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振兴文化自信
2019-12-26程阳
程 阳
(牡丹江市图书馆,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文旅融合应当解放思想,完善发展战略规划,实现文化与旅游产品的深度广泛融合,在重视挖掘区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高文旅融合的整体质量。
1 文旅融合的时代价值
1.1 提供文化展示路径
文旅融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文旅融合是发挥旅游业传播优秀文化功能,增强人们文化体验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通过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文化消费,优化文化与旅游产业结构,体现文旅品牌效应,更好的推广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给传统文化展示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基于文旅融合的产业模式可以提高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增加产值比重,同时促进旅游业由低端向高端快速发展。文旅融合是创造1+1>2效应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举措,加大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力度还可以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真正在绿色生产发展理念下更好的体现文旅产业的支柱价值,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目标的基础,进一步运用文化产业的方式建立我国文化输出与供给的路径。
1.2 繁荣中国传统文化
加大文旅融合的力度,可以满足我国文化自信建设需要,在促进文化兴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中华儿女对社会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坚定信念。促进文旅融合可以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展示在世界面前,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载体,让游客在体验与文化的碰撞中得到精神的熏陶。文旅融合对于建立多元包容的文化体系,实现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不同国民、民族与地区之间的交往有重要价值。文旅融合对于输出文化,形成文化品牌形象,吸引外国游客消费,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以及展示国家文化的差异性特征有重要价值。
1.3 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文化是交融与碰撞中向前发展,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需要加大文化交流的力度。文旅融合是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是实现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手段。基于旅游的观光、体验、学习,可以提供文化创新的源泉,可以在市场导向下加强大文化、科技、体育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原真性与活态性。历史文化精髓与地域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最典型的文化形态,文旅融合实现了主客交往,有助于展示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文化是无可以取代的,运用旅游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示出地域文化的图景。文旅结合是促进我国文化持续发展,不断培育新型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竞争力,不断与世界文化保持交融互动的重要手段。
2 文旅融合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主导不足
文旅融合应当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在呈现多样性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发挥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应当在体现文化观赏性、互动性、娱乐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活动的形式更好的吸引游客。有些地方政府对文旅融合的主导不足,没有在实地调研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融合发展的战略,旅游资源的开发未能融入到地方文化与生活现象当中,导致游客与地方居民的互动性交流不足。还有的地方政府采用简单捆绑的方式,没能综合的考虑地域文化、受众与资源情况,没能在有效的政策机制下形成良好的文旅融合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中起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强调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机制,在基于地方特色优化供给文本融合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有效性,从而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达到彰显地文化特色的目标。
2.2 民众参与不足
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足,民族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互动不足,没能在地方文化中展示出民众的自发性、创造性与积极性,导致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产业时缺乏生气。我国地方民众没能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得到实惠,民族对保护和参与繁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影响了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质量水平。例如,一些地方文化存在着不可体验、不可消费、不可时尚表达的问题,地方群众对地方传统文化参与不足,造成了旅游氛围较弱,没能形成与众不同特色问题。由于群众参与不足,导致旅游与文化结合思想模式固定,没能打造出地方文化精品。人民群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地方人文特色挖掘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文化旅游事业的生命力,只有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发挥人民群众的建设力度,才能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实现文化与旅游 的创新性融合。
2.3 缺乏文旅人才
文旅融合是专业性、实践性、创意性极强的活动,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的力度需要优质的管理人才。但是,地方文旅融合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不当,文旅融合品牌项目的经营不足,文旅融合后的市场效应反应不足,这很大程度上突现了文旅融合缺乏人才的现实问题。一些地方文旅部门的领导还没能深化市情县情认识,不能在文旅融合中抓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着地域局限性,思维狭隘性,还存在着看摊守业的思想,没有在求新求变中构建开放创作的新模式,影响文旅融合的质量。目前方旅专业人才的配置水平有限,地方还要基于旅企业来优化人才配置水平,着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地方文旅人才以展示的空间。
3 文旅融合的实施策略
3.1 加强政策引导
在文化和旅游行政机构全新的大背景下,应当深入的认识文化与旅游合并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强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的充分融合,加强基础性调研工作,摸清地方化与旅游资源的特点,找出地方差异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制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搭建促进文旅融合的基本平台,着力建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机制,切实为相应客户提供服务保障,注重提升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融合发展体系,满足大众对文旅产品的需要,不断丰富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加大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工作,着力举办丰富的旅游资源推介会,打造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合作机制,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展示活动,丰富的地方文化旅游活动,公益性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振兴的目标。还要在地方文化局与旅游局整合背景下,进一步合理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在文脉传承的基础上展示旅游特色。
3.2 鼓励产业创新
文旅融合发展应当把重点落实在产业创新性,应当基于文旅融合大背景大力开发有文化背景的特色旅游产品,把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尚旅游活动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表达,打造轻松的文化活动方式,提高中国文化的社会吸引力,从而更好的展现时代文化元素的旅游价值。旅游产业在挖掘地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背景下,不断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质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发展,还要增加对方旅品牌的金融与政策支持,注重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一系列的金融、税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服务,从而通过地方资源的整合促进文旅整合发展。
3.3 拓展服务模式
文旅融合应当进下进行开拓创新,重点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项目。能够在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文化、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旅游项目内涵。首先,应当围绕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做到文化与旅游消费的创意结合,实现旅游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有机互动。其次,打造特色主题文化旅游项目,挖掘文化与产品的互动空间,策划打造特色旅游活动休闲区,用开放包容的资源进行旅游文化资源的传播,增加旅游文化业增长点,满足旅游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第三,优化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旅游、休闲、时尚于一体的产业群,进一步依靠第三产业的旅游文化项目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工,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文化旅游整合机制,促进文旅项目的深入发展。
3.4 加强人才培养
文化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应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依靠现有的文旅资源打造联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培养体系。逐步打造高端旅游人才体系,提高文旅人才的水平,建立专业的文旅融合发展团队,把个人才能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教育、科研机构不断加强文旅融合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解决文旅融合现实问题。地方还要优化人才配置的专业机制,依靠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专业的文化旅游人才,尤其重点加强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文化人才培养,依靠丰富的地方文化人才资源达到吸引旅游资源的目标。
3.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文旅融合的有效性,还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注重提高文旅品牌融合的宣传质量,提高文旅融合的概括性,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在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增强文旅融合项目的社会吸引力,结合时代特色推出形成浓厚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氛围,促进互联网+文化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在优化的供给平台打造全方位与体验式的推广体系。文化旅游整合发展还要建立全媒体的信息传递与互动机制,注重通过网络推广的方式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推广机制,基于丰富的网络实景VR、网络直播平台,地方旅游网站等,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推广。着力形成科学化的综合性宣传机制,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推广,提升文旅产品的影响力。
4 结论
文旅融合是彰显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弘扬优化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展示中国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大文旅融合的力度,在顶层战略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各种实施策略,切实保证文旅融合的顺利有序推进,满足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