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孙思邈“大医精诚”理念的高校医学生素质教育探索
2019-12-26刘莉何清湖
刘莉,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唐朝孙思邈名著《备急千金要方》,是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此文的核心理念主要集中在“精”和“诚”两方面,即它不仅对医者的医疗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习医之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还要求医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所有病患都须一视同仁,全心全意地去救死扶伤。
1 “大医精诚”的思想内涵
《千金方·大医精诚》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名著,其内不仅包含了精妙的医药处方,同时也对“医大者”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操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在《千金方·大医精诚》中,儒家、道家、释家的观念均有所体现,即“医乃仁术”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无欲无求”体现的是道家的思想,而“大慈大悲”体现的是释家的思想,这些诸家道德观念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习医之人树立了“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的美的风范,同时也对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2 “大医精诚”道德思想理念实施的困境
从某方面来说,“大医精诚” 在提高高校医学院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水平较高,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的实践存在一定的不足。除此之外,将“大医精诚”道德思想理念实践于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如下困境。
其一,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工作者倘若一味地强调“大慈大悲”“无欲无求”,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高校医学院学生陷入一种狭隘的道德理念中,不仅违背了“大医精诚”的教育核心,同时也让我国传统的医学伦理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层面陷入了困局。
其二,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医学伦理最先引介于西医,是一种“译介-嫁接”的舶来品,这种“翻译—引介—消化—推广”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与我国“大医精诚”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冲突,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高校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思想观念滞后于社会现实局面的发生,给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素质教育下“大医精诚”融入高校医学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教学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素质人才,将大医精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的医学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大医精诚融入高校医学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还具有以下显著意义。
3.1 “大医精诚”思想教育理念的融入是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理想追求
从某方面来说,生命伦理学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专属于本土区域的特定文化体系,因此中西方由于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的不同,各自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舍生取义”“重集体协调、轻个人思想”,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克制”等内在修养培养的重视度,而反之西方文化更加重视“自由”“平等”和“效率”,故而在这种个性文化的影响下,相应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过度的追求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自由。由上述可知,中国医学伦理最先引介于西医,是一种“译介-嫁接”的舶来品,在这种思想教育理念下,学生们充斥着固化的职业人观念、互利互惠,而将“大医精诚”思想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效地改善了错误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端正了学什么的思想观念,为后期的职业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符合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思想追求。
3.2 “大医精诚”思想教育理念的融入为医患和谐局面的重构创造了良好条件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约为十万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演,纠纷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无疑令眼下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医生职业全体形象的坍塌除了因个别不良媒体的放肆渲染和不实报道外,医者自身道德职业素养水平偏低才是摧毁医生“白衣天使”光辉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导致习医之人道德素质滑坡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失败。因此为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缓解当下紧张的隐患关系,将“大医精诚”思想教育理论融入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这种教育思想的融入一方面不仅为教育工作者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医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正确合理的价值选择,同时也给政府和社会的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素质教育下“大医精诚”融入高校医学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教学途径
4.1 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作为当下信息时代背景中一股影响公众价值判断、触发社会焦点事件等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两者作用,将“大医精诚” 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医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核心教学方面。根据相关实践教学经验发现,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可将一些“大医精诚”中的教育核心和生命伦理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平台的方式向同学们讲授,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另一方面教师们还是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针砭时弊以期提出促成“大医精诚”和“生命伦理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使其为医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4.2 利用“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型开放是网络课程又称MOOC,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各高校医学院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高质、便捷、免费的途径,还在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学习意识、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而在将“大医精诚”教育思想理念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教育课堂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开设这种MOOC 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引动终端,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对医学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医学道德思想观念。除此之外,为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摒弃传统“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是当前医学院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举措,即在未来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们需转变传统课堂主体的思想观念,发挥好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然后将“大医精诚”思想道德理念贯穿到整节教育课堂中,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探索、去学习,从而在增强他们信息收集、整合能力的同时,液位器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刷新医学伦理领域知识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医学盲区的出现,阻碍了传统医学伦理学向现代化医学伦理学转化进程。因此为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在孙思邈“大医精诚”理念的指引下,立足本土的教育现状,加强医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是现阶段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