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几点认识

2019-12-26赵秀月王一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强国民族

赵秀月 王一楠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现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录着这个群体的实践智慧,承载着集体的共同记忆,它是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力量凝聚的来源。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铸造了民族的集体品格和灵魂,从而影响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存方式。所以,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民族,一个注重发展的民族,会十分珍视先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培育起来的文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肯定,对精神家园的自觉守护,对文化前途的绝对信心,这就是文化自信。

1 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习主席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国民是否对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状况,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兴衰,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独立,关系到我们能否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能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各项改革,这需要发挥文化增加共识、凝聚人心的作用,减少推进各项改革的阻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没有文化自信,没有对民族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我们很难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更不可能完成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软实力对内凝聚作用,对外影响作用。

2 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立足点,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文化有性质之分,正确的科学的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反之,则会使得民族丧失自尊心和凝聚力,失去精神独立,沦为一盘散沙,为人欺辱。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2.1 坚持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推进社会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分析中国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推进中国革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我们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的根本原因。新时代,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独立自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去认识、分析各种文化思潮的价值和目的,在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思想潮流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惕各种“和平演变”,始终保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强国的基石。

2.2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所取得伟大成就本身,就坚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就增进了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有一个远见卓识的核心领导,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取其精华,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弘扬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人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把握;需要一个视野开阔、宏毅宽厚的核心力量,带领人民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精神支撑和智慧支持的作用。新时代,能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2.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

人民是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消费者和评价者。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终究是由人民来主导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归根到底是人民对自身发展历程的肯定与认可。所谓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强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激发起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坚定国民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作用。人民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形成的现实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活水源泉。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坚定国民的文化自信,其次要坚持文化建设和发展为人民的思路,以能否增进人民的幸福为评价标准。人民是文化的享受者,如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没有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就得不到人民的认同,起不到激发力量,凝聚人心的作用,就不是人民的大众的文化,更无法提升民族整体的自信心。

3 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形成于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宏伟历程,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从历史根源上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把握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必须引导国人理解文化自信的真正含义,既要克服文化自卑心理,也要防止文化自负状况,以理性客观地心态看待自身文化;必须向人民讲清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3.1 讲清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脉络,提升国民民族文化自豪感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体系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民族。讲清中华民族文化起源、历史进程,明确自己民族在悠悠岁月中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人民增加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形成了中国人对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因此,我们讲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要讲清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讲清历史传统、把握文化脉络,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增强人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基础。

3.2 明确民族自信的真实含义,培养国民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挫败,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国困民穷,落后挨打,最终都归结于文化不如人,于是便有了对自己文化的全面否定:“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产生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文化落后于他人,应当摈弃,以致于到现代这种心理依然在部分人的心中占有位置。所以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首先要知道何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价值、优势及前景的充分肯定,愿意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传承、弘扬和积极的践行。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理性客观的文化心态,要有文化自觉和自省能力,能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自身文化的优与劣,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身文化,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3.3 阐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阶段是我国由大到强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好文化对政治经济社会的作用,必须要在国际上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在悠久的历史上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在近代以来民族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气质,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显现出的改革创新品质,是我们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文化强国,是提升国家对外影响力必然要求。用中国的语言风格,讲好中国故事,改变被动状态的重要途径。几百年来,西方构建的国际话语体系,带有其价值判断,符合西方的发展利益,用它来解释中国故事,必然难于自圆其说。因此,必须要在国际舞台上丰富传播形式,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逻辑,为解决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提供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的理念、主张和方案,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构建文化强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体系中地位的提升,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坚定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强化国民对自身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强国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