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汉语和汉字的规范化问题探讨

2019-12-26张硕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多音字繁体字读音

张硕勤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

汉语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事实上都属于汉语方面的规范性问题。为了提高对这两个项目研究精度,本文对汉语和汉字的定义进行了剖析。其中汉语概念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组、语句和读音等多方面内容,而汉字的概念和常用的概念相同,在具体的分析中,通过对这两个项目的分别探讨,提出今后的规范化提高方法。

1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作用形式

1.1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

1.1.1 发音规范

我国地域广阔,带来的后果为汉语的发音规范性较差,并且通过对日本的国家的语言发音分析,可以发现起源于汉语的语言中,都存在方言这一特点,而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来说,发现方言类型较少甚至不存在。从中可以发现,汉语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为,能够形成语调、语义甚至语法迥异的各类方言体系,所以在我国当前的汉语体系中,发现针对方言的规范化问题严重。

比如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辽宁省可以视作语言飞地,辽南地区以大连为首的区域,发音规范独树一帜,其主要音调来源于山东;中部地区的发音方式,语调的整体上扬程度较高,语调影响来源于山东地区和河北地区;而对于辽北以及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越靠近北部区域,则普通话越标准。从汉语的发音规范来看,可以说明方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规范性,而由于方言对文化了解、文化保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所以汉语的发音规范化工作国家方面基本不提出强制性要求。

1.1.2 词义转变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当前部分汉语语义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在网络用语的渗透下,最常见的为一些褒义词转变为贬义词,例如《新华字典》中“极品”是指最上等的物品,或最高的官阶,带有强烈的褒义色彩。但是网络给它赋予了新的附加意义,“极品”可以引申为贬义词,指令人非常讨厌的人或属性极差。而受到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某些词语的贬义色彩弱化,褒义色彩凸显,中性词、贬义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褒义词,如“魔鬼”、“骨灰”等。“魔鬼”可以指“严格”、“严厉”,“魔鬼教练”、“魔鬼身材”。“骨灰级XX”可以指实力或能力在某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像“骨灰级人物”、“骨灰级玩家”等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这一转变效果对当前的年轻互联网用户来说影响较大,其接受这类转变后对网络词语理解能力提高,而对于中年和老年用户来说,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全面掌握这类经过转换后的词语语义,这种规范性下降的表现形式,降低了不同年龄段以及知识储备网民之间的交流成效。

1.1.3 语音语法

汉语的读音和语法基本上属于较为困难的语言类型之一,并且由于汉语采用了象形字,对语法方面的限制效果较小,甚至一些汉语中的文字单字可以表达出一个固定的词义,比如“杉”、“数”等,这种现象对汉语的规范化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此外不同区域同一文字表达的含义也可能出现较大差别,难以完成对这类项目的统一[1]。

1.2 汉语规范化问题的作用形式

汉语规范问题的作用形式为,首先降低了不同区域人员的交流效率,即使是在普通话大力应用和推广的当前,不同区域的交流方式中都会在普通话中融入一些当地特色的词句。例如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交流形式方面更倾向于普通话,比如对于询问数量、程度等方面,常应用“多少”、“什么”等词语表达其询问的观念,然而在湖南省的一些区域,其询问会采用“好”字代表多少,导致这两个区域人员的交流效率下降。

其次为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间的交流效率下降,我国年轻网民数量在当前逐年提高,而这些网络用户会将一些网络词语带入到生活中,在与其余人员的交流中,当对方无法识别这类网络词语的意思时,年轻网络用户会将这类差异视作两者间交流代沟,大幅降低了后续的交流质量和交流效率[2]。

最后为一些特定类型文化和常见文化之间的冲突,例如对于经常提及的非主流以及杀马特文化,其会对汉语语句中融入一些特殊符号,但是对于其余人员来说,通过对其中已经掌握汉字的识别也能够了解其语句涵义。但是从实际的作用效果上来看,普通文化受众对这类语句的了解效率较低,这种方式在无意中提高了两者之间的隔阂,并降低了具体的交流效率。

2 汉字的规范化问题和作用形式

2.1 汉字的规范化问题

2.1.1 简体字和繁体字

简体字和繁体字,为我国大陆地区和港台地区的最大交流差异,另外对于我国当前的一些特殊社交圈子来说,繁体字已经成为其展现自身对传统文化拥护的一种工具,并非主要发挥文字的交流功能。

但是在繁体字的发展中,古代即已经开始落实的各类繁体字简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汉字演化角度来看,最早的甲骨文,之后演化到篆体等多种形式,最后演化成为我们当前可以熟识的繁体字。自元代以及明代开始,在一些特定语句上就近开始采取简化方式进行书写,而到了清代,可以发现大量的文字已经与当前的简体字相同。在近代以及民国时期,一些思想激烈的人员认为需要对简体字进行进一步简化,例如鲁迅先生认为字母表达为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字表达方法,国家发展的最首要工作为废除汉字。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采取的方法为将相同读音的字采用同一种方式书写,当然这两种想法都不了了之,说明当前使用的简体字为具备最高科学性的文字记录方式,对于标准化工作来说,繁体字和简体字从表达意义上是完全相同,只是在书写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一区别也会随着人们记录方式的改变逐渐发生变化,最终提高了整体的规范性。

2.2.2 同音字

汉语的一个最大特点为同音字数量极多,而对于一些汉字来说,比如“shu”这一读音,包括的文字有“树”、“数”、“术”等多种形式,由于这类读音相同的文字表达的内容完全不同,所以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这些文字之间的差异,而对于一些同音字来说,由于其字形相似,所以较为难以分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用问题,例如对于“wei”这一读音,易混淆的字有“唯”和“惟”,这两个字在偏旁部首上存在差异,但是从具体的字义上来看,其相似度很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注意对这两个字的分析。这类同音字在口语交流方面影响基本不存在,只是在书面表达的正确程度上会有所差别。

2.2.3 多音字

多音字是汉语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多音字识别难度不同,其一为容易识别的多音字,通常情况下,这类多音字发生读音变化后,其词义也会产生一定的转变,甚至出现不同的情况,比如“还”字,不同读音情况下的意义完全不同[3]。另一种形式为难以分辨的多音字,比如“模(mo)型”和“一模(mu)一样”,其中的“模”字,在这两个词中代表的意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效果,所以其读音的相似程度也较高,这类多音字在规范化推广过程中,取得成效最低并且需要消耗时间最长。

2.3 汉字规范化问题的作用形式

汉字规范化问题的作用形式主要体现在同音字的区别方面和日常交流中。值得关注的是汉语的共通性,当前不同区域的读音方面差异,即使在非普通话交流中,相邻区域的民众大部分可以理解相互之间的意义,只有在南方的一些区域中才会出现同乡不同音问题[4]。从汉字的规范化问题作用形式来看,造成的最大影响为书面意义表达和官方发言中产生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在书面表述中,当这类词无法规避并选用了错误的文字时,则会降低书面材料发布者的整体形象,在一些正式场合的发言中,要求其能够正确地掌握普通话,而对于未经过训练的人员,出现错误读音的几率较高,当错误读音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降低其在听众心中的地位。

3 结论

综上所述,汉语方面的规范性问题包括读音方面的问题,后果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下降。汉字方面的规范性问题表现在同音字、多音字和简繁体字方面。其中汉语方面的规范性问题导致的后果为,我国不同区域民众的交流效率下降,甚至会出现歧义问题,并且当前虽然已经开始落实普通话教育工作,但是在方言的长期作用下,会出现普通话的标准性问题。

猜你喜欢

多音字繁体字读音
认识多音字
哈哈镜
认识多音字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