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科研短板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12-26秦博文律海燕贝雪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瓶颈职称学院

秦博文 律海燕 刘 娜 贝雪艳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是“兴校之计、强师之路、育人之道”,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提出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1388所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中职院校升格而来,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教师的科研要求,因此,升格后教师快速转型并尽快提升科研能力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多年中职教育的惯性养成,教师转型、提升科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教育学家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兴趣性,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在路上,一直悬而未决,导致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瓶颈”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硬件与软实力有了一定提升,科研体制机制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科研队伍日渐壮大,科研实力逐渐提升,突出表现在一些建校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家级示范院校和省级师范院校。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职升格后的新建高职院校),受众多因素影响,科研依然是学院的短板,科研体制机制仍面临着科研管理、激励体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新思路等问题。在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职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以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尤其是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奖金激励等方面的政策,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并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进入了黄金时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我国高等教育始终秉承的三大职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办学类型,高等职业院校必然要承担起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三大职能。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期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现状,极大地阻碍了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能顺应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高效性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以激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2 分析问题

2.1 高职院校教师存在问题的分析

2.1.1 科研零基础

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在科研方面存在的共同特点:不会做、不想做、怕做不好。教师们普遍的特点就是课堂讲课能力较高,但科研却是短板,科研能力普遍较低。在升格后较长的时间内,教师从不懂科研到开始做科研,仅仅是为了职称晋升而被迫去做。

2.1.2 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做科研

高职院校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师比例大、教师的课比较多,或者课时量大或者承担的课程门数多。教师们在疲惫不堪地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涉足科研,致使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一直都是一个弱项。

2.1.3 科研底子薄,职称压力大,产生憎恶科研的负面情绪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因底子薄弱,不会做科研,因此,畏惧科研,甚至谈科研而色变,但是苦于职称晋升的压力,不得不去做科研,这种双重压力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的“情感”是五味杂陈的复杂情感,甚至憎恶科研。

2.2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教学与科研管理混在一起

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时间短,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不分家,重教学、轻科研等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科研专门管理机构,挂靠在教务处下,在这样的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2.2.2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定位不准确

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定位不准确,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任务就是打造出具备职业技能的学生就算是达到目标,而科研不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涉足的领域。这种错误理念和思想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科研处形同虚设,没有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或者部分学院,即使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实执行。

2.2.3 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缺乏创新活力

调研结果统计,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科研评价机制方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问题。大部分院校的科研评价仅仅是由本学校或本区域内的同行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价,而不去借助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专家的力量进行深度广度的评价;其次是评价的价值导向的问题。部分院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业绩考核、晋升职称时制定的标准太高,比如:核心期刊、著作、教材、专利等的质量、数量及级别等要求,同本科院校的基本一致。只重视科研成果在形式和数量上的指标评价,而不重视科研活动本身带来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水平复制、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使科技创新活动失去了活力。

3 建议性策略

3.1 从学院层面

3.1.1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有一个正确定位,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对全学院科研工作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站在学院角度,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学院发展规划要点,以解决学院自身问题为抓手点,制定出符合学院当前形势下、促进学院有利发展的科研管理相应制度。

3.1.2 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机制才能激发创新活力。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科研分类评价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实施不同的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协调发展;其次要建立校内与校外同行专家相结合的科研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评价中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公平、公开的科研评价机制。以科研能力提升为导向,弱化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中评比的比重;四是要与时俱进地建立高效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系统不仅能提高评价效率,并且能确保准确性、透明度和公正性。

3.1.3 增强科研激励机制的创新性

增强科研激励机制的创新性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从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实施柔性管理,打破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以科研业绩为出发点设计多样化、多形式的绩效工资,拉大科研绩效工资的比重,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年终考核制度,务必结合自己学院的校情,制定出符合自己学院发展现阶段的职称评定标准和年终考核制度。建议在职业院校职称进行改革,分成教师型类别和科研型类别两种职称。不同类型用不同晋升标准。科研型教师以业绩成果为评价标准,重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避免学术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行为。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可破格晋升,多渠道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和创业潜能,促使科研成果的最大产出。

4 从教师层面

4.1 转变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变厌恶为兴趣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刻学习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文件、新政策、新要求。要转变思想,摈弃陈旧观念,要从心底真正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人人都要从自我做起,不仅要学会做科研,而且要领悟科研对于教师职业技能、内涵建设、教学水平的提升的切实意义。要把做科研变成是工作的兴趣。

4.2 抓住兴趣特长,挖掘教师科研潜力

针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去精准挖掘潜在的科研能力,把科研变成兴趣范围内的事情去做。抓住个人兴趣,发挥个人特长,对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助力作用。

4.3 组建科研团队,实施“老带新、高带低”的传帮带模式

以学科为载体,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科研团队,高职称带低职称、老教师带新教师、科研水平高的带水平低的,这样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全校人人有团队,人人有科研,激活了科研队伍的力量。

4.4 走出去、请进来:进企业、搞联合

教师要走到企业去,还要把企业的同行专家请到学校来。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有企业实践经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就是科研课题。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触紧密,是双赢的,不仅给院校教师们提供了科研机会,更主要的是这些项目是最现实的、最接地气的课题,同时还能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5 小结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无论是从科研积极性还是科研能力的确比较弱。高职院校的科研选题不能同本科院校同等而论,而应从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紧扣自己学院发展的规划要点,去解决学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为目的进行选题,这样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就有了“搞头”,有了可做的价值。另外,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多搞一些接地气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应该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高职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借助新时代这个东风,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突破高职院校科研“瓶颈”作出自己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瓶颈职称学院
堵塞:绿色瓶颈如何威胁清洁能源业务 精读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职称
再论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