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探析
2019-12-26李剑强
李剑强
(肇庆市图书馆,广东肇庆 526060)
古籍文献数字化,能有效解决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通过数字化,实现古籍文献的永久保存和再生性保护,并通过数据库展示阅读、网络共享、电子资源呈现等多种方式实现古籍文献的有效利用和降低古籍文献的损耗,间接实现古籍原生性保护的目的[1]。
广东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肇庆地区一市八县(市、区)9 所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共25 243 册,其中高要区图书馆入选广东省古籍保护单位。近年来,肇庆地区有条件的部分公共图书馆逐步尝试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与经验。
1 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概况
肇庆地区一市八县(市、区)9 所公共图书馆,由于地区差异较大,馆藏古籍内容繁杂而分散。截至目前,馆藏古籍数量最多的是肇庆市端州图书馆9 854 册、高要区图书馆8 591 册、四会市图书馆6 052 册,分别占比整体地区数量的39%、34%和24%; 肇庆市图书馆、高要区图书馆、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四会市图书馆共四个图书馆开展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共数字化古籍文献1 908 册,仅占总体数量7.5%,共建设古籍数据库3 个,其中包括肇庆市图书馆与高要区图书馆共建的“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1 个。
1.1 探索构建古籍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肇庆市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作为地区龙头公共图书馆,为解决在古籍文献建设与收藏方面存在空白窘境,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建立地区有效的合作共建共享机制,联合高要区图书馆,合作共建“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
“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在资源建设方面,以地方特色古籍馆藏为切入点,首期共完成数字化最具地方特色的古籍文献如《肇庆府志》《高要县志》《德庆州志》《端溪丛书孟子字羲疏證》《高要阖邑总局产业三刻》《高要金石略》等25 种100 册共10 600 页;在资源共享方面,肇庆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均可通过肇庆区域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统一认证平台”,共享“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数据;此外,更可通过数据库输出刻录技术,将“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刻录成数据光盘,为肇庆本地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交流服务。
1.2 深度数字化古籍文献
在数据库建设与技术应用方面,肇庆地区各馆普遍以拍照、 扫描等方式进行原始数据采集,通过双层PDF 技术、OCR 光学识别技术、字处理技术、智能化处理技术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在古籍保真上,数字化后的古籍文献能体现其原貌;在数字化处理技术上,采用矢量文本进行定位和全文检索,同时向读者提供原古籍书影与文本参照、简繁字体转换对比等阅读服务。
1.3 古籍文献数字化实践成效
肇庆市图书馆、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 高要区图书馆、四会市图书馆四所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文献数字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首先是丰富现有馆藏资源数量和品种; 其次是有效促进馆藏古籍文献资源的共享; 再次是有效降低古籍文献的保存和使用成本;从次是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与全文检索方面,具有传统纸质古籍文献无可代替的优势; 最后是在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步培养出一批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技术团队。
2 当前古籍文献数字化实践工作问题探析
纵观肇庆地区古籍数字化工作情况,尽管个别馆如肇庆市馆、高要区馆、端州馆、四会馆等图书馆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与肇庆地区古籍文献总量相比,还远远不够,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此外,个别馆缺乏信息共享意识,古籍数据库利用率不高,存在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现状,难以充分发挥古籍数据转化成果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古籍数据资源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已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图书馆,其古籍数字化成果不是很多,这与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基础工作薄弱有关,当然,也与图书馆的财力、人力有关。因此,要使古籍数字化工作进一步深入,以下问题须加以重点探析。
2.1 建立科学的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长效机制
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均存在专项集中突击建设、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等情况,所以要实现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常态化,有必要建立具有科学可实施的古籍数字化长效工作机制,如制定古籍数字化工作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建立古籍数字化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2.2 建立区域古籍数字化协调机制
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和高要区图书馆,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渊源,虽然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但由于具有相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协作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上,由于以前各馆都是独自进行,导致数字化产品良莠不齐,且没有采用统一或可以相互转化的元数据,出现重复工作,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而且数字化成果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肇庆地区域图书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古籍数字化协调机制,首先协调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选题工作,其次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进行数字化,最后就是在协调框架内实现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与规划。
2.3 构建古籍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为了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肇庆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近年来逐步开展古籍数字化加工工作,但是存在“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协调,行业合力未能充分发挥,无法形成古籍数字资源的整体优势。从整体看,肇庆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古籍文献,普及化程度不高,标准不一,个别图书馆只是把古籍转化为图像和文字供读者阅览,这种简单的资源数字化开发,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使用情况分析,个别馆将数字化成果仅作为古籍的替代品,从狭隘的古籍资源独有保护意识出发,严格限制古籍数字资源的拷贝、流通,更谈不上将数字化成果共享。所以,肇庆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探索建设统一的古籍数字化资源发布平台新路子,建设一个更为宽广的共享平台,避免各自为战。
2.4 培养古籍数字化建设人才
截至2018年6 月统计,肇庆地区9 所公共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共7 人,尤其是既具备古籍整理知识又具备熟练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存在空白。将古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只是完成数字化的第一步,如何对古籍进行校对、整理乃至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简体文字并呈现给读者阅读,才是古籍数字化的最终目的。因此,培养一批既懂古籍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 应用各种数字化工具的复合型业务骨干,提高古籍数字化人员的素质,是今后开展古籍文献深层次数字开发的重要保障。
2.5 注重古籍数字化的特色和专业化
每个古籍保存单位都会有一些自己特有的专题类型,因此在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时候,应结合实际,仔细分析本馆古籍文献藏结构和内容,分类整理,首选突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内容来开展工作,避免重复,如“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就是有针对性地精选地方史志类别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
2.6 充分发挥当地专家学者的作用
古籍数字化的核心内容是服务,技术只是形式和手段。在古籍文献查阅、利用方面,当地历史文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专家、教授、学者占了绝大部分,应高度重视他们在相关课题领域的再发现。因此,在今后的古籍文献数字化选题、整理、特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专业作用,既能消除沟通工作中的障碍,也能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与支持。
3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及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古籍保护、整理和传播利用的主要方向,能有效接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同时,古籍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背景下肇庆区域图书馆发展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