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思想大学生

陈 珍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汉 618300)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历尽千辛,在时间的打磨下,逐渐的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传统精神以及文化的充分融合,体现了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特色特点。现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起了西方的节日,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改善学生受西方文化渗透影响的局面,顺应社会的发展,在高校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不仅能够抵御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文化冲击,还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它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无数祖先的心血与结晶。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课程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中优秀案例作为课程的引入,倡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规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态度。

1.1 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文化传承出现断裂危机

在知识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校园内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到来自全世界的文化与知识。大学生处于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较为重要,相比于高中初中时的教学模式,大学阶段的学生更注重于自主学习与探究。但是由于人生阅历较少,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较为浅薄,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直观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容易受到各种方面因素的干扰。近些年来,国外的节日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其节日活动的大部分群体都是中国的青年一代。这种情况就是由于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年轻人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市场经济中更加倾向于发展西方节日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全球知识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应首先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否则终将被同化或淘汰。为了改变西方文化强势冲击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情怀,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方面,学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课程完美结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号召学生学习仁、义、礼、智、信的传统观念,培养思想意志坚定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1.2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

观之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内部环境,除去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文化渗透,校园内部也存着一定的缺陷,例如校园内存在霸凌事件、学生之间存在攀比炫耀的情况、学生与教师或长辈之间的礼仪认知不全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教育问题。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课程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中优秀案例作为课程的引入,倡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规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例如引用白首穷经、愚公移山等典故,引导大学生重视积累,培养拥有良好知识基础与社会礼仪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新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效将传统文化中的重点部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进步。

2.1 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共同的理念

想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就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深度挖掘。现在,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价值理念。在外交事宜上,通过外交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际上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树立负责任、友善的大国形象。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理念。进而提高高校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

在大学的大部分课程教育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口述的讲堂式教学,教学内容围绕课本,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代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典故、诗句等,引出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代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学生会受到新颖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大提高对课程的关注度与掌握程度,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成果,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多方面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涵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成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3 在思想中政治课堂上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还须创新运用融入的新载体,现在很多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都不是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很多学校为了节省师资资源,利用大教室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很多教室甚至还不具备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教学的成本,取得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尽管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软件进行教学,但是所展现的PPT课件缺乏趣味性,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体现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当中去。因此,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高校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这一有利载体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和传播,充分的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平台内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进步。学校在构建学习平台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大型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展,通过互联网的便利性将课程推送到每一个使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将自身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展示分享,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

2.4 营造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氛围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校园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与技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可以学习了解全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与人文知识,身处校园感受西方人文情怀与理念,这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中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的影响,例如date文化,哥特文化等,这些都不适于学生在中国社会环境下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在本校的书籍校刊中刊登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宣传家国情怀与传统节日知识,在广播中加入诗词歌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学校还可以在校内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设立优厚的奖励与较低的报名参与门槛,鼓励学生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队伍中来。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影等活动,影片内容选用传统文化为主要线索的专题片,通过电影等手段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与培养,在学校内营造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气氛等。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将会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达到在课堂前就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单单是来自与课堂,校园中的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氛围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端午节,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包粽子、划龙舟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集体情怀,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从侧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

2.5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思想政治课堂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光是需要学生们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些硬件上的知识,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对传统文化课程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同时,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更是要时刻注意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程度,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解答学生们面对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避免课堂变得枯燥发飞,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进交流互动。并且,学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测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不断充实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新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和心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抗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冲击。通过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意志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猜你喜欢

传统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