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路径

2019-12-26李海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育人文化教育

李海杰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引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文化是创新的基石。过去高校更加注重的是知识教育,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在高校严重缺失,而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一个人的成才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修养,文化教育正是形成科学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的途径,因此,在高校实施文化育人,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已经成为新的教育共识,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历正在减少,高校有必要开展计划性的、系统的指导,让学生从中学会从事人文所需要的一切,从而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分析了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并剖析了高校实施文化育人所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国内高校开展文化育人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1 高校文化育人概述

理解文化育人首先需要理解文化,不同的学者对文化有着不同的诠释,如Taylor(1992)指出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座位社会一份子所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而英国学者Max H.Boeso曾说,文化包括由符号传播并获得的行为的明确和隐含的模式,构成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传统观念及其附属价值[1];文化系统也被视为行动的产物,也是个人融入社会并对周围环境和世界有着更深入理解的基石,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之中。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一方面使个人社会化,另一方面保护、传播和促进社会文化,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机构,又是一个教育机构,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教育部党组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文化育人本职上是传道解惑、立德树人,既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国外学者Jerome Bruner(1996)也解释了教育机构如何教育文化,他指出,教育经历塑造了个人的自我意识,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社会和经济后果[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从文化中汲取内容,传达某些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被视为文化,高校通过各种科目促进和加强文化学习,如通过教授语言来传播社会语言文化,通过教授与物质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农业科学、职业教育等学科来传播科学文化,通过艺术、音乐等科目来传递审美价值观,通过宗教、思想政治等来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地理和自然科学科目来了解所处的环境,通过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学习社会文化,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传播文化成了教育本身。然而仅依赖于各种科目教育还不够,文化并不能通过偶尔或者随机学习,高校需要一个更大的文化育人的目标,使得学生可以从校园的学术生活中吸取文化养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把社会理想和人类伟大精神沁入到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不断发展和超越。

2 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该建立在一体化、整体性的基础上,做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整体部署。整体性原则包括以下方面:①教育对象的整体性。高校文化育人要以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和社区成员为对象,人人参与,通过培养研修和校内研修等,使得全部学习对象都可以加深对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的理解。②教学实施的整体性。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者需要全校积极参与,有组织地在整个学校中努力。首先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高校负责文化育人的教师齐心协力,同时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建立起文化育人工作的整体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并在教育过程中想办法整体改善。③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文化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容也应该具备整体性,在各个学科中都需要加入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整体上对内容进行规划。

2.2 合作原则

文化根植于社会环境中,因此,高校文化育人也需要社会的参与、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合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支持文化学习时,学生会有更好的成果。高校加强社会资源参与到文化育人的制度建设,充分结合社会资源,共同合作,实现文化育人。高校可以与家庭、社区、政府部门、文化组织、支援组织、创意和文化产业合作,建立起伙伴关系,如许多志愿组织可以有机会让学习者参与到表演、创造和学习有关文化的各个方面,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文化馆、博物馆、画廊等组织也有许多宝贵的学习价值,这样学习者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提供新的见解,同时也加深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兴趣。

2.3 永续性原则

学习一门技术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文化育人却正好相反,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效果,文化对人的熏陶没有捷径,数年或者数十年才能使一个人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高校文化育人应该遵守永续性原则,成为高校长期战略的一个关键支柱,全方位,长久的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为师生及社会提供优秀的文化教育。而永续性原则并不代表高校开展文化育人不需要审视,而是指在审视文化育人活动的效果的基础上,不断的调整改进,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持续的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2.4 包容性原则

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不同的文化群体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没有科学标准可以将一个群体视为本质上优于另一群体,各种文化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异,故所有文化一律平等,不同群体和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预示着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的逐渐频繁,所任现代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人们需要在与不同于自己的团体或社团打交道时要求作出判断,高校也有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群体,如少数民族、国外学生等等,因此高校文化育人应该遵循包容性原则,将整个人类文化视为一个完整的花朵,不同的花瓣代表不同的群体。在整个学校层面和课堂层面实践包容性文化,对所有学生、教职员工平等对待,尊重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家庭的文化、语言,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中避免偏见,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分享经验和在学校取得成功的机会。

3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3.1 从整体上规划文化育人课程

适当的课程规划是达成教育理想重要的一环,许多教育理念的传达,需要通过适当的课程设计才能达成其教育目的。文化教育和丰富往往通过沉浸式和整体手段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它始于对文化的持久兴趣,高校文化育人关系到学校整个教育活动,应制度符合高校特色的整体计划,谋求文化育人与各个科目等相关的计划性、系统性的指导。在整体规划时,不仅需要注意各种教育活动都起到了什么作用,从各个科目的教学计划中确认文化教育相关的指导内容,确认各个科目等指导内容的关联,关于指导时间和方法等相互关联,在实施时,不仅仅是单独的科目个别实施,而应该结合道德与综合学习、特别活动等等,更需要考虑所有学生的需求,区分课程以适应所有学习者,包括学习英语作为附加语言或方言的学生,同时使用各种文本,图片,视频等,同时在实施中,学校领导讨论该整体计划的有效性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并辩论其价值,及时的加以纠正以及不断创新。

3.2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首先,要让学生有文化,教师自身也需要有文化,不仅仅要做到传递知识还需要以自己的文化修养、气质、思想观念、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需要做到精通课程要求中所连带的整个文化,还需要教师能够沉浸到文化之中,教师如何解读、诠释和转化课程、教材里所传达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所以欲达到文化育人教育理念的良好实施,仅就课程的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鼓励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理解不同的文化,同时可以采用教师文化素养考核的方式,如开展教师读书节,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也可以考虑采用数字技术来帮助教师学习,同时保持与文化行业最新创新的联系,来督促教师提升文化素养。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课程,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偏见,重视吸取每个学生所带来的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引导教师合理设计专业课程,努力体现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技能。

3.3 丰富文化育人的教学方式

高校文化育人的方式应该不局限于课堂教育,还包括多种形式的非正式教育,例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弗曼大学有一项”文化生活计划“,该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必须参加文化生活计划活动,参加活动的总数应相当于在校学习的学期数量的四倍[3],并与学生学分挂钩。该计划于1974年实施,在校园内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活动内容涉及到学术生活、宗教生活和学生生活方面。国内高校也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文化生活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资本,如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旅行,包括去博物馆,艺术馆等参观当地的艺术展,可以了解特定文化的艺术风格,并了解创造这些惊人作品的人;通过互联网录制在线课程,学生通过在线查看艺术或参加艺术课程,研究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分析艺术家的背景如何在杰作中发挥作用。又如由学校引领一个新生阅读计划,通过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本已被翻译的诠释不同文化的书籍等等。

3.4 在全校范围实施良好的文化管理制度

良好制度文化能为学习提供公平有序的教育环境,高校实施文化育人也应该有着良好的制度规范,首先,高校应制定以人为本的制度规范,包括奖励和处罚措施、学籍制度等,保证学习的利益的同时又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卡罗来纳州弗曼大学的“文化生活计划”就制定了详细的学生行为规范,如学生需要参加活动需要出示学生证;避免迟到,在表演或讲座开始前找个座位以免打扰讲师或表演者以及其他观众;在活动期间不要说话、阅读、睡觉或者学习;禁止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数字设备等多条规章制度。其次,高校应规范对外合作制度,高校管理者应制定良好的合作制度,以支持社会认识充分参与学校文化生活。最好的学校将文化教育从业者带入学校,与课堂老师一起,与学生分享知识。这些包括艺术家,设计师,历史学家,作家,诗人,演员,音乐家,策展人,档案管理员、电影制作人、舞蹈家、图书管理员、建筑师和数字艺术实践者等等。最后,高校应建立起适当的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人员,以保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其岗位上不断创新。

结语: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如果能将文化育人融入现有高校课程中,不但能够符合当前的社会趋势,也能适时而有效的实施全面育人,是高校教育更加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更加注重知识教育而非文化教育,有必要顺应时势,加强文化育人建设,培养不仅具有学术能力,还具有全面鉴赏能力的年轻人,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育人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