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实习生岗前心理疏导实例分析
2019-12-26兰凯
兰凯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西南宁 530031)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所指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指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由职业学校安排或者经职业学校批准自行到企(事)业等单位(以下简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跟岗实习是他们与社会“零接触”的第一次机会,再加上目前的中职生的群体主要由“00后”组成,因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使学生与现实的社会脱节,在实习初期,他们就成了毫无心理准备的“小白鼠”。这样的学生一踏入社会,不会和他人交往相处,接受不了他人批评,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行为习惯上强调“我行我素”,“我认为合理的才是合理的”,一言不合就甩手不干,旷工、请假、换岗换线的要求层出不穷,并且对驻厂教师和企业的管理相当排斥。管理难度相当大。一旦有问题堆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那些奉行“我的世界我做主”的学生极少会尝试从同伴、师长、团队中寻求帮助,这是他们看来是极其懦弱的行为,甚至,他们会用放弃来逃避。
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是学生们对跟岗实习的要求和企业用工的环境缺乏认识,没有对即将面临的企业现状做足心理准备,所以,在学生出发之前,不但要加大就业引导课程的比重,传授在企业的请假、调休流程;工资结构;工伤维权……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做一些岗前心理疏导课程,通过实例,介绍解决实习期间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也会大大地提高实习生的稳定率。
下面通过学生实习的具体实例,对岗前心理疏导问题进行分析。
学生在实习初期,他们刚从学校走入企业,环境的改变,身份的转换,让学生感到茫然和担忧,很容易被一些小问题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将他们遇到的问题往“合情、合理、合法”的渠道去疏导,才会打破僵局,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1 关于工作岗位调配的问题与对策
(1)有正当理由要求调换岗位。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手曾经受过伤,这个岗位对手的速度要求较高,难以适合。这样的理由是企业比较容易接受,解决成功的比例也较高。企业招人是要解决用工困难,招到的员工因身体的原因不能胜任岗位的要求,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头痛的问题。因此,企业也会积极地协调解决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来说会对应部门求助(招聘部门、行政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将要求调换岗位的学生调换到较为合适的岗位。
(2)无正当理由要求调换岗位。有的学生对所分配的岗位与自己的预期有出入,不满意要求调换。这个问题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同的岗位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劳动强度有差别。比如说:Y线的产品是50斤,G线的产品是18斤,那么在Y线和G线,相同的岗位,劳动强度会有差别,G线会比较轻松,Y线会比较累。分配在Y线的员工在就业初期会比较郁闷。怎样才能做好自我调节呢?建议从以下的两个角度来观察、分析,再做出决断。首先,我们到企业是来顶岗实习或者是直接就业的,企业到社会上招人,是因为岗位缺人才会有用工需求,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如果G线不缺人,那调岗的要求就难以实现。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就比较泄气了:“亏大了”。其实,学生们不用自寻烦恼,企业的忠旨是追求最高效益,鼓励多劳多得,对于优质的企业来讲,有违背这个忠旨的行为,企业会在内部自动把它消化掉的。也就是说:“如果产量相同,Y线的收入肯定会比G线高;”“如果收入相同,G线的产量肯定会比Y线高”。力求平衡。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心仪的岗位并没有出现在招聘单上,比如说“质检”,有些企业的质检岗位要求应聘者要在一线岗位工作达两年以上,需要经过部门推荐,再经过内部考核,才安排上岗的。这时候,是去是留,需要个人慎重考虑了,最好是参考下个人的职业规划,如有些学生计划用5年的时间成为车间主任,那么在两年之后成为质检员,在质检岗位锻炼过后,对你冲锋到车间主任岗位的规划是非常有助力的。这时,就应该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下去。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对事情不要只看表面,学会做横向纵深分析,进而坚定信心坚持下去。
(3)无理由强横要求调换岗位。对待这样的员工,基层部门根本不愿接纳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就是在人事部或行政部的强令安排下,员工得以换岗,但每个岗位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所以,新岗位的基层领导都会用负面的眼光来评价他:“这个员工不踏实,他也会嫌弃我们岗位的噪音大(机油味重、节奏快),他最多只呆3天就会走。”结果,造成了员工和领导之间相互猜疑的“恶性循环”局面,可想而知,员工能留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 关于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与对策
(1)只盯住别人的收获,而忽略了他人的付出。
“午餐时间规定是30min,我师傅去了一个小时都没事,我只去了32min,回来就被批评了……”。怎样让自己找到平衡点呢?首先,要分析“我”和“师傅”之间的差别,“我”加入团队的时间较短(几天),和同事们合作的时间也短;相互之间的交情也浅,所以同事们能主动照顾你的可能性也小;“师傅”在团队奉献的时间较长(几年),和同事们相处的时间也长,感情比较深厚,所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忙的机会很多……
(2)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我每天都很努力,但作业长还是要求我更快一点,压力很大”。新入职的员工,要达到岗位所要求的速度和质量,就如我们所说的“又快又好”这个标准,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特别是第一次就业的新员工。
首先,当我们第一次由每天上6节课,一下子提高到每天上班8h或12h,要适应这个劳动强度,一般需要7~15天的适应期,身体才会慢慢习惯。习惯之后就没有这么难受了。在适应期间,节奏跟不上,质量不够完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期限不能过长,每个企业对新员工都有安排有一个培训期,除此之外,基层的领导也会给新员工一个适应期,在这期间,同事们会对新员工比较宽容。一旦过了这个期限,新员工还是没有进步,团队就会对你有负面的评价了:“这新来的员工是不能做?还是不愿做?”不管你的答案是选A、还是取B,对于你后面的谋职来说,都是败笔。
所以,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应期,让自己一天比一天好,让同事们看到你的努力,认同你的付出,才会真正地融入团队。
(3)不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友善地对待他人。
我这里有个案例,有一次,笔者到公司的宿管部去帮学生登记设施维修的时候,看到宿管员在电话通知员工:“我把你调到501号去,那个宿舍的同事都是比较干净的,也比较安静,你今天下班就搬过去”。笔者好奇地问:“要是住得不满意,还可以调整宿舍吗?”宿管员说:“可以的,刚刚那个员工的卫生习惯很好,每次检查的时候都很干净,但那个宿舍的其他员工就很脏,每次检查都被扣,长期住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501也很不错,今天空了一个床位,所以,我就把他调到501去了。”
对于新员工,做好自己本分,按规定办事,是你到新单位之后的最强“护身符”,不管在何种环境之下,按规定办事,都不会错。其次,礼貌友善地对待他人,也会在关键的时候给自己加分。
3 结语
教育部在出台的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职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多年来,各类中职学校加大了诸如教学设施、教材、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改革和投资,但忽略了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教育,出现了中职生学生就业不难,但扎根企业难的局面,其根源,与学生在处理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时,过于强调自我,不愿意融入团队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学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摆正自身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将问题往“合情、合理、合法”的渠道去疏导,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主动留在企业锻炼,成为企业愿用、可用、乐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