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2019-12-26刘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贫困生思政院校

刘兵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121)

由于高校的办学领域不断拓宽、学费提高,使高校的贫困生人数越来越多,此外加上内外多种因素,以致许多贫困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一定的认知,不能对校园生活制定出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缺少自信心,甚至可能会引发过激行为,严重妨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判断[1]。以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引导,帮助贫困生树立具有正能量的崇高理想、确认发展目标、摆脱当前困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该文基于思政教育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分别通过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提高高校贫困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更加有效、合理地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贫困生客观地了解自身情况,改进不足之处,调节好心理障碍,不断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以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核心竞争力。

1 改善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贫困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奖励、资助、贷款、补助、减免等一系列的扶助措施只能暂时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然而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困境并不是最终目的,鼓励贫困生再建信心才是教育的关键内容。高校应当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让贫困生共享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发展成为全面的素质人才,同时帮助贫困生培养高尚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贫困生的道德涵养,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来适应社会生活,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1.2 贫困生主体意识提高的需要

主体性是指人为实现目的而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自主性、针对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贫困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发展目标,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当结合贫困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促进贫困生开展有效的自我教育,学会适度地调解消极心态,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2]。教师还应当始终以育智、育人、育德为教学准则,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确认培养的方向和要求,帮助他们培养自强不息的发展意识以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提高贫困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贫困生社会化过渡的需要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每个人只有经历社会化,才能对外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对内积极提高自身的发展要求。由于贫困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向社会化过渡的过程中,无法清晰地认识自我,且未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以致产生自卑、消极、沉闷等心理状态。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可以促进他们意识到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断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使贫困生也能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中。

1.4 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稳定发展的需要

社会中的负面信息会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不良的价值观,甚至会引发他们的不安和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出现偏激的错误行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安全将受到威胁。通过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贫困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进而保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稳定[3]。

2 引导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1 就业形势激烈

近日,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再创新高。然而严重缩紧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庞大的就业人数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对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对贫困生来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4]。

2.2 综合素质不足影响就业竞争力

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缺少语言、创新、逻辑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培养,而招聘企业一般更重视应聘者的创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而贫困生在这些方面普遍落后于家境优越的学生,这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不到优势,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2.3 缺少积极的就业心态

很多贫困生因为家庭背景不好,而常常会存在自卑心理,这直接影响他们在就业过程的正常发挥,在面对挑战和难题时还会产生焦虑、不安、消极、急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2.4 理性认知不足使自我预期与社会评价失衡

由于贫困生对社会实践和就业形势的了解比较匮乏,当他们碰到问题时不能客观地进行理性分析,同时,贫困生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估,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的现象,使他们在挑选工作时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5]。

3 思政教育视角下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3.1 提高贫困生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引导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在针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应当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观念,并教育他们学会判断不良信息,坚决抵御社会消极风气的影响,并学会接纳自身的家庭背景,正视当今的贫富差距现象,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并从现在开始为之付出努力。同时,教师还要增强贫困生的诚实守信指导,培养他们形成诚信意识。

3.2 培养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高效、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进行自我探索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涯得到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不要过快地追求效率,而要先培养贫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开展教育讲座,向学生们宣讲关于企业所重视的相关能力,促进他们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并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通过此种方式,使贫困生结合个性特质和兴趣爱好,确认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方向,并加强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加强与理想职位的匹配度,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6]。

3.3 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养

贫困生常常拒绝参与学校和班级所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不断重复单调封闭的生活,严重妨碍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因此,教师和同学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关心,引导他们脱离沉闷的生活方式,自主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进而克服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配合的方式,鼓励贫困生融入集体生活中,引导优秀学生自主带动贫困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来,并对表现良好的贫困生进行认可和奖励,调动贫困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缓解不良心态的影响。

3.4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贫困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急躁、消极等心理障碍,教师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预防发生群体性问题。同时引导班级学生主动关爱贫困生,鼓励他们面对心理困难,并建立微信群,让学生们在信息平台上加强联系,互相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借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体系,使贫困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学习接受和认可自己,防止产生不良情绪,建立一定的自信心[7]。

3.5 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组织思政教育的活动中要合理地结合教材内容与实践经验,特别是高职院校,制定课程时应当针对社会进步的要求,经常创设各类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特色课程,同时要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实践部分,加强贫困生对当前企业需求的认识,进而有方向地向目标付诸行动。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搭建实践基地,为贫困生开展内容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全面发展能力,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3.6 引导贫困生自主参与

提高贫困生的自主性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应当引导贫困生全方位、充分地认识自己,根据个体的个性、思想、兴趣、特长等方面提供指导建议,实事求是地予以客观的评估。此外,帮助贫困生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分析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意识地制定发展规划,形成积极的择业观念,尽量少走弯路、错路,避免贫困生在大学生活中浪费奋斗时光[8]。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生搭建灵活的知识、能力结构,不断丰富经验,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拓展多方面的才艺、技能,拓宽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

4 结语

现阶段的就业市场日益激烈,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也逐年增长,贫困生作为就业队伍中的弱势人群,需要及时规划自身的职业目标。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帮助贫困生加强对自身、社会以及企业的认知水平,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能力的职业定位,通过多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学会取长补短,不断加强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素养,提升人员与职业匹配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