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新闻奖”评选的实践与探讨
2019-12-26朱建华
朱建华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创新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新闻产品质量的竞争,是新闻采编人员智力劳动和创造精神的比拼。新闻奖是新闻业务评价的重要方式,对内容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新闻业务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2018年3月,长江日报社在全国率先打破党报按体裁分类的传统评奖模式,设置了“现场新闻奖”等8个类别的奖项。一年下来,评奖方式的改革,对于推动融合传播创新,激励采编人员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为什么要设立“现场新闻奖”
(一)是新闻业务评价的重要方式
长期以来,包括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多数新闻奖的评选,对照的是各级记协新闻奖的评选类别及标准。与党报等传统媒体不同,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少数都市类媒体率先作出探索,新闻奖的评选类别不再是传统的消息、通讯、评论模式。例如,南方都市报2017年南都新闻奖类别上除摄影奖、评论奖、版面编辑奖、标题奖、视效设计奖、策划/系列报道奖外,还设有政治新闻报道奖、智库产品奖、常规新闻报道奖、人物报道奖、深度调查报道奖、生活服务社会新闻奖、公共政策报道奖、数据新闻报道奖、融合媒体传播奖、直播报道奖。新京报2017年度新闻报道奖一共设有21个奖项,最终评出1个年度新闻大奖,17个金奖,另外,解释性新闻报道奖、人物报道奖、制图(插图、漫画)奖、新媒体创新奖4个奖项的金奖空缺。这是对传统的新闻奖“颠覆”,具有很强的导向与示范意义。
(二)是治理结构变革的产物
2018年3月,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网的采编与经营资源完成整合,以长江日报为公共平台,组建14个采编部门和14个事业部。这次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改变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由集团管理媒体、各媒体抓采编经营的层级化治理结构。自2018年第一季度起,长江日报社新闻奖不再按照各级记协新闻奖的类别及标准进行评奖,而是分为主题宣传奖、公共服务奖、新闻调查奖、“现场新闻奖”、观点贡献奖、爆款产品奖、传播创意奖7个类别进行评奖,年度另外增加传播力建设奖。此前,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三份日报各自评奖,改革后,集团旗下的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移动端的作品都可以参评,同时取消了申报数量的限制,但控制了获奖数量。从最终年度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看,其“含金量”已经与湖北新闻奖不相上下。
(三)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
调查显示,自2014年后,依靠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70%,开始全面超越传统媒体,而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以朋友圈和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获取信息的比例更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的主力军,互联网是新闻舆论的主战场。主力军进入主战场,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必然。
(四)锤炼新闻工作者的“四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尽管技术与资本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业态,但人们依然致敬责任与使命。不用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踏遍时代的沃土,怎能走出微观真实、抵达宏观真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可以说,脚力是“四力”中的基础,是做好新闻最基本的要求,长江日报社设立“现场新闻奖”,也是希望新闻工作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能牢记职责与使命,要能到达现场、走进生活、走近群众。
二、“现场新闻奖”具体该怎么评
(一)现场新闻一直具有重要地位
1989年中国新闻学会主办的全国好新闻奖停办后,中国记协发起了现场短新闻评选。这是我国新闻改革的重要措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共举办了三届,第一届参评单位仅局限于首都的新闻单位,自第二届扩大到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是中国新闻奖的前奏。1990年冬季,在开展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同时,中国记协开始着手中国新闻奖创建的各项筹备工作。1991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大会。中国新闻奖创立后,把现场短新闻评选纳入中国新闻奖,成为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组成部分。1991年,新华社播发《首届“中国新闻奖”委员呼吁书》,其中一条为“总编辑、台长要花大力气抓消息,刻意经营短消息和现场短新闻,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穆青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提高报道质量、改进记者作风的好办法”,这话在今天仍不过时。
(二)明确“现场新闻奖”评选标准
20多年过去了,传播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背景下的“现场新闻奖”具体该如何评?2018年3月底,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完成采编与经营资源整合后,即着手评奖改革,在设立的8个类别的新闻奖项中,新闻调查奖、“现场新闻奖”是仅有的含有“新闻”的新闻奖。6月,改革后的长江日报社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奖评选正式启动,制定的“现场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或深入新闻源头,获取一手素材,突出现场感和事件性,形成报道热点,包括视频、直播、文字和图片。”这一评选标准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时效性,要求“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或深入新闻源头”,不论是传统的报业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都需要有时效性,只不过现在对时效的要求更高;二是要有现场感,这是现场新闻的特色之处;三是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新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新闻尤其是获奖新闻,应该在传播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四是呈现形式可以多样,视频、直播、文字和图片均可,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的必然。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给评选现场新闻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三)通过评奖发挥导向与示范作用
按照评选规则,各类奖项每季度评选获奖作品9件,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5件,如各类作品申报数量少于20件,则按40%予以评奖。一年下来,共有90件作品申报“现场新闻奖”,通过小组初评、评委会定评,共评出季度获奖作品32件,其中一等奖4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8件。因第二季度申报作品仅有15件,获奖作品数量也相应地有所减少。在季度新闻奖的基础上,评出年度新闻奖7件,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4件。评出的获奖作品,尤其是年度获奖作品,都有很强的导向与示范意义。例如,获季度一等奖和年度一等奖的《“民告官”案开庭,武汉这位副局长迟到40分钟被批红了脸》获得评委的一致肯定,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场新闻的代表。这篇作品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事情本身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二是记者到达了现场,捕捉到了新闻事件,通过庭长与副局长之间的对话,写出了现场感;三是不仅点了副局长的姓名,还配发了现场照片,通过长江日报微信公号在媒体中做到了首发;四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澎湃新闻等转载,仅网易新闻上网友留言就超过1万条。每次评选结束,获一等奖的作者还会应邀在内部做交流分享,进一步强化了获奖作品在新闻业务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三、强化现场新闻生产的思考
(一)现场新闻应该具有现场感
长江日报社改革新闻奖评选的尝试对内容生产的倒逼已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有改进的空间。每季度申报参评主题宣传奖的作品数量,是其他类别的两倍以上。全年四个季度申报参评“现场新闻奖”的作品一共是90件,从数量上是偏少的。现场感不强,是参评“现场新闻奖”作品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的记者虽然去了现场,但遗憾的是没能写出现场感,没有现场感就不会有生动的细节,没有细节作品就缺乏感染力,评奖基本上就不会考虑了;二是因为种种原因事发时记者虽然不在现场,但事后通过对现场当事人的采访或借助现场视频等方式,对现场进行了还原,也写出了现场感,但这毕竟是属于间接的方式,现场感并不强;三是虽然也有现场的描述,但看不出来记者是不是真的去了现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到现场,很难写出现场新闻。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发扬优良作风,需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多到基层、多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民告官”案开庭,武汉这位副局长迟到40分钟被批红了脸》一文的作者,前一天预想的报道角度是“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法治公开课”,但当天根据现场的“意外”情况,当即调整了角度,最后才有了获奖的作品。记者事后在总结这篇报道的心得时写道:“新闻永远在现场。你不来到现场,永远不会知道现场会发生哪些意外,会产生哪些动人的细节。作为新闻记者,我们一定要冲到最前方、最基层去,这样才能拿到最有冲击力的一手资料。”
(二)内容生产应更加精心细致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内容生产打破了以往的生产节奏,实施移动优先之后,稿件第一时间通过“两微一端”进行传播,不论是对前方的记者还是后方的编辑,对时间、时效的要求变得更加突出。但无论是从参评作品还是获奖作品看,媒体作为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其生产的内容应该更加精心细致。获“现场新闻奖”年度一等奖的《“民告官”案开庭,武汉这位副局长迟到40分钟被批红了脸》稿件优点很多,但评委们认为同样有改进的空间,如正文部分的写作可以更加集中,突出新闻现场,关于新闻背景和延伸内容可以进一步淡化。获“现场新闻奖”季度一等奖、年度二等奖的《汉口闹市一商场7楼楼顶平台惊现“空中驾校”》稿件,评委们认为标题制作上可以更加简洁,现在的主标题“空中驾校”前面的定语过多,不利于突出“空中驾校”这一核心新闻事实,另外标题上“惊现”具有主观评价色彩,欠妥当。新闻内容生产一环套着一环,类似于一场接力,要让内容生产更加精心细致,需要各环节共同努力。首先记者要提高写作基本功;其次编辑要善于锦上添花;三是前方与后方要加强协同;四是不论稿件在报纸上刊发还是在网络平台刊发,都应该坚持同一标准,不能说稿件在网络平台刊发就自我减低要求、降低标准。
(三)传播手段服务于内容生产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长江日报社新闻奖改革之后,各平台、各端口、各种呈现方式的内容都可以参评。从获评“现场新闻奖”年度新闻奖的7件作品看,直播、视频有4件,占了大头,通过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有2件,而在报纸上刊发的作品只有1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生产方式变化的体现,报纸在整个传播格局中变得不再是唯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手段、方式、方法很多,但对媒体而言,最根本的还在于服务于内容生产。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金特会”全球瞩目,记者提前半个月进行策划,中国留学生在酒店蹲守一天,并在会晤刚刚结束时,最终拍摄到了金正恩车队。这条独家视频通过长江日报全网首发后,单条点击200多万,成为迄今为止长江日报海外采访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一个。《直击金正恩车队20余辆车离开圣淘沙,周边戒备森严》视频最终获评“现场新闻奖”年度二等奖。评委们在讨论时形成的共识是,这是移动互联网融合传播生产方式的创新。
总之,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需要从制度设计上用好考评指挥棒。长江日报社改革新闻奖评选,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新闻奖作为新闻业务评价的重要方式,要通过评奖真正发挥导向与示范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评选标准,另一方面要坚持评选标准、突出效果,做到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