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12-26卫霞
卫 霞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在师生品格塑造及行为方式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既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内部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话语权的外在要求。
一、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充足
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过于强调大学的工具价值,急于申办、增加硕士点、博士点,疲于应付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工作,对大学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成效不明显。
(二)模仿痕迹重,特色不鲜明
新建本科院校建校初期往往对标国内甚至国际一流大学,从学科专业、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学习、模仿。然而一所大学呈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文化特征既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也必须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检验,并非简单的模仿可以实现。
(三)缺乏系统性,推进不协调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推进较快,而精神文化相对滞后,缺少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二、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大学文化应坚持的原则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天津倡议”[2],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新建本科院校要重点遵从以下四点。
(一)坚持传承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为本科院校之前已有较长办学历史,积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建设特色大学文化一定要在传承发展上下功夫,在继承优良传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挖掘、提炼和培育,丰富学校文化底蕴。
(二)坚持开放创新
综观国内外,优秀的大学都是开放包容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传承发展自身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在创新融合上下功夫,增强大学文化的时代性。
(三)坚持统筹协调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相结合,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统筹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坚持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紧密结合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行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应始终将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的融合作为最大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大学文化的着力点
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第一,立足办学历史,挖掘校史资源,继承文化传统。校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留下的历史积淀,是一所学校独有的办学成果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既有影像、文字、实物等物质资源,也有理念、精神、校风等精神资源,是学校重要的文化财富[3]。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特色,就要深入挖掘校史中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并加以总结、提炼、汲取,使之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夯实文化底蕴。
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立足本校悠久的学陶(陶行知)师陶历史渊源,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建设山西师陶馆,成立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编印《陶行知教育思想教程》《陶行知语录》,设立陶行知教育思想教研室,开设陶行知教育思想课,打造行知讲堂、行知合唱团等文化品牌,逐步完善“行知精神”文化特色,使“行知文化”内化为学校师生共同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构建了良好的文化育人生态。
第二,立足地方实际,推动融合创新,扩展文化内涵。地域不同导致文化差异,同时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独有的文化土壤。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特色,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地方文化精髓,在融合地方文化差异形态上下功夫,借助地方文化优势,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区域适应性上下功夫,力争成为当地人才、科研、文化高地,发挥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例,该校地处舟山群岛,随着浙江舟山从传统渔业到现代渔业产业、现代海运、现代海港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变,浙江海洋大学确立了“海、鱼、船”的办学思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该校积极营造“在海、学海、懂海、兴海”的文化氛围,与国家海洋局共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海洋文化月”活动,开展海洋民俗、海洋文学、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研究,通过开办“蓝色大讲堂”、建设海航文化长廊、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等,打造了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
第三,立足行业特点,适应市场需求,明确文化定位。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应用型本科,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行业发展互融共生。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特色,就要面向市场,结合所在行业的特点,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规律和行业需求,提高竞争力,在良性互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大学文化特色。
以山西传媒学院为例,该校前身是华北广播电视学校,是培养新闻舆论和传媒人才的专门院校。升为本科院校以来,该校密切校企合作,推动协同育人,积极探索“专业办在岗位、学科办在行业、学校办在社会”的办学思路,建成了传媒博物馆、演播中心,打造了“光影随行”影视作品展、“诵响生命”诗歌朗诵会、“平面不平”学生设计作品展、校园微电影大赛等众多文化品牌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传媒特色的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