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新常态下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挑战和机遇
2019-12-26苗艺璇
苗艺璇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是沿着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轨迹,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规律。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成果遍地生花,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以往常态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保持整体稳健与平衡,不断倾向高质量增长。这一历史背景无疑深刻改变了我国的就业供给结构, 给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矛盾, 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了影响深远。这其中,高校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所要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例如,全面二孩、女性职工产假等新政策的颁布实施,在无形中将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社会压力端口前移, 给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宝贵机遇。
1 经济新常态对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才需求结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行优化调整,努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 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就是高素质人才的不断充实。虽然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很多,但我国高精尖技术型、创新型、拔尖型人才缺口却非常大,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难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难的矛盾始终存在。如何有效破解这一矛盾,是政府、社会、高校以及高校毕业生等各方主体必须共同关注和相互协作的共同问题。第一,全社会需要共同营造公正、公平、良性的择业就业氛围;第二,政府需要顺应十大发展规律, 为高等教育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和灵活的择业平台和保障机制;第三,高校需要回应国家强作战略,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毕业生;第四,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观也需要顺应时代教育做出调整,更加理性和务实。
从近几年的就业统计数据来看,高校大学生在一、二、三产业中就业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异军突起, 并依然呈现出比较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经济新常态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成果, 也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了良性的市场环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环境的整体变化, 直接影响和折射在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初等教育普及力度加强,高等教育不断完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高校女大学生比例不断增加,并且在逐渐突破传统专业壁垒,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力。虽然高校女大学生这种强劲的就业竞争力, 在一个方面反映出男女毕业生发展不平衡, 体现一定程度的社会隐性问题,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表现为:一是本科学历女大学生首次就业比例仍偏低; 二是研究生学历女大学生择业就业及升迁情况明显受婚育情况影响偏大; 三是高精尖领域女大学生个人牺牲和奉献偏多。
2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市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更为女大学生择业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 既包含有因大学毕业生的类型结构性矛盾而带来的供求关系的突出问题, 也包含有因层次结构性矛盾而造成的供需关系的错位问题, 更包含有专业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机制体制建设的匹配问题。从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市场来看, 女大学生择业就业中还面临着自身特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渊源。中国有着几千年延绵不息的古老文明,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认知, 在现代文明中犹有痕迹,不仅作为外在的客观性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作为内在的主观性的影响因素, 对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带来阻碍, 较为明显地具体渗透和集中表现在女性的婚恋观、家庭观、育儿观等视域内。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步伐持稳放缓,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可持续,更加关照经济发展速度以外的整体社会症候。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除需要面对就业岗位、专业发展、地缘差异等问题外,还不可避免地与当下的“新婚姻法”“二孩政策”“新产假制度” 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是社会传统观念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合力同新时代发展趋势之间的碰撞, 冲击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观; 二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需求同女大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偏差,阻碍高校女大学生同在择业就业中实现个人成长成才;三是择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持续性的断层同女大学生个人实现个人价值意识的觉醒之间的矛盾, 成为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隐形忧患。
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旧患”,又有“新疾”,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些挑战还存在着一定的隐含性、关联性、辐射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卫生状况、职业规划方向以及人生规划质量。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内容, 也是女性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主题, 更是国家和社会更好地处理民生问题所必须关切的重要议题。
3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这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大势之下,为广大高校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创业就业机会。这就需要审时度势地研判当前的整体社会经济环境,更好地采取并运用各项扶持政策, 瞄准当前社会的新业态、 新模式, 同时结合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和诉求,在挑战中寻求新路径、新机遇,从根本上破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症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得到更加科学的规划和发展,第三产业及“互联网+”新业态迅猛抬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持续推行新型的创业就业政策,形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势头,从财政、金融、产业等多个侧面协调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将创业和就业相互结合,促进形成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体系。这些都为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高质量发展和新技术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各个就业领域内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很多就业岗位对性别的差异化需求, 为女大学生公平公正地参与就业竞争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二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催生了就业市场的新业态,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物流网络的应用,促使就业市场上标准化就业关系和非标准化就业关系并行,就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显著提升, 对于高校女大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择业就业选择开辟了更多路径。
三是新时代就业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在就业市场的调配和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彰显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为高校女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实现职业发展诉求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高校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尤其是高校女大学生,更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冲破挑战,抓住机遇,攻克就业环节的桎梏,真正实现作为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