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
——两个要点和一个落脚点
2019-12-26陈力丹
陈力丹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极为关注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宣传、舆论、网络工作的讲话,论证了党的新闻舆论的基本原则。
这里重点阐述习近平关于“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这两个要点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个落脚点。这是他宣传观和新闻观的核心观点。
早在1989年,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就强调“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1]。显然,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要点。
2002—2007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接连写了232篇小言论。看一下汇集为书的《之江新语》的目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清晰可见。例如这样的标题:《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等等。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以总书记的身份发表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关于这次讲话的新闻稿导语引用了习近平的讲话要点:“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其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是坚持党性在具体工作中的宏观体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则是遵循新闻传播的最高行动境界。坚持党性和尊重规律都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实在内容的。
在这次讲话里,习近平首次向新闻和宣传工作者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的要求。此后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经过习近平一系列的实践与论证,逐步推及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所有领域。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将“以人民为中心”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二条。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关于这次讲话的新闻稿导语,引证了习近平的八句话。除了第一句“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强调与时俱进外,下面七句话的前三句“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坚持党性的基本内涵;后三句“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基本内涵;中间那句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尊重规律的落脚点。至此,习近平全面表述了他的宣传观和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一、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
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这是习近平的一贯思想,根据他一系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贯彻。
关于第一个层面,可以引用习近平2013年8.19讲话的一段论述,即“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2]
在2016年的2.19讲话里,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3]
从习近平的表达气势和严厉用词可以看出,他对2010年至2013年年中这段时间内,党领导的媒体中出现的没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甚至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相对抗的种种行为,进行了反击,发出了严厉警告。
第二个层面,“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种抽象的表达,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显得很具体了。面对所报道或评论的事实,自然存在如何从政治家的高度来判断的问题,而且必须要有时、度、效的把握。一旦把握不好,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自然谈不上坚持党性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要求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例如某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司法部门对糯康等四个缅甸罪犯执行死刑前的情形,持续2小时,节目名称为“生命倒计时”,宣扬死亡恐怖。其中糯康在监房内等待死刑的画面,持续40分钟,还给糯康量血压、显示血压数字的情节,显现死亡恐怖。这样的新闻策划,违反中国法律,因为《刑事诉讼法》第252条规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当时,全国人大山东代表赵冬苓在微博上批评说:“强烈抗议直播死刑!一个文明国家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生命的尊严,哪怕这生命属于一个罪犯!”这样的观点这才是法治的。
这样现场直播,不仅违反中国的法律,也缺乏对世界政治大局的把握。该电视台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该台的直播,也就是向全世界“示众”。世界上197个主权国家中有139个(截至2018年是142个)已经宣布废除死刑,中国保留死刑有自身的理由,但这样公开地面向全球报道中国对四个外国人执行死刑,与多数国家的既定理念对抗,不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由于东南亚的文化与中国比较接近,如果要对东南亚某些国家的黑恶势力提出警告,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只向这个地区播放(内容要严格体现法治),但实际情况是向全中国和全世界直播这样的内容!
社会方面的节目和新闻,尽管与政治距离较远,播发时同样需要大局意识,需要从党的政策全局来衡量内容或事实是否适合公开宣扬。例如某电视台2017年大年初一晚上的节目《欢乐中国》,称赞一位连生了10个女儿的母亲。节目的编导只考虑到宣传母爱,没有从全国政策大局出发考虑传播效果。我国1971年就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0年起,国家要求只生一个孩子,直到2016年才改变政策,允许生第二个孩子。这个节目在政策宣传上180°大转弯,激起舆论的反弹。网民的跟帖写道:“太毁三观了,还明明白白地说就是想要个弟弟。某电视台还把这种东西在大年初一晚上向全国人民传播?”“他们是在宣传多生多育好呢,还是说当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父母光荣呢?”
同样的事例又发生在2018年7月,陕西的媒体报道《5个娃4人考入清华北大,安塞这家庭获奖30万》,作者片面关注五个娃艰苦求学的一面,而没有将该家庭的生育历史放到中国政策的大环境下考量。新闻一发出,不断有网友发问:“没有人追究他们超计划生育吗?此文的立意是什么?”紧接着,山西的媒体报道《90后弟弟结婚,11个姐姐拿23万给弟弟买房》,发表后相当多的其他媒体从批评的角度进一步报道,及时扭转了舆论导向的偏差。有的媒体全面采访,叙述了该户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多次遭到惩罚,11个姐姐中3个没有上过学、5个只读到三年级、2个初中、1个高中的事实。这样的报道,揭示了事实的本质,才是真实、客观、全面的。
上面关于生育的节目或新闻,看似正面宣传,实则没有从党工作全局把握新闻事实的定位,即没有坚持党性原则。
第三个层面,即平日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对正确舆论导向的把握。习近平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3]。因为任何传播的内容,都存在是与非的把握,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把握政治方向、不考虑符合政策、不考虑不能违反公共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
例如各种宣扬金钱至上的征婚和猎头广告、以残虐的古代24孝故事来宣传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组织上千同学同时为父母或长辈洗脚的形式主义新闻、以嘲弄残疾人、肥胖者、精神病患者为搞笑由头的小品等等。有人认为,娱乐类、社会新闻类等不必过于强调导向,尺度可以宽一些。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如果这类新闻中充斥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勾心斗角、炫耀财富、移情别恋、杀人越货等方面的内容,充斥着有关大款、老板、名人、明星等人物的八卦新闻,就不能对人民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在强调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习近平一再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早在1989年,习近平就论证了新闻规律。他说:“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1]在这里,习近平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法西斯主义新闻观的界限。1943年,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宣部长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说,法西斯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即“新闻等同于政治”,[4]目的是为他们任意造谣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是:政治需要(党性)必须与新闻真实(新闻规律的体现)相统一。
2009年3月,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讲话中要求党的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5]2014年2月,习近平第一次以党的总书记的身份提出:“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6]他从一般意义上的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转而进一步要求“运用网络传播规律”。2014年8月,他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7]在2016年2.19讲话里,习近平要求党的干部懂得尊重媒体,“尊重新闻传播规律”[3],充分运用好媒体这一平台。2018年8月21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8]。
媒体每天发布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向别人说话。若没有审时度势地观察形势、民意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没有认真掂量一下该应说什么(内容),说多少(数量),怎样说(方法),其产生的逆反传播效果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
谈到具体的规律,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上午在与记者对话中两次说:“你们要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9]在当天下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得最多的是真实。他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3]其中,“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一句,使用的马克思的话。
但在实际新闻舆论工作中,为了政治需要而说了假话的事例时有发生。例如2003年10月中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出仓时满脸是血,因为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使得麦克风不规则的棱角触破了嘴角。而人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杨利伟,尽管脸色稍显苍白,身体状况还是良好的。这是血迹被擦干后重新表演的“事实”。决定掩盖这一事实的人和拍摄照片的记者,心中“扬国威”的理念压抑了“不说谎”的道德意识。“扬国威”是政治需要,而“不说谎”就被抛到一边了。其实,完美的作假,留下的结果只是作假;有缺憾的成功,留下的终究是成功。习近平要求的是:“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新闻的真实性”。[1]
习近平所说“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此前确有一些批评性报道带有太多的作者主观倾向,“一面说”的情形较多,把自己放在“裁判官”的位置上,没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例如2017年某报的通讯《刺杀辱母者》一共有16个新闻源,其中13个含糊不清(没有交代被采访者是谁、叫什么、做什么的),而且16个新闻源全部是刺杀者一方的,没有一个新闻源来自被刺杀者一方。显然作者不懂新闻工作的基本要领,没有以公正、客观的态度采访,无法保证新闻的真实。
坚持党性、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两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在两者的统一上全面把握报道的切入点,防止偏差,这是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的。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在习近平关于新闻、宣传、舆论、网络的一系列讲话里,唯一重复引用两句话只有一次,即:“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是某些基层党员干部或普通党员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因而习近平即刻意识到,这是基层党群关系严重对立的表现,会危及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所以,他在要求新闻、宣传、舆论、网络工作坚持党性的同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2]这三个根本问题。
坚持党性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理论上说说不难,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却很难。习近平在2013年8.19讲话里,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部分的小标题是“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目的就是要讲清楚两者的关系。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反倒成为一个所谓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了。而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思想上是糊涂的,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有害的。
习近平论证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内涵,恢复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2013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指出:“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之前,视察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媒体。在与记者对话中,他表达了对人民利益的倾注与关爱,谈话中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他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采访的记者视频连线,谈话的落脚点是:基层干部作风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新闻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况。他听取几位刚参加新春走基层采访记者的汇报后,鼓励大家要接地气,多采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9]在座谈会上,他再次提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
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里,习近平说:“这一年,我国发生了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不少同胞不幸离开了我们,云南鲁甸地震就造成了600多人遇难,我们怀念他们,祝愿他们的亲人们都安好。”[10]随后,他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是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那里他对灾民说:“震后,我一直牵挂着你们: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11]人民网就此发表文章写道:“‘人民’一词在2014年的新年贺词中出现了9次,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出现了16次。足以见得,‘人民’二字在习近平心目中的分量。”[12]
与此对应的是地震发生之后个别媒体的版面安排。地震那天发生了郭美美被批捕的事实,个别媒体把这条小新闻做成报纸实际上的头条,采用大号标题,配发两张大照片;而云南鲁甸地震死难数百人的大新闻,安排在头版左下角。在编者的心目中,一个负面小人物程序性的事实变动,竟比死难了几百人重要,有意无意地显现出编辑对人民生命安危的冷漠。
2016年,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仍然关注人民生命安危。他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造成不少同胞失去了生命……我们怀念他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群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困难和烦恼。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3]
习近平如此关切人民的安危,而个别媒体竟用《生为国人,何其有幸》《世界透过沉船见中国决心》的大标题来报道死难了422人的“东方之星”翻沉事件。
习近平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他提出的关于人民性的内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3]
习近平很了解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新闻和通讯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一般化的工作表扬居多,既不吸引人,也不具备指导工作和解惑的报道价值。他在2.19讲话里批评一些媒体还是按照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不用心用情做新闻,例如停留在不断重复空洞口号的套话上,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甚至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为什么媒体上缺乏群众关注的问题和事实,没有群众的话语,一提笔一张口就是套话空话?因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没有身处基层,不到社区去,不在现场,上班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这样,哪里谈得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习近平要求恢复以往党报的光荣传统。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不能悬在半空、浮在表面,不能“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他要求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
怎样做到既坚持党性原则,又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还要以人民为中心?看起来很难,其实问题就在于媒体人没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只要坚持经常身处基层和社区,就能发现问题,就能做到报道的主题既坚持党性,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