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9-12-26刘健
刘 健
党的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期。伴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国家建设的新浪潮,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吁越来越强烈。“共享”理念正适应了这一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理论,其中的公平正义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有极大的指导性。
一、“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国家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日益迫切,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了这一需求,适时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是党的群众观点的体现。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发展必须共享,只有共享发展,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民个体,不让每个人民个体在某一领域遭遇不公正,每个人民个体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就能自然而然的达成。同时,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享发展也不等同于绝对平均的共享。总体来看,共享发展理念有两方面的内涵。
1.“共享”发展是全民的共享,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共享”的诠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发展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展开,力争让每位中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享受祖国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全民共享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和要求,也是党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体现和要求。全民共享是最基础的共享。
2.“共享”发展是全面的共享,是社会各领域的共享
人的发展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来源于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发展进步。全面的共享不仅为社会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全面的共享涉及各个领域的共享,包括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也包括社会资源分配的调整、就业和收入问题的解决等,全面的共享是最关键的共享。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内容丰富,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正义政治思想、公平正义社会思想和公平正义制度思想等方面。”[2]
公平正义政治思想包括民主政治、责任政治和清廉政治。它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建立起最广泛而真实的民主,要加强民众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加大厉行节约的力度,确保建立公平正义的政治体系。
公平正义社会思想包括分配公平和道德正义。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在分配上不公平、在道德上无情压迫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社会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来共享,社会道德风气也要以团结友爱为宗旨,唯有平衡社会成员的贡献与回报、促进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同步进行才能符合公平正义的标准。”
公平正义制度思想包括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个方面,侧重从社会制度层面阐述公平正义。资本主义制度忽视了人的发展,以资本利润为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共产主义制度也是公平正义的制度[3]。
2.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以往阶级社会制度的批判总结,论述了无产阶级是真正带来民主的阶级,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总体来说,该思想有生产方式决定性、社会历史性以及阶级性三个特点。
生产资料分配是否公平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公平正义随着这种分配关系公平与否而不断变化,同时,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具有生产方式决定性的特征[4]。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公平正义有不同的认识,即便是同一时期,对公平正义的看法也会因人而异。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不同的,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有着自己的公平正义,因此,公平正义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公平正义由统治阶级决定和享有,这是阶级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最大的特点,公平正义和道德一样是阶级的公平正义,它必然具有阶级性[5]。
二、“共享”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继承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是“共享”理念的理论来源之一
“共享”理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即是“巨人”的一部分,他们对共享思想的研究为“共享”发展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启迪。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包含并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
“共享”追求全民的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一切群众,这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中的社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来共享,社会道德风气也要以团结友爱为宗旨,唯有平衡社会成员的贡献与回报、促进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同步进行才能符合公平正义的标准。”也就是说,公平正义要求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要求创建合理的分配方式。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平衡其付出与回报,这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共享理念从本质上强调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所有。同时,全民共享体现了马恩公平正义思想阶级性的特点,在我国,统治阶级即为全体中国人民,而共享正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享。
全面共享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中的制度思想。提供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要求。公平正义的制度应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追求资本和利润是资本家永恒的话题,重视资本,忽视了人的发展的重要性,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因此说它是公平正义的。由此可见,阶级社会的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虽然共享理念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次,但在它的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制度的建设,而且它本身也就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发展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不公正性,强调制度公平和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人民群众来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越来越得到体现,分配问题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共享”发展理念为这些突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导,其在很大程度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要求作了诠释。
三、“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发展
(一)“共享”发展理念覆盖范围更广
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容来看,该理念是全民的和全面的共享,是全社会领域的共享,这是由中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工作。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在政治、社会和制度等方面谈及了建立一个有利于促进无产阶级公平正义的发展体系。我国当前发展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种“共享”的全面性,它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但其范围更广。时代的不同决定了共享发展理念具有更广的范围。
(二)“共享”发展理念实践性更强
作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大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对具体的改革工作描述的和要求的更加具体,实践性更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描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思想难以被统治阶级接纳,自然也不能付诸实践。现阶段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和创造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这在马克思时期的无产阶级是不能想象的,这种公平正义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方式来实现。
四、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永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也始终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付诸于行的最好诠释。“共享”发展理念和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理论和现实作用,正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