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
2019-12-26唐墚王洪杰
唐墚,王洪杰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在新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有明确规定,要把爱国主义和孩子的成长阶段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要重视学校的教育问题,发挥好学校爱国教育的作用,该文接下来讲述的是中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对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 新时期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1.1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对于爱国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中国梦,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所以,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是促进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仅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代下,中学生被很多方面所诱惑,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思想,由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人们也就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各种各样主义的出现正是彰显了人们的个性,中学生由于没有过多的社会经历,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再加上价值观、就业形势的变化,中学生很难不被其影响。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习任务重大,人生观、价值观又没有完全的建立,很容易染上不良风气,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深度,让他们意识到爱国的重要性,主动爱护我们的祖国,将个人利益跟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让个人主义服从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中学生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熟知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发展现状,培养出他们的爱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新时期的社会精神,培养中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做贡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是需要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要想实现中国梦,就要认清中国国情,传承弘扬中国民族精神,将人们的力量团结起来,向着梦想努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完成我们的目标。爱国主义是“中国梦”的中心内容,它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还是凝聚人们力量重要手段。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学生意识到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实现中国梦受到诸多阻碍时,比如美国的战略遏制、历史遗留的问题或者是周围地区的争端等,中学生要学会支持自己的国家,利用爱国主义引导他们的思想方向,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为了让中学生不顾一切地拥护自己的国家,而是为了未来出现国际争端时,人们可以支持我们的国家,不因一时生气失去理智,做出违法的事情,爱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客观理智的处理问题,不意气用事,致力于国家未来的发展。
1.3 是提升个人价值的需要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高度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在这个信息技术发展如此快速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追求的是物质生活,明显存在着功利倾向、没有抗压能力个人主义鲜明等特征,但是新时代也促进了我们思想的提升,如求知欲更加强烈、接受的事物更加多样化等,但是中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缺乏相应的判断力,容易被网上的言论或者是观点误导,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建设可以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性,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即使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也可以坚持本心。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更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让中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2 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2.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艰巨,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爱国主义这一新的课程,在不增加学生任务的情况下,将爱国主义加入各个学科里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举例说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爱国主义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历史课上,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牢记国耻、缅怀先烈,在适当时候要勇于奉献自己;在地理课上,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为祖国的自然风光自豪;在物理课上,感受到我国科防事业的先进,明白我国科防人员为了保护我国安全做了多少努力,让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能力的可以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让学生欣赏奥运健儿拼搏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于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各个学科共同实现,各个学科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2.2 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1)在学校内经常开展爱国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每个星期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让优秀的学生代表到国旗下发表演讲,鼓励其余的中学生向他学习。对于国旗下的演讲,可以是学生自己平常学习的新的体会,也可以是国家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除了学生代表之外,还可以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演讲,社会成功人士为了给中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学校领导的演讲重点是学校内部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认真的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演讲比赛,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作文大赛,选取优秀的作文进行演讲,增强学生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的信心。
(2)组织学生去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只有中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才能切实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去附近的红色景点进行参观,比如:虎门销烟的古战场、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狼牙山五壮士牺牲的地点等,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家园的不易,保护祖国大好河山完整的决心,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抗日战争的纪念片,通过一幕幕的场景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让中学生活感受到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舍身救国的高尚精神,让中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2.3 弘扬爱国主旋律,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发展的曲折性
有人会认为,爱国跟爱社会主义是不一样的,他们具有爱国情怀,却对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抵制情绪。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中学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民,要拥护社会主义,教育他们爱国的前提就是让他们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让中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了基本实现小康的生活,让学生看到国家在军事、政治、国防取得的巨大进步。举例说明,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也名列前茅。在面对重大灾难时,更能体现民族的凝聚力,在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政府在第一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各地志愿者也争相去汶川实施救援,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在为灾难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受灾人民重建家园。这些都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也让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
2.4 注重落实,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化教育
除了大力号召爱国主义的口号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制定落实政策。青少年是爱国教育的重点对象,学校就变成了爱国教育的主要场所。为了真正落实爱国教育,就要把爱国教育融入中学生的各门课程中,丰富课程的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中的爱国题材,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增加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爱国事迹,增加政治书上有关爱国教育的内容,教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中国的教育情况重在落实,要让各级领导做好详细的规划,将任务下放到各个学校,再由学校进行政策实施,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实行爱国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如让学生去参观红色景区或者是革命先烈纪念馆,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爱国主义,这样会增加他们对爱国主义的认同感。在学校的宣传活动中,可以采用黑板报、条幅或者是爱国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进行宣传,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的环境下学习,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教育,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次数比较多,网上爱国主义的宣传也可以对中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5 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加强互动,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
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可以让学生学会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内外纷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让学生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让学生懂得辨别真善美,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让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只有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的力量,紧密联系这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让中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让中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