,可以做好后续的工作。

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相关的社会企业,使用社会企业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特征,用社会责任感驱使企业的投入,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进行合作。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服务供给上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增加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也要提高社会人员对养老问题的关心,激发社会人员的责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居家养老体系中。加强社区和志愿服务团体、公益机构、企业、高校的合作,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格局,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全方面发展。

4 对未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展望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增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社会重担,养老服务行业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形成了一种挑战。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的机会,缓解其他岗位的压力。但这也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持,提供专业护理人员、资金技术支持和政策上的支持。只有各方面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促进居家养老体系的快速发展。

结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快速的老龄化问题准备不足才是问题的所在。因此,在各方面养老模式并存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居家养老这种适合当代老年人原则的养老方式。社会、市场和家庭三方面是居家养老的主体,这三者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分担养老体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我们构建更为精准的、适合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服务体系居家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