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阀下的中国文化自信

2019-12-26张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张毅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客观规律。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道:“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哲学,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指引和评判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科学性、时代性、对人的自由、全面、平等发展的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的科学性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绝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美的世界观。[2]”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文化的发展时,我们必须坚持它作为思想工具的作用。因为它是“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它要求在文化的发展要结合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级需求,在汲取原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文化发展要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相适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类改造世界这个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史观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统一起来。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是我国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人们对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的关注和回答,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比如在传统基础上发展新的价值理念; 构建现代发展所衍生的思想和文化等等。可以说,文化的时代发展是文化价值、文化理念、文化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及重构的过程,是同社会实践发展相伴随的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紧贴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既厘清文化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又需准确把握固有的文化传统。二是紧贴现实社会生活。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要能体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也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文化观念。三是必须高度关注人们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文化应当进入人们的生活、回答时代的叩问、为人们提供精神的归宿。同时,文化发展也要从群众中汲取养分,要接地气。

(3)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价值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平等发展,是社会历史内在发展的最高原则和最高目标”[4]。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加地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当以人们的可接受为标准。三是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承、创新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更加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我国文化自信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扬弃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其目标将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呼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70年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在曲折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5]”

我国的文化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在新的实践中传承和创新。我们现在需要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出发,既要让文化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又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

改革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1495 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 发展到2017年的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5.2%。2018年,我国GDP 已达90 万亿人民币。[6]以物联网、5G 技术、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在未来对人们的思维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这表明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应更加凸显时代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应当以经典文献为依据,因时制宜,将一般性的思想道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创造性阐述,才能打破人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所产生的在时空上的隔阂,才能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中国人滋养精神世界的养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协调有序推进。党的十九大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二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市场空前繁荣。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 万余家,实现营业收入89 257 亿元,比上年增长8.2%。[7]三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覆盖面和适用性空前提高。我国 “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由1978年的1 218 个增长到2017年的3 166 个;博物馆数量由349 个增长到4 721 个”[8]。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网完善。四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有的放矢。为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及中国传统文化自我调适的滞后,人们开始主动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人们把爱国主义、知行合一、仁爱思想、讲求仁爱、坚守诚信、友善大同等思想在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

3 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符合人性发展要求,富于创造性”[9]。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正是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和价值引领而得出的理论和实践成就。

首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理论需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具体的、历史的意识形态,能够准确判断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现实问题,为人们的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智慧;能够满足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需要、群众需求、实践要求,可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为“生民立命”的品质特性将赋予人们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时的批判、超越、建设、引导的能力。建国70 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领导,才能保证文化的发展少走弯路。我们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了,文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什么时候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了,文化发展就遭受重大挫折。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不仅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实践与时俱进,更要丰富它的话语体系,让人民大众听得懂、愿意听、可接受。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历史任务,也是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与时俱进应当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要反映时代精神。文化建设要反映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要反映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需求。二是要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三是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成果要让人民共享。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引领作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紧盯时代发展,树立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做到政治信念坚定、理论自觉清醒、思维方法科学,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再次,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领导权话语权的制高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塑造文化精神,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入侵和颠覆愈加明显。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失语”,更不能“他化”。丢掉文化的主体性。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将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传递给全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5 000年文化的积淀和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引领是方向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保持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猜你喜欢

哲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